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外壳及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84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外壳,电容器外壳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壳体及至少一个减震降噪结构;减震降噪结构呈方体形,减震降噪结构的底部面大于壳体的底部面;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上或同时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和底部上。以及,电容器外壳的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壳体中任一个或两个面积较大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靠近电容器外壳的底部、顶部处,及侧面上设置减震降噪结构能有效减缓电容器内部元件振动向壳体四个侧面的传递,以及能改变电容器底部和顶部的振动特性,且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包括上述的电容器外壳,能有效降低电容器的辐射噪声。电容器的辐射噪声。电容器的辐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外壳及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容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外壳及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逐年提高,换流站运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经越来越被关注,而电力电容器是换流站中的主要噪声源设备之一。降低换流站滤波电容器的辐射噪声已经成为电力和电容器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希望能够降低滤波电容器单元的噪声水平。
[0003]近年来,随着对电容器噪声辐射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各有关单位加大了电容器降噪技术的研究。随之也出现了一些电容器降噪措施,这些降噪措施有加在电容器内部的,也有加在外部的,极少有改变电容器外壳特性进行降噪设计。加在电容器内部的降噪措施对电容器性能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外部的措施往往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目前出现的降噪技术中仍然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器外壳及电容器,能够有效避免了对电容器的电气性能影响,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辐射噪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外壳,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壳体及至少一个减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四个侧面和底部面;
[0006]所述减震降噪结构呈方体形,所述减震降噪结构的底部面大于所述壳体的底部面;
[0007]所述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或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上。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容器外壳还包括吊攀;所述吊攀设于所述壳体中面积较小的侧面上。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容器外壳为金属箱壳。
[00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外壳,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壳体及至少一个减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四个侧面和底部面;
[0011]所述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两个面积较大的侧面上。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面积较大的侧面上底部和顶部之间的任意位置。
[00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安装有上述的电容器外壳。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外壳及电容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减震降噪结构呈方体形,减震降噪结构的底部面大于所述壳体的底部面,进而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或同时设置在所述壳
体的顶部和底部上,或者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两个面积较大的侧面上,在靠近电容器外壳的底部、顶部处,及侧面上设置减震降噪结构能有效减缓电容器内部元件振动向壳体四个侧面的传递,以及能改变电容器底部和顶部的振动特性,从而降低电容器的辐射噪声。此外,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了对电容器的电气性能影响,且不改变内部元件生产装配过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器外壳的底部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器外壳的左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见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容器外壳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壳体1及至少一个减震降噪结构21;其中,所述壳体1具有四个侧面和底部面13;
[0022]所述减震降噪结构21呈方体形,所述减震降噪结构21的底部面大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面13;
[0023]所述减震降噪结构2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上、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或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上。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不包括顶盖和套管,具有5个面,具体为两个面积较大的侧面11(即大侧面)、两个面积较小的侧面12(即小侧面)及底部面13。
[0025]需要说明的是,电容器的噪声是由于电容器极板在外施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有规律的振动传递到外壳,再由外壳振动的方式向外辐射声音。通过对振动由电容器内部元件传递到外壳的路径以及振动在外壳上传递规律进行研究,可改变电容器外壳的振动特性,阻尼或减缓振动在外壳上的传递,从而降低噪声。示例性的,参见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器外壳的底部视图,及参见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器外壳的左视图,所述减震降噪结构21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上,以使所述电容器外壳形成哑铃型结构,在靠近电容器外壳的底部、顶部处设置减震降噪结构能有效减缓电容器内部元件振动向壳体四个侧面的传递,从而实现降低噪声。
[0026]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外壳,通过减震降噪结构呈方体形,减震降噪结构的底部面大于所述壳体的底部面,进而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或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上,在靠近电容器外壳的底部、顶部处设置减震降噪结构能有效减缓电容器内部元件振动向壳体四个侧面的传递,且能改变电容器底部和顶部的振动特性,从而降低电容器的辐射噪声。此外,通过这样设置能
够有效避免了对电容器的电气性能影响,且不改变内部元件生产装配过程,结构简单。
[0027]参见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容器外壳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壳体1及至少一个减震降噪结构22;其中,所述壳体1具有四个侧面和底部面13;
[0028]所述减震降噪结构2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任一个或两个面积较大的侧面11上。
[0029]优选的,所述减震降噪结构2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面积较大的侧面11上底部和顶部之间的任意位置。因此,通过这样设置能有效减缓振动在两个大侧面的传递,改变和阻断振动的传递路径。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不包括顶盖和套管,具有5个面,具体为两个面积较大的侧面11(即大侧面)、两个面积较小的侧面12(即小侧面)及底部面13。优选的,本技术对减震降噪结构22的数量、是否对称及形状结构不作限定,具体根据电容器的振动频率而设定。例如,请参见图4,减震降噪结构22为方体型结构,但不限于此。
[0031]示例性的,请参见图4,所述减震降噪结构22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大侧面11上,以使所述电容器外壳形成阶梯型结构,在大侧面11上设置减震降噪结构能有效减缓电容器内部元件振动向壳体四个侧面的传递,从而实现降低噪声。
[0032]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壳体及至少一个减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四个侧面和底部面;所述减震降噪结构呈方体形,所述减震降噪结构的底部面大于所述壳体的底部面;所述减震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或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外壳还包括吊攀;所述吊攀设于所述壳体中面积较小的侧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安朱学文李明刘阳魏承志黄润鸿李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