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控制电路、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电子封装件和提供多路输出电压的方法。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一输出电路包括开关管,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副边绕组,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线性器件,线性器件的第二端用于驱动负载,其中副边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开关管以及线性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副边控制电路、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电子封装件和供电方法,能在副边提供多路输出电压,具有较好的负载调整率,且在能提供精确的负载驱动电压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时具有较高的效率。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供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但不限于涉及一种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及其副边控制电路、电子封装件和提供多路输出电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供电系统中,往往需要针对系统中的不同负载提供不同的供电电源。例如在家电领域,对不同部件如电机、处理单元等部件需要采用不同的供电电源。一种传统的方法是针对不同负载提供分别设置独立的供电电源,但这种方式其整合度较低,系统电源成本较高。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整合度,降低供电电源的成本,对多路输出的供电系统提出了需求。
[0003]一种供电方法是在隔离式电源的副边设置两路输出电路。图1示出了一种隔离型双路输出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包括提供第一输出电压V1的第一路输出电路和提供第二输出电压V2的第二路输出电路,其中将电压V2通过光耦等器件反馈至原边控制原边开关,以控制第二输出电压V2。电压V1通过线性器件LDO进行调节以获得更高的输出控制精度。但是这样的电路中,V1电压的输出范围很受局限,必须与第二输出电压V2接近,否则线性器件LDO的效率将大为下降。同时线性器件也不适于用在较大的输出电流场合或者短路的情况下,当LDO工作电流过大并长时间工作时,将大大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0004]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结构或控制方法,以期解决上述至少部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及其副边控制电路、电子封装件和提供多路输出电压的方法。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控制电路,其中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一输出电路包括开关管,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副边绕组,开关管的第二端提供第一输出电压,所述副边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控制电路,耦接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线性控制电路,其输出端耦接线性器件的控制端,其中线性器件的第一端耦接开关管的第二端,线性器件的第二端提供负载驱动电压用于驱动负载。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进一步包括第二输出电路,耦接副边绕组,第二输出电路提供第二输出电压用于驱动第二负载。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副边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精密稳压源,其中精密稳压源的第一端耦接光耦的发光器,光耦的发光器耦接第二输出电压,光耦的受光器耦接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原边控制电路用于调节传输到副边的能量,开关管控制电路耦接第一电压输出端并基于第一输出电压控制开关管。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性控制电路包括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当获取表征线性器件过流/短路的信号时,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输出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线性控制电路基于有效
的过流保护信号控制线性器件关断。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性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自恢复计时电路,当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输出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时,触发自恢复计时电路开始计时,当经过预设时长时,自恢复计时电路控制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停止过流保护。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性控制电路包括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电路,比较表征流过线性器件的电流的采样信号和阈值信号,当采样信号大于阈值信号时,比较电路提供有效的比较信号;以及持续计时电路,当比较信号为有效状态时,持续计时电路计时,若比较信号的有效状态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输出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线性控制电路基于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控制线性器件关断。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性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自恢复计时电路,当过流保护信号由无效状态切换为有效状态时,触发自恢复计时电路开始计时,当经过预设时长时,自恢复计时电路控制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停止过流保护。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副边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所述线性器件。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包括:原边电路,包括原边开关;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其中原边绕组耦接原边开关;第一输出电路,包括开关管,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副边绕组,开关管的第二端提供第一输出电压;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副边控制电路。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副边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所述线性器件。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包括二极管,二极管的阳极端耦接副边绕组,二极管的阴极端提供第二输出电压,用于驱动第二负载。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一种用于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副边的电子封装件具有输入管脚和负载驱动管脚,所述电子封装件内部包括:开关芯片,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开关芯片的第一端通过输入管脚耦接副边绕组;以及控制芯片,包括LDO器件,LDO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LDO器件的第一端耦接开关芯片的第二端,LDO器件的第二端耦接负载驱动管脚,控制芯片进一步具有开关控制输出端,开关控制输出端耦接开关芯片的控制端。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封装件进一步具有:第一电压输出管脚,耦接开关芯片的第二端;供电管脚,对内耦接副边控制芯片的供电端,对外耦接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接地管脚,耦接副边参考地。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封装件进一步具有:第一电压输出管脚,耦接开关芯片的第二端;供电管脚,对内耦接副边控制芯片的供电端,对外耦接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接地管脚,耦接副边参考地;反馈管脚,对内耦接副边控制芯片的反馈端,对外通过采样电路耦接第一电压输出端;光耦连接管脚,对内耦接副边控制芯片中的可控稳压源,对外耦接光耦的第一端,其中光耦的第二端耦接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参考管脚,对内耦接副边控制芯片中的可控稳压源的参考端。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一种在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提供多路输出电压的方法包括:在副边通过开关管在第一电压输出端提供第一输出电压;在副边的第二电压输出端提供第二输出电压;以及将线性器件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压输出端,在线性器件的第二端
提供负载驱动电压,基于负载驱动电压控制线性器件的导通程度。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线性器件过流并持续预设时长时,对线性器件启动保护。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启动保护机制后,在经过第二预设时长后,停止对线性器件的保护。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开关管调节第一输出电压,进而调节负载驱动电压。
[002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控制电路、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电子封装件和提供多路输出电压的方法,能在副边提供多路输出电压,具有较好的负载调整率,且在能提供精确的负载驱动电压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示出了一种隔离型双路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控制电路,其中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包括第一输出电路,其中第一输出电路包括开关管,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副边绕组,开关管的第二端提供第一输出电压,所述副边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控制电路,耦接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以及线性控制电路,其输出端耦接线性器件的控制端,其中线性器件的第一端耦接开关管的第二端,线性器件的第二端提供负载驱动电压用于驱动负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边控制电路,其中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副边进一步包括第二输出电路,耦接副边绕组,第二输出电路提供第二输出电压用于驱动第二负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边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精密稳压源,其中精密稳压源的第一端耦接光耦的发光器,光耦的发光器耦接第二输出电压,光耦的受光器耦接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的原边控制电路用于调节传输到副边的能量,开关管控制电路耦接第一电压输出端并基于第一输出电压控制开关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边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所述线性器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边控制电路,其中线性控制电路包括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当获取表征线性器件过流/短路的信号时,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输出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线性控制电路基于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控制线性器件关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边控制电路,其中线性控制电路包括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电路,比较表征流过线性器件的电流的采样信号和阈值信号,当采样信号大于阈值信号时,比较电路提供有效的比较信号;以及持续计时电路,当比较信号为有效状态时,持续计时电路计时,若比较信号的有效状态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输出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线性控制电路基于有效的过流保护信号控制线性器件关断。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副边控制电路,其中线性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自恢复计时电路,当过流保护信号由无效状态切换为有效状态时,触发自恢复计时电路开始计时,当经过预设时长时,自恢复计时电路控制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停止过流保护。8.一种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包括:原边电路,包括原边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秀峰,林官秋,叶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必易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