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应铭专利>正文

图文影像同步光学套版合成彩色放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90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套版彩色放大机,在传统放大机的基础上,提供了精密的底片定位装置。底片夹内设有底片定位条和定位销可对套版用底片严极定位;在底片夹底部设有滚轮,可紧密配合于机座的梯形导轨上;在底片夹后端和机座侧壁前端分别嵌装有永久磁铁通过彼此吸引而稳定定位;在灯箱下部装有压紧柱,柱体下端装有滚球,柱体内装有压住滚球的弹簧,滚球抵紧底片夹。本放大机可制作无彩色干扰的图文套版巨幅放大照片。(*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套版彩色放大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精密定位装置的防止彩色干扰的图文同步套版的巨幅照片放大机。目前,可放大图文(图与图;图与文)合成的巨幅彩色照片的途径为1.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图片输入、编辑合成,并用特殊的激光设备输出传统的银盐照片。虽然其操作方便,能完成很多复杂的作业,可没到品质接近传统照片的大幅图文合成的彩色照片,但是,还具有目前难以克服的缺点,如照片精度与传统银盐照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电脑输入输出设备(指同等大幅度输出级别)价格昂贵,约在200~400倍差价,且估计至少5年内不具备价格优势。2.用常规设备和工艺,如,利用常规放大机、打孔机、定位条,采用机外套版工艺,先行制作出一张完整的图文合成底片,然后再放入传统的放大机内进行常规放大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色纯度和影像精度高;2.投资低;3.用一张合成底片放大制作一批照片时,成本很低,且很方便。但是,此方法的固有缺点是工艺复杂,需要采用“正片→负片”工艺制作一张合成底片,制作技术要求高,且费时、成本高,特别是在许多场合下只需要极少量的大幅照片,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提供图文合成套版彩色照片,成本就太高了。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曾在专利号为No.9120 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简便且高精度的光学套版图文影像合成设备,克服了传统的“正片-负片”工艺的缺点,但该设备还不能满足放大巨幅照片的要求,不能用来同步套版放大彩色照片。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图文影像同步光学套版合成彩色放大机(以下简称“本放大机”),采用具有精密定位装置的底片夹,可实现彩色图文影像的套版合成和放大的同步操作,从而得到巨幅高品质彩色照片。本技术的放大机具有如下的结构包括灯源箱,底片夹,机座,与机座相连的皮腔及放大镜头,上所述依次设置的各部件均承载于所述机座上;所述镜头之下为放大工作台面;所述机座及台面均可移动地固定于一立柱上;该立柱下为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夹的下底片夹板的里侧装设有底片定位条,该定位条上有两个定位销;在上底片夹板的里侧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两个定位销孔;所述下底片夹板的底面的一侧沿底片夹的插装移动方向开有一定位导槽,导槽内装设两滚动导轮,该滚轮具有从两端向内凹进的滚动锥面;所述下底片夹板的另一侧,开有两个滚轮槽,槽内装有滚轮,该滚轮在所述机座上面滚动;所述机座的上面,沿底片夹插装移动方向具有一梯形剖面的导轨,该梯形斜面的角度与所述下底片夹板上的滚动导轮的滚动锥面的锥度一致,以供该导轮在其滚动;所述灯源箱下端设有底片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包括四个底端装有滚球的柱体,该柱体内在滚球的上方装有弹簧。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图文光学套版合成放大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放大机的底片夹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片夹纵向横向定位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底片夹的底视图;图5是本技术底片夹前后向定位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A-6G说明利用本技术放大机进行图文套版合成放大的过程。本技术图文影像同步光学套版合成彩色放大机的整机如图1所示,其基本结构与传统放大机类似,包括下述部件灯源箱1,设置在灯源箱1之下的底片夹2,该底片夹2放置于机座3上,机座3下连接有可调节长度的皮腔4和放大镜头5,在上述光学系统下面装设有工作台面6,该工作台面6和承载着上述光学系统的机座3均可移动地装设在立柱7上,立柱7下面为放大机底座8。所述机座3和工作台面6可沿立柱7上下移动以调节放大倍数,也可绕立柱7在与其垂直的平面内转动以调整至所需投影位置;该机座3还可承载光学系统在与立柱7平行的平面内转动,以使光学系统的轴转动90°,从而可将放大的影像投射到比工作台面6更大的侧向平面(如墙壁)上,以得到巨幅放大照片。根据需要调整光学系统和工作台面的位置可形成台式、落地式和卧式等不同型式的放大机。图2所示为本放大机的底片夹2,它具有与普通底片夹相类似的基本结构-上底片夹板21和下底片夹板23,两者的一侧以合叶式机构相连,其上分别嵌有玻璃片22和24。本技术底片夹2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精密的定位机构,一方面可保证套版用多张底片能精确地放置在底片夹2内,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底片夹2可重复且精确而稳定地插入光源箱1与机座3之间。其具体结构为在下底片夹板23的装设一定位条25,该定位条25上具有两个定位销26,在上底片夹板21与定位销26相应的位置上开有两定位销孔27,当上下底片夹板合上时用以容纳定位销26。这一定位机构用于放置套版用的各个底片,如图像底片,文字底片及所需蒙片等。这些套版用底片已在专用的打孔机(未图示)上打好定位孔。该打孔机具有和底片夹2上完全相同的定位条和定位销,从而可保证在其上打好孔的各个底片可以精确地重迭套装在底片夹2的定位销26上。这种精确定位结构可保证套版照片上合成图文的颜色互不干扰,从而简便地得到高质量的套版图文合成照片。关于这种底片夹的底片定位结构已在本申请人已获专利权的另一技术No.9120中做了描述。为了使底片夹2在插入光学系统时能在机座3上精确定位,在下底片夹板23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定位导槽28和滚轮槽29,其结构如图2、3和4所示,导槽28是沿底片夹2插入和取出的移动方向开设的通槽,槽内设置两定位滚动导轮231,该滚轮231具有一类似线轴状的剖面,即在滚轮两边形成向内凹进的滚动锥面,该滚动锥面的斜度与机座3上的导轨301相配合,如图3所示,导轨301的剖面为梯形,所述滚轮的滚动锥面与导轨301的梯形斜面相配合,从而当将底片夹2插入光学系统时能对其精确定位,滚轮槽29开设于下底片夹板23的另一侧,槽内装设两滚轮232,如图3、4所示,此对滚轮232直接在机座3的台面上滚动。为使底片夹2能平稳且精确定位地推入本放大机的光学系统,其上部被装设于灯源箱1底部的四个压紧装置101所压紧,该压紧装置101可做成一柱状体,其前端为一滚球或滚柱,柱体内装有弹簧用以压住该滚球或滚球,底片夹2是在被压紧而又摩擦极小的状况下被推入光学系的,与现有的簧片式压紧装置相比,压力稳定,摩擦小,使用耐久,且底片夹2的推送和取出平稳而方便。为了保证底片夹2被推入光学系统后能稳定地处于定位位置而不产生任何微小的前后滑后,如图5所示,还在上下底片夹2的后侧嵌装有永久磁铁202,与之相应,在机座3侧壁的前侧嵌装有永久磁铁302,因此,当底片夹2被推入工作位置后,即能牢靠地定位于该位置上。上述如图2至图5所示的本技术特有的底片夹定位系统,保证了套版用各个底片在操作过程的准确而精密的定位。由于本技术具有如上所述的独特的底片定位系统,因而可以在本放大装置上实现一种独特的光学套版合成彩色放大工艺,这种工艺的基本过程已在本申请人的另一专利中予以描述,现在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放大装置的独特功能和突出效果,下面对这种光学套版合成放大的工艺过程做一简要说明。现举例说明如何从图6A、6B所示的两张彩色照片401和402获得如图6C所示的合成照片403。照片401为白色背景上有一黄色圆形图案,照片402为白色背景上有蓝色文字图案“AB”,合成照片403应为两图案相重叠,但颜色不能互换干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文影像同步光学套版合成彩色放大机,包括灯源箱,底片夹,机座,与机座相连的皮腔及放大镜头,上所述依次设置的各部件均承载于所述机座上;所述镜头之下为放大工作台面;所述机座及台面均可移动地固定于一立柱上;该立柱下为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 述底片夹的下底片夹板的里侧装设有底片定位条,该定位条上有两个定位销;在上底片夹板的里侧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两个定位销孔;所述下底片夹板的底面的一侧沿底片夹的插装移动方向开有一定位导槽,导槽内装设两滚动导轮,该滚轮具有从两端向 进的滚动锥面;所述下底片夹板的另一侧,开有两个滚轮槽,槽内装有滚轮,该滚轮在所述机座上面滚动;所述机座的上面,沿底片夹插装移动方向具有一梯形剖面的导轨,该梯形斜面的角度与所述下底片夹板上的滚动导轮的滚动锥面的锥度一致,以供该导轮在其 滚动;所述灯源箱下端设有底片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包括四个底端装有滚球的柱体,该柱体内在滚球的上方装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铭张应臣
申请(专利权)人:张应铭张应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