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50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装置,包括:温控主体和蒸汽加热装置,温控主体包括温控箱和排气装置,温控箱包括保温腔和内腔,保温腔包括上保温腔和下保温腔,蒸汽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蒸汽器和第二蒸汽器,包括加热器、水箱、进汽管、抽汽泵以及流量计,第一蒸汽器通过第一出汽管与下保温腔相连通,第二蒸汽器通过第二出汽管与下保温腔相连通;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腔温度信号和流量计检测的进汽管的蒸汽流量,控制加热器和抽汽泵的开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保证对产品的加热温度适宜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还能够合理使用蒸汽消耗,防止能源浪费。浪费。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控装置


[0001]本技术蒸汽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印刷行业中,特别是凹版印刷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颜色套色的印刷技术设备装置时,不用定位,在线印刷一气呵成,没有错位,印刷后的介质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出料端输送辊与印刷辊之间设有蒸汽加热装置对其附色、烘干,以便下一步套色。现有的温控装置不能根据不同的产品来使用蒸汽消耗,不仅浪费能源并且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温控装置不能根据不同的产品来使用蒸汽消耗,不仅浪费能源并且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温控主体和蒸汽加热装置,所述温控主体包括温控箱和排气装置,所述温控箱包括保温腔和内腔,所述保温腔包覆所述内腔,所述保温腔包括上保温腔和下保温腔,所述上保温腔通过保温软管与所述下保温腔相连通,所述排气装置通过排气软管与所述上保温腔相连通;
[0005]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蒸汽器和第二蒸汽器,所述第一蒸汽器和第二蒸汽器均包括加热器、水箱、进汽管、抽汽泵以及流量计,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水箱内部水加热,所述抽汽泵通过所述进汽管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流量计设置于所述进汽管上,所述第一蒸汽器通过第一出汽管与所述下保温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器通过第二出汽管与所述下保温腔相连通;
[0006]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所述流量计以及所述抽汽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腔温度信号和所述流量计检测的进汽管的蒸汽流量,控制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抽汽泵的开启。
[0007]可选的,所述下保温腔的内部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包括多根单管,所述第一管体的所有所述单管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所有所述单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所有所述单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所有所述单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三连接体相连通;
[0008]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保温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蒸汽器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通孔,所述第三连接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蒸汽器相连通。
[0009]可选的,多根所述单管在所述下保温腔的内部呈爪状分布。
[0010]可选的,所述下保温腔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垫块,所述蒸汽管设置于所述垫块的顶
部。
[0011]可选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泵和排气囱,所述排气泵通过所述排气软管与所述上保温腔相连通,所述排气囱设置于所述排气泵的顶部。
[0012]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为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在所述内腔的内部均匀分布。
[0013]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温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温控主体和蒸汽加热装置,所述温控主体包括温控箱和排气装置,所述温控箱包括保温腔和内腔,所述保温腔包覆所述内腔,所述保温腔包括上保温腔和下保温腔,所述上保温腔通过保温软管与所述下保温腔相连通,所述排气装置通过排气软管与所述上保温腔相连通;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蒸汽器和第二蒸汽器,所述第一蒸汽器和第二蒸汽器均包括加热器、水箱、进汽管、抽汽泵以及流量计,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水箱内部水加热,所述抽汽泵通过所述进汽管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流量计设置于所述进汽管上,所述第一蒸汽器通过第一出汽管与所述下保温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器通过第二出汽管与所述下保温腔相连通;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所述流量计以及所述抽汽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腔温度信号和所述流量计检测的进汽管的蒸汽流量,控制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抽汽泵的开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所需要使用的加热温度设置预设温度,再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腔温度信号和流量计检测的进汽管的蒸汽流量信号,如果检测到的内腔温度信号高于预设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并且根据蒸汽流量信号控制进入到上下保温层的蒸汽含量,从而能够更严格的控制内腔的温度。根据上述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不仅能够保证对产品的加热温度适宜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还能够合理使用蒸汽消耗,防止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温控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的蒸汽管的横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的蒸汽管在下保温腔内部的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装置,可应用于印刷行业对印刷过程进行加热。
[0019]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温控装置包括:温控主体1和蒸汽加热装置2,所述温控主体1包括温控箱11和排气装置12,所述温控箱11包括保温腔111和内腔112,所述保温腔111包覆所述内腔112,所述保温腔111包括上保温腔113和下保温腔114,所述上保温腔113通过保温软管115与所述下保温腔114相连通,所述排气装置12通过排气软管116与所述上保温腔113相连通。
[0020]温控主体1可以是方体状,采用金属材质利用散热,其中上保温腔113和下保温腔114时两个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为了蒸汽在上保温腔113和下保温腔114之间传送,上保温腔113和下保温腔114之间通过保温软管115相连通,保温软管115的材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0021]所述蒸汽加热装置2包括第一蒸汽器21和第二蒸汽器22,所述第一蒸汽器21和第二蒸汽器22均包括加热器211、水箱212、进汽管213、抽汽泵214以及流量计215,所述加热器211用于对所述水箱212内部水加热,所述抽汽泵214通过所述进汽管213与所述水箱212相连通,所述流量计215设置于所述进汽管213上,所述第一蒸汽器21通过第一出汽管23与所述下保温腔114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器22通过第二出汽管24与所述下保温腔114相连通。
[0022]水箱212的内部事先加满水,加热器211开启后对水箱212中的水进行加热,之后水箱212中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除了在水箱212中加水,还可以加其他液体,比如可以再多设置几台蒸汽器,在其他蒸汽器里加满其他沸点高的液体,当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蒸汽的温度时则开启加满其他沸点高的液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温控主体(1)和蒸汽加热装置(2),所述温控主体(1)包括温控箱(11)和排气装置(12),所述温控箱(11)包括保温腔(111)和内腔(112),所述保温腔(111)包覆所述内腔(112),所述保温腔(111)包括上保温腔(113)和下保温腔(114),所述上保温腔(113)通过保温软管(115)与所述下保温腔(114)相连通,所述排气装置(12)通过排气软管(116)与所述上保温腔(113)相连通;所述蒸汽加热装置(2)包括第一蒸汽器(21)和第二蒸汽器(22),所述第一蒸汽器(21)和第二蒸汽器(22)均包括加热器(211)、水箱(212)、进汽管(213)、抽汽泵(214)以及流量计(215),所述加热器(211)用于对所述水箱(212)内部水加热,所述抽汽泵(214)通过所述进汽管(213)与所述水箱(212)相连通,所述流量计(215)设置于所述进汽管(213)上,所述第一蒸汽器(21)通过第一出汽管(23)与所述下保温腔(114)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器(22)通过第二出汽管(24)与所述下保温腔(114)相连通;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3)和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所述内腔(112)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温度传感器(4)、所述加热器(211)、所述流量计(215)以及所述抽汽泵(21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4)检测的内腔(112)温度信号和所述流量计(215)检测的进汽管(213)的蒸汽流量,控制所述加热器(211)和所述抽汽泵(214)的开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温腔(114)的内部设置有蒸汽管(13),所述蒸汽管(13)包括第一管体(131)和第二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泰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宁安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