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外壳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15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外壳以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内设置有能够容纳电芯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设有供所述电芯的设置有极柱的面裸露的开口,所述外壳本体形成为一体结构。该电池包外壳中设置有容纳电芯的容置腔室,提高了电池包的组装效率。通过在所述电池包中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池包外壳,可减轻所述电池包的重量,提高所述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能够简化电池包的组装过程,提高组装效率。装效率。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外壳以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外壳以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当代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传统燃油汽车正在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所代替,其中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得到了诸多青睐,而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外壳和组装在电池包外壳内的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设置在模组外壳内的电芯;由此,电池包整体较重,并且在电池包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电芯组装在模组外壳中以形成电池模组,之后,再将组装完成的电池模组组装在电池包外壳内,电池包的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池包的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外壳,该电池包外壳中设置有容纳电芯的容置腔室,提高了电池包的组装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外壳,所述电池包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内设置有能够容纳电芯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设有供所述电芯的设置有极柱的面裸露的开口,所述外壳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外壳(10)包括外壳本体(12),所述外壳本体(12)内设置有能够容纳电芯的容置腔室(120),所述容置腔室(120)设有供所述电芯的设置有极柱的面裸露的开口(122),所述外壳本体(12)形成为一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2)内设置能够分别容纳相应的所述电芯的多个容置腔室(120),多个所述容置腔室(120)并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本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侧的一对极柱;所述外壳本体(12)呈长方体状,所述容置腔室(120)的彼此相对的两侧部设置有分别供所述电芯的设置有相应的所述极柱的面裸露的一对所述开口(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外壳,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开口(122)分别为第一开口(122a)和第二开口;所述电池包外壳(10)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12)的顶部的第一冷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第一液冷板(140),所述第一液冷板(140)内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动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22a)的端部形成为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形成为第一出液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外壳(10)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12)的底部的第二冷却单元,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包括第二液冷板(142),所述第二液冷板(142)内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动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在从所述第一开口(122a)到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分别供冷却液进出的第二进液口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康陈许超张海建唐丽娟张德磊曲凡多董汝帅张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