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94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包括用于与病床固定的安装部、用于供患儿脚部踩踏的踩踏部以及位于安装部和踩踏部之间用于连接安装部与踩踏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使得踩踏部具有靠近和远离安装部的自由度;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安装部上的外套管和设置在踩踏部上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配合套接并且在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置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提供使得外套管与内套管相对分离的恢复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患儿锻炼下肢肌肉,促进血液流通,防止下肢僵直和肌肉萎缩,提高恢复速度和舒适性。提高恢复速度和舒适性。提高恢复速度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牵引技术是一种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目前在对小儿下肢进行骨牵引的过程中,通常使小儿患肢的脚掌抵在棉被上以防止足下垂,同时,足后跟腾空能够防止压疮。但是这种长时间保持下肢伸直抵住棉被的方式,容易导致因下肢僵直、血液不流通而导致的不适,且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也容易导致下肢肌肉萎缩,不利于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能够方便患儿锻炼下肢肌肉,促进血液流通,防止下肢僵直和肌肉萎缩,提高恢复速度和舒适性。
[0005]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包括用于与病床固定的安装部、用于供患儿脚部踩踏的踩踏部以及位于安装部和踩踏部之间用于连接安装部与踩踏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使得踩踏部具有靠近和远离安装部的自由度;
[0006]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安装部上的外套管和设置在踩踏部上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配合套接并且在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置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提供使得外套管与内套管相对分离的恢复力。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在病床围栏上的卡箍,所述卡箍的开口处贯穿设置有用于收紧卡箍的螺栓组件,所述卡箍上背向其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外套管安装在连接座上。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外套管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一定位销贯穿第一定位孔和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将外套管与连接座固定。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踩踏部包括一固定在内套管上的踏板,所述踏板上与患儿脚部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缓冲垫。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管的中心轴线垂直于踏板所处的平面。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垫上对应患儿前脚掌的位置设置有内凹面。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踏板的下端边缘设置有一用于承托患儿脚后跟的弧形托板。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内的空腔中设置有一隔板,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隔板上,另一端抵接在内套管的端部,所述隔板与外套管为一体结构。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均为方形管,所述踩踏部上设置有供内套管插入的方形槽。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管上插入方形槽的一端上包覆有橡胶圈,使得内套管插入方形槽中时与方形槽过盈连接。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1.本技术的锻炼装置能够方便下肢骨折的患儿在卧床时进行下肢肌肉的锻炼,能够促进血液流通,防止下肢僵直和肌肉萎缩,提高恢复速度和舒适性;
[0018]2.本技术通过卡箍可以快速安装在病床围栏的立柱或者横梁上,安装方便,使用灵活;
[0019]3.本技术通过定位销配合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能够实现装置整体长度的变化,以满足不同年龄下肢长度患儿的使用需求,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装置结构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踏板侧面机构示意图。
[0022]其中:1、外套管;2、内套管;3、复位弹簧;4、卡箍;5、连接座;6、螺栓;7、螺母;8、第一定位孔;9、第二定位孔;10、定位销;11、踏板;12、缓冲垫;13、内凹面;14、弧形托板;15、隔板;16、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包括用于与病床固定的安装部、用于供患儿脚部踩踏的踩踏部以及位于安装部和踩踏部之间用于连接安装部与踩踏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使得踩踏部具有靠近和远离安装部的自由度;
[0026]具体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安装部上的外套管1和设置在踩踏部上的内套管2,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配合套接并且在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置有一复位弹簧3,所述复位弹簧提供使得外套管与内套管相对分离的恢复力。其中,所述外套管为中间带有空腔的空心管,可容纳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可以为实心管也可以为两端封闭的空心管;为保证结构强度,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均可采用不锈钢管。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在病床围栏上的卡箍4,所述卡箍的开口处贯穿设置有用于收紧卡箍的螺栓组件,所述卡箍上背向其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座5,所述外套管安装在连接座上,具体地,所述连接座也位于外套管的空腔中。其中,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栓6和螺母7。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8,第一定位孔设置在连接座的端部,所述外套管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9,一定位销10贯穿第一定位孔和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将外套管与连接座固定。具体地,通过改变连接座伸入外套管中空腔的长度来实现装置长度的调节,当调节到合适长度后,对准第一定位孔和某个第二定位孔,将定位销插入固定即可。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踩踏部包括一固定在内套管上的踏板11,所述踏板上与患儿脚部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缓冲垫12。其中,所述踏板可选用模板或医用塑料板,所述缓冲垫可选用表面带防滑凸点的橡胶垫。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的中心轴线垂直于踏板所处的平面。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上对应患儿前脚掌的位置设置有内凹面13,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患儿脚掌贴合,便于其发力,以提升锻炼效果。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的下端边缘设置有一用于承托患儿脚后跟的弧形托板14,能够对下肢力量较弱的患儿起到一定承托作用,降低其锻炼的负担。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内的空腔中设置有一隔板15,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隔板上,另一端抵接在内套管的端部,所述隔板与外套管为一体结构。通过隔板将外套管的空腔分割为两个腔体,一个腔体用于容纳内套管,另一个腔体用于容纳连接座。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均为方形管,所述踩踏部上设置有供内套管插入的方形槽16,将外套管和内套管设置成方形管,配合方形槽,能够实现踩踏部转动90
°
后连接固定,以满足无论装置被安装在立柱还是横梁上,踩踏部都能保持竖直方向设置。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上插入方形槽的一端上包覆有橡胶圈,使得内套管插入方形槽中时与方形槽过盈连接,从而保证踩踏部安装到内套管上时不易脱落。
[00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病床固定的安装部、用于供患儿脚部踩踏的踩踏部以及位于安装部和踩踏部之间用于连接安装部与踩踏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使得踩踏部具有靠近和远离安装部的自由度;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安装部上的外套管和设置在踩踏部上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配合套接并且在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置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提供使得外套管与内套管相对分离的恢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在病床围栏上的卡箍,所述卡箍的开口处贯穿设置有用于收紧卡箍的螺栓组件,所述卡箍上背向其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外套管安装在连接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外套管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一定位销贯穿第一定位孔和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将外套管与连接座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骨折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