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钲仁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82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创新性的引入存隙填料,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借由润滑膜对泵体和泵盖进行密封,不仅极大程度上减小存隙填料与轴套之间的摩擦,改善存隙填料磨损现象的同时,大幅降低所需轴功率来克服存隙填料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力而实现密封,并通过预设的补偿球和连导柱,可以实时对密封性进行感知,在出现漏水现象时采用集中到补偿球的方式,触发降温结冰动作,一方面阻止水的进一步蔓延和泄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水凝固时的膨胀作用,迫使存隙填料进行一定程度的跟随补偿,重新对泵体和泵盖进行密封,并有效抵消摩擦生成的热量,显著提高离心泵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发生离心运动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
[0003]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八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盖,挡水圈,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轴向力平衡装置。
[0004]1、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输出力大。
[0005]2、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0006]3、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矩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主要部件
[0007]4、密封环又称减漏环。
[0008]5、填料函主要由填料,不让泵内的水流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入到泵内,始终保持水泵内的真空,当泵轴与填料摩擦产生热量就要靠水封管注水到水封圈内使填料冷却。
[0009]6、轴向力平衡装置,在离心泵运行过程中,由于液体是在低压下进入叶轮,而在高压下流出,使叶轮两侧所受压力不等,产生了指向入口方向的轴向推力,会引起转子发生轴向窜动,产生磨损和振动,因此应设置轴向推力轴承,以便平衡轴向力。
[0010]大多数离心泵采用填料密封,其圆柱形填料腔的填料密封是通过填料压盖来实现的,但是在离心泵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泵轴与填料之间的快速摩擦,一方面会导致填料出现磨损而影响到密封性,另一方面高速摩擦会导致泵体过热甚至烧坏,由于填料经常处于非正常的使用状态,加剧了填料磨损和轴套的损坏,使得填料密封的使用处于恶性循环,为了将填料与轴或轴套之间的摩擦热带走,必须有定量的泄漏,造成冷却水的流失,且填料密封的贴紧接触力来源于压盖对填料的轴向压力而使填料产生径向扩张力,造成填料与轴套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因而需要经常更换磨损的轴套,同时需要损耗10%-15%的轴功率来克服轴套与填料之间的摩擦力而实现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1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可以实现创新性的引入存隙填料,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借由润滑膜对泵体和泵
盖进行密封,不仅极大程度上减小存隙填料与轴套之间的摩擦,改善存隙填料磨损现象的同时,大幅降低所需轴功率来克服存隙填料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力而实现密封,并通过预设的补偿球和连导柱,可以实时对密封性进行感知,在出现漏水现象时采用集中到补偿球的方式,触发降温结冰动作,一方面阻止水的进一步蔓延和泄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水凝固时的膨胀作用,迫使存隙填料进行一定程度的跟随补偿,重新对泵体和泵盖进行密封,并有效抵消摩擦生成的热量,显著提高离心泵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0013]2.技术方案
[001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5]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内安装有叶轮,所述泵盖内安装有泵轴,所述叶轮与泵轴之间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外侧包裹有存隙填料,所述泵盖内安装有与存隙填料相匹配的填料压盖,所述存隙填料内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补偿球,所述补偿球靠近轴套一端连接有连导柱,且连导柱延伸至存隙填料内表面,所述存隙填料与轴套之间填充有润滑膜,所述补偿球包括隔离外衣、降温内芯和多根引水纤维,所述降温内芯填充于隔离外衣内部,所述引水纤维镶嵌连接于降温内芯内,且引水纤维一端与连导柱连接另一端贯穿隔离外衣并延伸至外侧均匀分布。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导柱包括导冷柱、单磁端导水杆和吸水动球,所述导冷柱与隔离外衣连接,所述单磁端导水杆镶嵌连接于导冷柱内,且单磁端导水杆贯穿隔离外衣并延伸至降温内芯内与引水纤维连接,所述单磁端导水杆远离补偿球一端开设有活动槽,且吸水动球活动镶嵌于活动槽内,吸水动球可以实时感知润滑膜内的含水量从而判断漏水情况,并将水分吸收转移至单磁端导水杆,进而引导至补偿球内触发结冰动作,导冷柱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可以辅助稳定轴套的转动,另一方面可以快速传导热量实现降温。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动球包括随动球体和多个移水包,且多个移水包均匀镶嵌于随动球体的外表面,所述吸水动球伸入至润滑膜内且不与轴套接触,移水包在随动球体的活动过程中不停的通过动态作用吸取润滑膜内可能存在的水分,且不与轴套接触产生多余的摩擦。
[0018]进一步的,所述移水包包括弹性吸水块和包裹于弹性吸水块内侧的单侧封水膜,所述单侧封水膜远离弹性吸水块一端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性压水球,所述磁性压水球与随动球体之间连接有弹性拉杆,弹性吸水块起到从润滑膜中吸取水分的作用,正常状态下移水包与随动球体仍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球体来减少摩擦,而在活动至与单磁端导水杆对准时,在磁性压水球的作用下对弹性吸水块形成向外的挤压作用,一方面可以迫使弹性吸水块与单磁端导水杆实现良好的接触,从而进行转移水分的动作,另一方面可以挤出弹性吸水块内吸取的水分,从而实现快速和高效的转移,单侧封水膜的作用是避免弹性吸水块释放出的水分反向溢出,从而降低转移效果。
[0019]进一步的,所述单磁端导水杆包括导水主杆、磁吸层和多根导水分杆,所述磁吸层连接于导水主杆靠近吸水动球的一端,所述导水分杆镶嵌连接于磁吸层上,且磁吸层一端与导水主杆连接另一端贯穿磁吸层并延伸至活动槽内,磁吸层用来对磁性压水球产生磁吸作用,进而触发转移水分的动作,导水分杆间接吸水将水分至导水主杆,从而将水分最终引导至补偿球内。
[0020]进一步的,所述随动球体采用高磁导率合金材料制成,且随动球体表面涂覆有
LINE-X涂料涂层,随动球体具有良好的磁屏蔽效果,可以在正常状态下屏蔽磁吸层的磁场,避免对其余的移水包产生干扰,LINE-X涂料涂层具有优异的强度,可以保护随动球体改善与轴套之间的磨损现象。
[0021]进一步的,所述导冷柱和隔离外衣均采用硬性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单磁端导水杆和引水纤维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且引水纤维的吸水性优于引水纤维,所述降温内芯采用硝石制成,且降温内芯呈粉末状,导冷柱和隔离外衣均可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导,进而实现整体的快速降温,而单磁端导水杆可以将吸收到的水分借由引水纤维分散到存隙填料内相应区域,从而在降温结冰后实现定点膨胀,对存在的漏水缝隙进行补偿,且引水纤维也可以直接将漏进存隙填料内的水分进行吸收,硝石在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迫使水快速结冰。
[0022]进一步的,所述存隙填料采用碳纤维填料和膨胀石墨填料中的一种,碳纤维填料和膨胀石墨填料均具有优异的弹性和导热性,且流体的渗透率较低,十分契合补偿球的功能。
[0023]进一步的,所述润滑膜为低温润滑脂,且厚度保持为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包括泵体(1)和泵盖(2),所述泵体(1)内安装有叶轮(3),所述泵盖(2)内安装有泵轴(4),所述叶轮(3)与泵轴(4)之间连接有轴套(5),所述轴套(5)外侧包裹有存隙填料(7),所述泵盖(2)内安装有与存隙填料(7)相匹配的填料压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存隙填料(7)内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补偿球(8),所述补偿球(8)靠近轴套(5)一端连接有连导柱(9),且连导柱(9)延伸至存隙填料(7)内表面,所述存隙填料(7)与轴套(5)之间填充有润滑膜(10),所述补偿球(8)包括隔离外衣(81)、降温内芯(82)和多根引水纤维(83),所述降温内芯(82)填充于隔离外衣(81)内部,所述引水纤维(83)镶嵌连接于降温内芯(82)内,且引水纤维(83)一端与连导柱(9)连接另一端贯穿隔离外衣(81)并延伸至外侧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导柱(9)包括导冷柱(91)、单磁端导水杆(92)和吸水动球(93),所述导冷柱(91)与隔离外衣(81)连接,所述单磁端导水杆(92)镶嵌连接于导冷柱(91)内,且单磁端导水杆(92)贯穿隔离外衣(81)并延伸至降温内芯(82)内与引水纤维(83)连接,所述单磁端导水杆(92)远离补偿球(8)一端开设有活动槽,且吸水动球(93)活动镶嵌于活动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封式填料的高密封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动球(93)包括随动球体(931)和多个移水包,且多个移水包均匀镶嵌于随动球体(931)的外表面,所述吸水动球(93)伸入至润滑膜(10)内且不与轴套(5)接触。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钲仁
申请(专利权)人:陈钲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