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47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4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彼此可以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包覆插头本体且形成一个收容腔。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壳体,插座端子固定在插座本体内,插座壳体围绕插座本体而在插座壳体与插座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在所述插座、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插座本体插入所述收容腔,插头壳体插入环形腔。所述插头壳体设置有弹性锁扣件,环形腔局部加高而形成锁扣槽,插头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收容且被固定在锁扣槽内。扣件收容且被固定在锁扣槽内。扣件收容且被固定在锁扣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合、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互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大厂商投入资源开发自动驾驶,对数据的实时接收及传送尤其变得重要,以太网的概念也逐渐被引入到车用中,即车用以太网连接器被引用到汽车中,用来传输高达2.5Gbs、5Gbs及10Gbs,甚至更高。互相配对的连接器则在满足高速传送的性能外,还要满足车用的特点性能,比如对接的稳固性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能其稳定固持彼此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彼此可以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包覆所述插头本体且形成一个收容腔;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壳体,所述插座端子固定在插座本体内,所述插座壳体围绕所述插座本体而在所述插座壳体与插座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在所述插座、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所述插座本体插入所述收容腔,所述插头壳体插入所述环形腔;所述插头壳体设置有弹性锁扣件,所述环形腔局部加高而形成锁扣槽,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收容且被固定在所述锁扣槽内。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包覆所述插头本体;所述插头壳体包括环状的前端部及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与后端部分别包括顶壁,所述前端部的顶壁低于后端部的顶壁,所述插头壳体前端部的顶壁设置有弹性锁扣件,所述弹性锁扣件为自前向后延伸的悬臂结构且在被抵压而向下移动时产生向上的弹性力。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壳体,所述插座端子固定在插座本体内,所述插座壳体围绕所述插座本体而在所述插座壳体与插座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所述插座壳体在其顶壁处局部向上拱起而形成锁扣槽,所述锁扣槽与环形腔相联通,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弹性锁扣件与锁扣槽相扣合,能有效实现两个连接器的稳定固持。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包括未对接时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0009]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0]图3是为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彼此完成对接。
[0011]图4是沿图3虚线A-A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0012]图5是沿图3虚线B-B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0013]图6是沿图3虚线C-C的剖视图。
[0014]图7是沿图1虚线D-D的剖视图。
[0015]图8是沿图1虚线E-E的剖视图。
[0016]图9是类似于图8,其中弹性锁扣件的自由末端可持续抵接在插头壳体。
[0017]图10是一种固定在弹性锁扣件末端的可动塑胶块的剖面图。
[0018]图11是沿图1虚线F-F的剖面图。
[0019]图12是沿图3虚线G-G的剖视图。
[0020]图13是沿图1虚线H-H的剖视图。
[0021]图14是图1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2]图15是图14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16是图15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0024]图17是图16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5]图18是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19是图18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图1-19,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10,包括可以互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100及插头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为一种车用以太网连接器,使用在自动驾驶或者半自动驾驶的车辆中。
[0029]插座连接器100是安装在一个外部电路板20上,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插座本体110及插座端子座130。插座本体110包括基部112、自基部112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14,以及一对端子槽116与一对对接孔118。对接孔118向前贯穿对接舌板,向后连接端子槽116。插座端子座130包括一个内部电路板132、一对用以传输信号的插座端子134及一个共模扼流線圈136,即common mode choke,内部电路板132收容在对接舌板114内,插座端子134及共模扼流線圈136则焊接在内部电路板132上,所述共模扼流線圈136用以过滤杂讯。每一插座端子134具有位于前端的对接部135与位于后端的安装部137,对接部135收容在上述的端子槽116内,安装部137向后延伸并超过内部电路板132,然后向下弯折而穿过基部112设置的定位槽115,最后穿过外部电路板20的对应孔,从而完成线路的布置。插座壳体140包围所述插座本体110,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150,以及一个加大的锁扣区域152,锁扣区域152为前后延伸的槽状,属于环形腔150的一部分,所以锁扣区域152亦可更形象的称为锁扣槽。在具体实施例中,插座壳体140包括顶壁148、底壁及左右侧壁(未标号),所述锁扣槽由插座壳体140的顶壁148局部加高而形成的,即倒U型的拱起部149。
[0030]对应地,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插头本体210、固定在插头本体内的一对插头端子220、线缆241及插头壳体230,线缆241包括分别连接于插头端子220的芯线242。每一插头端子220包括位于前端且向前延伸出插头本体210的对接部221与位于后端以与线缆的芯线机械及电性连接的安装部223,对接部221用来与插座端子134的对接部135相对接,达成电性
导通。插头壳体230包围所述插头本体210,插头壳体230包括前端部232及后端部233,前端部的尺寸较小。具体而言,前端部232为环形,其包括顶壁2321、底壁及左右侧壁(未标号),所述前端部围设成一个收容腔240,所述收容腔位于插头本体的前端面的前方,插头端子的对接部221则凸伸入收容腔240内。一个弹性锁扣件234设置在插头壳体230,具体实施例中,弹性锁扣件234自插头壳体230前缘一体延伸出,弹性锁扣件为折叠状。更具体的,弹性锁扣件234为自插头壳体的顶壁2321前缘向后反向弯折而形成的悬臂结构。所述前端部的顶壁2321低于后端部的顶壁2331,弹性锁扣件234则穿过前端部的顶壁上方,弹性锁扣件的悬臂结构在受力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抵压在后端部的顶壁2331上,形成防止悬臂结构不当变形的阻挡结构。插头壳体230的外侧可以再注塑一层塑胶,用来将这个插头连接器填充完整。
[0031]在前后对接过程中,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舌板114收容在插头连接器200的收容腔24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彼此可以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包覆所述插头本体且形成一个收容腔;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壳体,所述插座端子固定在插座本体内,所述插座壳体围绕所述插座本体而在所述插座壳体与插座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在所述插座、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所述插座本体插入所述收容腔,所述插头壳体插入所述环形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设置有弹性锁扣件,所述环形腔局部加高而形成锁扣槽,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收容且被固定在所述锁扣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扣件为自所述插头壳体的前边缘向后反折延伸而形成的悬臂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扣件设有向外凸伸的凸片,所述插座壳体在对应锁扣槽处设有用来供凸片插入的锁扣孔。4.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包括环状的前端部及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与后端部分别包括顶壁,所述前端部的顶壁低于后端部的顶壁,所述插头壳体前端部的顶壁设置有弹性锁扣件,所述弹性锁扣件为自前向后延伸的悬臂结构且在被抵压而向下移动时产生向上的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倫斯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