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电子开关和车载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60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电子开关和车子车载电子设备,该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设计了分段模块、第三电阻,其中分段模块与第三电阻R3串联后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和地之间,分段模块配置为使得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开启延时形成分段延时的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以较少的成本投入使得开关三极管的开启延时形成分段延时的效果,在输入使能信号低压不起作用的阶段快速启动,在输入使能信号达到预设开启电压的阶段开始缓慢启动,以增加有效的延时时间,去除无效的延时时间,使得整体电路的延时时间缩短,而不影响有效段的延时效果。而不影响有效段的延时效果。而不影响有效段的延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电子开关和车载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电子开关和车载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开关三极管的延时,基本使用的是RC延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延时在加到开关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没有达到该开关三极管的临界电压点的时候,是无效的延时,会极大增加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整体的延时时间,而又不能起到有效的延时作用。
[0003]然而,在对时间需求比较敏感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中,例如,在车载电子领域,要求车机(安装于汽车里面的车载信息娱乐产品的简称)在整机唤醒信号到达后,100ms之内需要应答,而为了降低车机的静态功耗蓄电池的电,一般会使用开关三极管做控制,这个时候如果开关三极管开启需要时间太长,会影响后续整体的开机逻辑,不能满足设计的需求导致设计失败,而延时不够则会导致开关三极管后级有较大电流的抽拉冲击,会损坏开关三极管,且会使得前一级的电压有较大的跌落,影响车机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电子电路设计中对时间比较敏感,而又需要足够的延时降低电流电压对后记器件冲击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电子电路设计中对时间比较敏感,而又需要足够的延时降低电流电压对后记器件冲击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电子开关和车载电子设备。
[0005]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中增设分段模块,使得开关三极管的开启延时形成分段延时的效果,从而以较少的成本投入使得整体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缩短,有效阶段的延时时间加长。
[0006]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设置分段模块为第二开关三级管T2,并设置第一开关三极管T1和第二开关三级管T2设置为性能参数完全一致的对管,从而保证在不同的温度及运行环境中由于两管的性能一致,使得性能较为稳定。
[0007]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其包括电源VS1、第一开关三极管T1、信号源VG1、分段延时电路、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其中
[0008]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设置,且串联后连接在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基极和信号源VG1的一端之间;
[0009]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至电源VS1的正极,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发射极、信号源VG1的另一端及电源的负极接地;
[0010]分段延时电路设置在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配置为使得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基极电压在第一时间范围内抬升,并使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T1在第二时间范围内导通;
[0011]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0012]可选地,分段延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三级管T2、第一电容C1、第四电阻R4;其中
[0013]第二开关三级管T2的基极和第二开关三级管T2的集电极连接至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并且
[0014]第二开关三级管T2的发射极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
[0015]第一电容C1并联设置在第四电阻R4的两端。
[0016]可选地,第一开关三极管T1和第二开关三级管T2设置为性能参数完全一致的对管。
[0017]可选地,分段延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四电阻R4;其中
[0018]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并且
[0019]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
[0020]第二电容C1并联设置在第四电阻R4的两端。
[0021]可选地,上述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还包括:
[0022]限流电阻R5,连接在第一开关三级管T1的集电极和电源VS1的正极之间。
[0023]基于同一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开关,其包括上述任一个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
[0024]基于同一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电子开关。
[0025]本技术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由于设置了分段延时电路,使得第一开关三级管T1的基极电压在第一时间范围内抬升,并使第一开关三极管T1在第二时间范围内导通,从而使第一开关三级管T1的开启延时形成分段延时的效果,即在输入使能信号低压不起作用的阶段快速启动,在输入使能信号达到开启电压的阶段开始缓慢启动,从而能够增加有效的延时时间,去除无效的延时时间,使得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的整体电路的延时时间得以缩短,而有效阶段的延时时间得以加长,继而可以满足电子电路设计中对时间比较敏感,而又需要足够的延时降低电流电压对后记器件冲击的延时电路中。
[0026]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分段延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三级管T2、第一电容C1以及第四电阻R4,相对现有开关管延时电路而言,仅需增设了少许分立器件即可使得开关三级管的开启延时形成分段延时的效果,在满足延时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002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9]图1是一种开关三极管的延时开启电路;
[0030]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的示意图;
[0031]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的仿真示意图;
[0032]图4是根据开关三极管现状延时电路的仿真示意图;
[0033]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1是一种开关三极管的延时开启电路。由图1可知,开关三极管的延时开启电路包括电源VS2、第三开关三极管T3、信号源VG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以及第二电容C2,第六电阻R6与第七电阻R7串联后连接在信号源VG2与第三开关三极管T3的基极之间,第三开关三极管T3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到电源VS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直接连接在第六电阻R6与第七电阻R7的连接节点和地之间,第八电阻R8连接在第三开关三极管T3的基极和地之间,第三开关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由于开关三极管现状延时电路使用的是RC延时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加到第三开关三极管T3的发射结的电压没有达到该第三开关三极管T3的临界电压点的时候是无效的延时,会极大增加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的整体延时时间,而又不能起到有效的延时作用,不能满足电子电路设计中对时间比较敏感,而又需要足够的延时降低电流电压对后记器件冲击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
[0035]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VS1、第一开关三极管T1、信号源VG1、分段延时电路、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阻R2串联设置,且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基极和所述信号源VG1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电源VS1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发射极、所述信号源VG1的另一端及所述电源VS1的负极接地;所述分段延时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阻R2之间,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基极电压在第一时间范围内抬升,并使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T1在第二时间范围内导通;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三极管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延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三级管T2、第一电容C1、第四电阻R4;其中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T2的基极和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T2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潇辉姜鸿雷陈志谦李响程果许利军杜华山张现峰向青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