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36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包括池体,池体下部设置有承托层,承托层上设置有滤帽,承托层上部设置有吸附层和反冲排水槽,反冲排水槽的顶部高于吸附层,反冲排水槽将吸附层分为两部分,吸附层中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储气罐和气提管,所述气提管的上端在吸附层上方、下端伸入吸附层内部,所述气提管下端设置有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通过进气软管与所述储气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气提装置和反冲洗装置可以定期清理吸附层中大分子的无机污染物,清洗颗粒活性炭,将下层活性炭定期提到上表层,增加活性炭的翻动频次,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和增加活性炭的使用时间。处理的效率和增加活性炭的使用时间。处理的效率和增加活性炭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是由含碳材料制成的一种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种微品质碳素材料活性炭作为一种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低成本吸附剂,目前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污染水源净化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活性炭对污水中的COD、SS、色度、氨氮、总磷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0003]现有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大多数采用筒体结构,将活性炭投放到筒体内,污水经过筒体内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达到水体净化效果。筒体直径受结构限制,单体容积规模有限,如需大规模应用,需要多个单体叠加,占用面积大,操作复杂。长时间运行会导致活性炭吸附层上表层污染物堆积,降低过滤速度,同时也会造成活性炭板结,大大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附池的吸附层上表层污染物堆积、活性炭板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下部设置有承托层,所述承托层上设置有滤帽,承托层上部设置有吸附层和反冲排水槽,所述反冲排水槽的顶部高于吸附层,所述反冲排水槽将吸附层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所述吸附层中设置有提升装置;
[0007]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池体外部的储气罐、池体内部的气提管,所述气提管的上端在吸附层上方、下端伸入吸附层内部,所述气提管下端设置有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通过进气软管与所述储气罐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池体为方体型池体结构,高度为7m,所述吸附层的高度为3.5~4m。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反冲排水槽为由两个竖直板与一个横板组成的倒Π形槽体结构,所述反冲排水槽靠近横板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反冲排水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层与池体底部形成反冲空间,所述反冲空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反冲进气口和通水口,所述反冲进气口通过反冲进气管与风机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层下设置有多个支撑柱。
[0012]进一步地,两侧所述吸附层上分别设置有布水槽,布水槽固定在池体的侧壁上,所述布水槽连接配水槽,配水槽连接至少一个进水管。
[00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提升装置包含至少一根气提管,所述气提管的侧壁上还标记有刻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在吸附池中设置反冲排水槽、反冲进气口和通水口,对吸附池内
的吸附层进行反冲洗操作,从而可以定期清理吸附层中大分子的无机污染物,清洗颗粒活性炭,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和增加活性炭的使用时间。本技术还设置有气提装置,将下层活性炭定期提到上表层,增加活性炭的翻动频次,可以解决因长时间运行,活性炭底部微生物繁殖造成的活性炭板结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颗粒活性炭的使用率,延长整个吸附层的使用周期。同时,气提管的侧壁上标记有刻度,一方面可以改变插入的深度,提取不同深度的活性炭,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微生物繁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和工艺要求提升指定深度的活性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吸附池的示意图之一;
[0017]图2为本技术吸附池的示意图之二;
[0018]附图中标记:1为池体,2为吸附层,3为滤帽,4为承托层,5为支撑柱,6为配水槽,7为通水口,8为反冲进气口,9为反冲排水口,10为反冲排水槽,11为储气罐,12为进气软管,13为气提管,14为布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下部设置有承托层4,所述承托层4上设置有滤帽3,承托层4上部设置有吸附层2和反冲排水槽10,所述反冲排水槽10的顶部高于吸附层2,反冲排水槽10从中间将吸附层2分为左右两部分,每部分所述吸附层2中均设置有提升装置,图1和图2中仅展示左边吸附层2中的提升结构;
[0021]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储气罐11、池体1内部的气提管13,所述气提管13的上端在吸附层2上方、下端伸入吸附层2内部,所述气提管13下端设置有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通过进气软管12与所述储气罐11连接,另一个开口设置为斜口,与吸附层2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加气提效率。
[002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池体1为方体型池体结构,单池容积不易受结构影响,单池结构比筒体结构容积大很多,有利于大规模的工程化应用,节约用地和建设成本;吸附层2采用颗粒活性炭,池体1的高度为7m,所述吸附层2的高度为3.5~4m,这样可以保证污水在吸附层2中的停留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满足颗粒活性炭吸附时间的要求,达到最好的去除效果。
[002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反冲排水槽10为由两个竖直板与一个横板组成的倒Π形槽体结构,所述反冲排水槽10靠近横板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反冲排水口9,当进行反冲洗操作时,吸附层2中的污染物进入反冲排水槽10,再经反冲排水口9排出吸附池。
[002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承托层4与池体1底部之间形成反冲空间,所述反冲空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反冲进气口8和通水口7,所述反冲进气口8通过反冲进气管与风机连接,所述通水口7分别连接排水管和反冲水管。
[002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承托层4下设置有多个支撑柱5,每两个所述支撑柱5之间的间距为0.5m,大大增加承托层4的承重能力,满足吸附层2高度的堆积,也能承载更多活性炭,增加使用时间。
[002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2为池体1的俯视图,两侧所述吸附层2上分别设置有布水槽14,布水槽14固定在池体1的侧壁上,所述布水槽14连接配水槽6,配水槽6的顶部连接进水管。配水槽6可以接多个进水管,各进水管流量不一致,针对进水不稳定的情况下稳定流速统一分配到两侧的布水槽14;布水槽14使水量均匀分布在吸附层2中,防止局部受到较大的水量冲击,会造成过滤速度不一致。
[0027]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提升装置包含至少一根气提管13,气提管13的侧壁上还标记有刻度,可以改变其插入的深度,提取不同深度的活性炭,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微生物繁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和工艺要求提升指定深度的活性炭。
[0028]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
[0029]需要进行净化吸附的水从进水管流入配水槽6,从而进入布水槽14中,经布水槽14中均匀稳定地流入活性炭吸附层2中,污水中的COD、SS、氨氮和总磷可以被吸附固化到活性炭中,达到污水净化的作用,净化后的水经承托层4上的滤帽3流入反冲空间,经过通水口7连接的排水管排到河流中。
[0030]进入深度处理的水体含有一定量的大分子无机污染物,不易被活性炭孔隙结构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下部设置有承托层(4),所述承托层(4)上设置有滤帽(3),承托层(4)上部设置有吸附层(2)和反冲排水槽(10),所述反冲排水槽(10)的顶部高于吸附层(2),所述反冲排水槽(10)将吸附层(2)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所述吸附层(2)中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储气罐(11)、池体(1)内部的气提管(13),所述气提管(13)的上端在吸附层(2)上方、下端伸入吸附层(2)内部,所述气提管(13)下端设置有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通过进气软管(12)与所述储气罐(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方体型池体结构,高度为7m,所述吸附层(2)的高度为3.5~4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排水槽(10)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旭易海明马园园张得位王荣红毛迪王宁于文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