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35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属于榨油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螺杆榨油机由于长期处于高温,导致降低了榨膛工作压力,从而降低了出油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榨膛机构,榨膛机构内安装有至少两根螺杆,螺杆的两端开设有油孔,螺杆的表面连接有榨螺,榨螺与螺杆之间开设有与油孔连通的通油槽,螺杆两端的油孔均连接有油管形成闭环结构,油管上安装有循环泵和存料箱,存料箱内设置有换热装置,存料箱内的换热装置为热交换盘管,热交换盘管与油管连通,存料箱还连接有炒籽锅,通油槽内的榨螺上开设有多个存油槽,存油槽围绕螺杆布置呈环形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降低工作温度、提高出油率的同时节约了能源。了能源。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榨油机
,具体涉及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榨油机可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杆榨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全自动榨油机。
[0003]榨油机的加工工艺主要为压榨法,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0004]现有技术中的原单螺杆榨油机难有其他大的突破的情况下,双螺杆或多螺杆榨油机的发展会成为未来榨油机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领域。
[0005]目前已有的经改进后的双螺杆榨油机,设备运行中内部由于物料蒸炒和摩擦,以及双螺杆互相作用,长期处于较高温度,降低了榨膛工作压力,不利于油脂的榨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螺杆榨油机由于长期处于高温,导致降低了榨膛工作压力,从而降低了出油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
[0008]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包括榨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机构内安装有至少两根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开设有油孔,螺杆的表面连接有榨螺,所述榨螺与螺杆之间开设有与油孔连通的通油槽,螺杆两端的油孔均连接有油管形成闭环结构,所述油管上安装有循环泵和存料箱,所述存料箱内设置有换热装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存料箱内的换热装置为热交换盘管,所述热交换盘管与油管连通,所述存料箱还连接有炒籽锅。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油槽内的榨螺上开设有多个存油槽,所述存油槽围绕螺杆布置呈环形布置。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利用油管、循环泵、装有热交换盘管的存料箱,形成热循环综合利用系统,导热油通过油孔从螺杆内按轴向通过,带走油料的压榨过程中,榨膛内物料之间和物料与榨螺榨圈之间的高强度摩擦,以及多螺杆的特殊结构设计在榨膛内产生的过多热量,保证榨膛内的工作压力稳定不变,利于油脂的榨取;吸收热量后的导热油由油管进入存料箱
中的热交换盘管内,利用吸收的大量热量对存料箱中的原料进行预热,为原料的炒制做准备,传热后冷却的导热油再循环进入压榨机内进行吸收热量,充分利用了热能资源,节省了30%以上的能源消耗,同时防止了榨膛内长期高温,提高了出油率。榨螺内部设计了环形存油槽,能存放较多的导热油,便于导热油充分传递热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热量循环机构结构图;
[0015]图2为螺杆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榨油机的整体立体图。
[0017]图中标记:1-传动机构,2-榨膛机构,3-调饼机构,4-进料机构,15-油孔,16-通油槽,17-循环泵,18-存料箱,19-热交换盘管,20-炒籽锅,21-存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包括榨膛机构2,其特征在于,榨膛机构2内安装有至少两根螺杆,螺杆的两端开设有油孔15,螺杆的表面连接有榨螺,榨螺与螺杆之间开设有与油孔15连通的通油槽16,螺杆两端的油孔15均连接有油管形成闭环结构,油管上安装有循环泵17和存料箱18,存料箱18内设置有换热装置。
[0021]实施例2
[0022]根据实施例1,优选地,存料箱18内的换热装置为热交换盘管19,热交换盘管19与油管连通,存料箱18还连接有炒籽锅20。优选地,通油槽16内的榨螺上开设有多个存油槽21,存油槽21围绕螺杆布置呈环形布置。
[0023]若需高效地制取油料中的油脂,在压榨前对物料进行炒制是必要的,破坏油料细胞结构,聚集分散的游离态油脂,凝固变性蛋白质,有利于油脂流动,保证出油率。油料的压榨过程中,榨膛内物料之间和物料与榨螺榨圈之间的高强度摩擦,以及多螺杆的特殊结构设计在榨膛内产生了过高的温度,反而降低了榨膛的工作压力,不利于油脂的制取。该热循环综合利用系统在导热油循环泵17工作时的压力作用下,使导热油在整个系统中循环流动。首先,通油槽16与榨螺内存油槽21相通,在循环泵17的工作压力下,导热油从榨膛的高压侧(如图中调饼机构3一侧)向低压侧(如图中传动机构1一侧)方向连续流动,能效率更高的带走较多的热量,导热油将榨油机榨膛内原料的热量通过榨螺传导和辐射传递给导热油,导热油经油管从原料存料箱18的上部流动到原料存料箱18内,大量热量通过热交换盘管19传导和辐射传递给需预加热的原料,预加热后的原料流入炒籽锅20,经炒籽锅20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后,原料流入榨油机料斗,进行压榨,盘管内导热油热传递结束后,经油管回流到导热油循环泵17。该系统对压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综合利用,既能防止榨膛的温度过高,提高了原料出油率,又降低能源消耗30%。
[0024]优选地,本技术还可对传动机构1进行调整,缩小传动机构1的体积从而降低
成本,增加传动的平稳性,降低噪声,提高设备对高含油原料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技术还可实现同一台设备同时适用于热榨和冷榨工艺的功能。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螺杆油脂压榨机热量循环机构,包括榨膛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机构(2)内安装有至少两根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开设有油孔(15),螺杆的表面连接有榨螺,所述榨螺与螺杆之间开设有与油孔(15)连通的通油槽(16),螺杆两端的油孔(15)均连接有油管形成闭环结构,所述油管上安装有循环泵(17)和存料箱(18),所述存料箱(18)内设置有换热装置。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勇陈勇温贤海刘开华苏晓黎张超钟云友张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汉市蜀汉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