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661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后具有促生长作用,且优于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并对仔猪腹泻的影响和抗生素基本相同。其由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载体组成,所述短链脂肪酸包括甲酸、甲酸铵、丙酸,所述中链脂肪酸具体为月桂酸甘油酯,所述载体具体为二氧化硅,1kg酸化剂中的各成分重量含量如下,所述短链脂肪酸所对应的各组分及其含量为:甲酸200.0~300.0g、甲酸铵200~300g、丙酸60.0~90.0g;月桂酸甘油酯60.0~90.0g;载体二氧化硅含量为220.0~480.0g;以上五项成分相加的总重为1kg。以上五项成分相加的总重为1k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的
,具体为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抗菌型复合酸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够有效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减少疾病和死亡发生,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从而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抗生素的长期和大量使用导致动物产生抗药性,并在体内残留,直接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2006年欧盟已全面禁止促生长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使用。2019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要求在2020年7月1号以后,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抗生素,标志着我们国家也即将迎来“饲料禁抗”新时代,研发与生产抗生素替代产品将成为畜牧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其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后具有促生长作用,且优于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并对仔猪腹泻的影响和抗生素基本相同。
[0004]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其特征在于:其由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载体组成,所述短链脂肪酸包括甲酸、甲酸铵、丙酸,所述中链脂肪酸具体为月桂酸甘油酯,所述载体具体为二氧化硅,1kg酸化剂中的各成分重量含量如下,所述短链脂肪酸所对应的各组分及其含量为:甲酸200.0~300.0g、甲酸铵200~300g、丙酸60.0~90.0g;
[0005]月桂酸甘油酯60.0~90.0g;
[0006]载体二氧化硅含量为220.0~480.0g;
[0007]以上五项成分相加的总重为1kg。
[0008]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09]A、将中链脂肪酸投入熔融罐,加温至75-95℃,使完全熔融,并放至保温灌待用;
[0010]B、将甲酸、甲酸铵、丙酸按照配比置于搅拌罐中混合均匀;
[0011]C、在混合机中投入对应配比重量的二氧化硅,再泵入甲酸、甲酸铵、丙酸混合液,喷完后,趁热喷入步骤A所得的中链脂肪酸,喷完后,再通过混合机混合3分钟。
[0012]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混合机具体为双轴桨叶式混合机;
[0013]所述成品混合度的变异系数<5%。
[0014]抗菌型复合酸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0kg/T~6.0kg/T。
[0015]采用本专利技术后,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应用于仔猪饲料中,能改善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减少乳仔猪下痢,促进仔猪生长;本专利技术的抗菌型复合酸化剂中,甲酸、甲酸铵、丙酸铵不仅能为机体提供能量,还可以通过对多种免疫细胞的影响调节肠道黏膜免疫,降低胃肠道pH,激活消化酶活性,抑杀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月桂酸甘油酯在抑菌方面,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可以迅速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以及抑制细菌脂肪酶的生
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且中、短链脂肪酸协同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且经铵化酯化以及特殊的加工工艺,使得中、短链脂肪酸能够持续作用于整个肠道,有效降低动物消化道pH,抑杀病原菌,促进有益菌的生存;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屏障,改善肠道健康,增加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其由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载体组成,短链脂肪酸包括甲酸、甲酸铵、丙酸,中链脂肪酸具体为月桂酸甘油酯,载体具体为二氧化硅,1kg酸化剂中的各成分重量含量如下,短链脂肪酸所对应的各组分及其含量为:甲酸200.0~300.0g、甲酸铵200~300g、丙酸60.0~90.0g;
[0017]月桂酸甘油酯60.0~90.0g;
[0018]载体二氧化硅含量为220.0~480.0g;
[0019]以上五项成分相加的总重为1kg。
[0020]短链脂肪酸(SCFAs)是指碳原子数目不大于6的脂肪酸,其中,分子量最小的甲酸,是有机酸中抑杀革兰氏阴性菌效果最强的,其他小分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则是哺乳动物生理中最重要的短链脂肪酸,不仅能为机体提供能量,还可以通过对多种免疫细胞的影响调节肠道黏膜免疫,降低胃肠道pH,激活消化酶活性,抑杀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本专利技术将甲酸+丙酸协同使用,使得杀菌可以增效3倍以上。
[0021]中链脂肪酸(MCFA)是指含有6-12个碳原子组成的脂肪酸,主要包括己酸、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等。在抑菌方面,中链脂肪酸因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可以迅速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以及抑制细菌脂肪酶的生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另外,中链脂肪酸酯,如α-单月桂酸甘油酯,与病毒表面受体糖蛋白结合,降低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有效破坏病毒囊膜的完整性,降低细菌产生的内、外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
[0022]本专利技术将中、短链脂肪酸协同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且经铵化酯化以及特殊的加工工艺,使得中、短链脂肪酸能够持续作用于整个肠道,有效降低动物消化道pH,抑杀病原菌,促进有益菌的生存;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屏障,改善肠道健康,增加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快速为机体提供能量,降低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总之,中、短链脂肪酸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天然保健型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抵抗疾病能力、个体生长速度和日粮利用效率,改善屠体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0023]具体实施例中,抗菌型复合酸化剂3KG所含各组分及其含量如表1所示:
[0024]表1
[0025]原料添加量g甲酸250甲酸铵250丙酸80月桂酸甘油酯80二氧化硅340合计1000
[0026]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27]A、将对应重量配比的月桂酸甘油酯投入熔融罐,加温至75-95℃,使完全熔融,并放至保温灌待用;
[0028]B、将甲酸、甲酸铵、丙酸按照配比置于搅拌罐中混合均匀;
[0029]C、在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中投入对应配比重量的微珠状的二氧化硅,再泵入甲酸、甲酸铵、丙酸混合液,喷完后,趁热喷入步骤A所得的中链脂肪酸,喷完后,再通过混合机混合3分钟。
[0030]成品混合度的变异系数<5%。
[0031]代替抗生素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其通过如下实验数据表达:
[0032]选取长大21日龄左右体重基本一致、体况良好的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分别为抗生素组、抗菌型酸化剂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栏猪,每栏15头。抗菌型酸化剂组添加3kg/T,抗生素组添加40%恩拉霉素800g/t+25%喹烯酮200g/t。
[0033]抗生素组和抗菌型酸化剂组所对应的实验数据如表2、表3:
[0034]表2
[0035]处理抗生素组抗菌型酸化剂组初重(kg)6.686.67末重(kg)11.9512.65ADG(g/d)263.29300.83ADFI(g/d)433.10447.09F/G1.65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其特征在于:其由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载体组成,所述短链脂肪酸包括甲酸、甲酸铵、丙酸,所述中链脂肪酸具体为月桂酸甘油酯,所述载体具体为二氧化硅,1kg酸化剂中的各成分重量含量如下,所述短链脂肪酸所对应的各组分及其含量为:甲酸200.0~300.0g、甲酸铵200~300g、丙酸60.0~90.0g;月桂酸甘油酯60.0~90.0g;载体二氧化硅含量为220.0~480.0g;以上五项成分相加的总重为1kg。2.一种抗菌型复合酸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A、将中链脂肪酸投入熔融罐,加温至75-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明朱赛华任炯黄兹平乐红权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诺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