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83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包括主处理罐体,设置在主处理罐体一侧的预处理罐体,预处理罐体底部通过连接管与主处理罐体底部相连,主处理罐体顶部设置用于搅动废液的驱动电机及减速机,减速机底部驱动轴固定连接位于主处理罐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搅拌轴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可拆卸式连接在搅拌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对药物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液体自动酸碱中和后再絮凝沉淀处理,并且在主处理罐中根据处理废液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是否插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以增大絮凝处理时的氧气量或减少氧气量,能够促使主处理罐的处理效果更优良,处理效率更高。处理效率更高。处理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药物化学实验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基本方法;在进行药物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废液体,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这些废液需要集中收集和处理,而实验室一般没有专门处理废液的装置,一般都是对废液进行集中回收,然后送到专业的废液处理厂进行专业处理,此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并且实验室每次实验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的有害成分并不完全相同,若将多次实验废液集中收集后进行处理,必然会使废水中的有害成分更复杂,增加了处理难度。另外,虽然市面上有一些废液处理装置,但处理效果一般,未考虑到不同处理液处理需要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先对药物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液体自动酸碱中和后再絮凝沉淀处理,并且在主处理罐中根据处理废液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是否插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以增大絮凝处理时的氧气量或减少氧气量,使得本技术适用性更好,能够促使主处理罐的处理效果更优良,处理效率更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包括主处理罐体,设置在主处理罐体一侧的预处理罐体,预处理罐体底部通过连接管与主处理罐体底部相连,主处理罐体顶部设置用于搅动废液的驱动电机及减速机,减速机底部驱动轴固定连接位于主处理罐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搅拌轴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可拆卸式连接在搅拌轴上。搅拌叶片可以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或主处理罐体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根据处理废液情况的不同,在预处理后进入主处理罐体后根据废液液面情况选择是否插上或卸下搅拌轴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以用于搅拌主处理罐体内废液时增加废液中氧溶量或减少废液中氧溶量来达到最适合处理废液的条件,增加处理效率,提高废液处理的效果。
[00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处理罐体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连接有设有活性炭吸附层和多孔吸附树脂层的吸附管;主处理罐体的顶部、排气管的一侧设有抽气管,抽气管连接有负压泵。为进一步保证废液中氧溶量的减少,在主处理罐体顶部配合设置抽气管。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处理罐体的顶部、抽气管的一侧设有进气管,进气管连接有鼓风机。为进一步保证废液中氧溶量的增加,在主处理罐体顶部配合设置进气管。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处理罐体的顶部设有絮凝剂罐,絮凝剂罐底部的出液管上设置电磁阀;所述预处理罐体顶部设有酸液罐及碱液罐,酸液罐及碱液罐底部的出液管上设置电磁阀,预处理罐体底部设有废液进液口,预处理罐体其下部内侧壁上设有PH传感
器,预处理罐体其下部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电机、PH传感器、电磁阀电连接。先通过预处理罐体对废液预处理,主要是酸碱中和,然后对中和后的废液再加入合适的絮凝剂对中和后废液进一步处理。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处理罐体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连接有过滤罐,过滤罐底部连接有废液排放管;过滤罐内设置若干层用于阻截过滤絮凝沉淀的过滤网。
[0009]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先对药物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液体自动酸碱中和后再絮凝沉淀处理,并且在主处理罐中根据处理废液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是否插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以增大絮凝处理时的氧气量或减少氧气量,能够促使主处理罐的处理效果更优良,处理效率更高;搅拌叶片可以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或主处理罐体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根据处理废液情况的不同,在预处理后进入主处理罐体后根据废液液面情况选择是否插上或卸下搅拌轴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以用于搅拌主处理罐体内废液时增加废液中氧溶量或减少废液中氧溶量来达到最适合处理废液的条件,增加处理效率,提高废液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中:1、主处理罐体;2、预处理罐体;3、减速机;4、搅拌轴;5、搅拌叶片;6、排气管;7、吸附管;8、抽气管;9、负压泵;10、进气管;11、鼓风机;12、絮凝剂罐;13、电磁阀;14、酸液罐;15、碱液罐;16、废液进液口;17、PH传感器;18、控制机构;19、过滤罐;2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3]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包括主处理罐体1,设置在主处理罐体1一侧的预处理罐体2,预处理罐体2底部通过连接管与主处理罐体1底部相连,主处理罐体1顶部设置用于搅动废液的驱动电机及减速机3,减速机3底部驱动轴固定连接位于主处理罐体1内的搅拌轴4,搅拌轴4上设置搅拌叶片5,搅拌轴4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5可拆卸式连接在搅拌轴4上。主处理罐体1顶部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连接有设有活性炭吸附层和多孔吸附树脂层的吸附管7;主处理罐体1的顶部、排气管6的一侧设有抽气管8,抽气管8连接有负压泵9。主处理罐体1的顶部、抽气管8的一侧设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连接有鼓风机11。主处理罐体1的顶部设有絮凝剂罐12,絮凝剂罐12底部的出液管上设置电磁阀13;所述预处理罐体2顶部设有酸液罐14及碱液罐15,酸液罐14及碱液罐15底部的出液管上设置电磁阀13,预处理罐体2底部设有废液进液口16,预处理罐体2其下部内侧壁上设有PH传感器17,预处理罐体2其下部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机构18,控制机构18与驱动电机、PH传感器17、电磁阀13电连接。主处理罐体1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连接有过滤罐19,过滤罐19底部连接有废液排放管;过滤罐19内设置若干层用于阻截过滤絮凝沉淀的过滤网20。
[0014]动作过程如下:
[0015]将欲处理的药物化学实验废液从废液进液口16进入到预处理罐体2中,PH传感器
17测得废液的PH后将信号发给控制机构18,控制机构18给酸液罐14或碱液罐15下的电磁阀13发信号使得酸液罐14或碱液罐15内的用于中和废液的酸液或碱液进入预处理罐体2中,待PH传感器17测得废液的PH值为7时控制机构18又给预处理罐体2与主处理罐体1之间的连接管上的电磁阀(连接管上也设置电磁阀)发信号使得中和后的废液进入主处理罐体1中(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进入主处理罐体内的废液量以及絮凝剂量计算出主处理罐体内废液的液面高低,然后根据中和后的废液情况,即是否在絮凝沉淀阶段需要更多或不需要氧的参与,由此选择将最上方的那两个搅拌叶片插上或卸下),然后絮凝剂罐12内的絮凝剂进入主处理罐体1中,同时驱动电机接收到控制机构18发出的信号而驱动减速机运行,由此带动搅拌轴转动,加强絮凝剂与废液的混合,如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处理罐体,设置在主处理罐体一侧的预处理罐体,预处理罐体底部通过连接管与主处理罐体底部相连,主处理罐体顶部设置用于搅动废液的驱动电机及减速机,减速机底部驱动轴固定连接位于主处理罐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搅拌轴上最高处的搅拌叶片可拆卸式连接在搅拌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罐体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连接有设有活性炭吸附层和多孔吸附树脂层的吸附管;主处理罐体的顶部、排气管的一侧设有抽气管,抽气管连接有负压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处理罐体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致宝卢珍兰蔡杰慧郑广进曾振芳许丹妮张海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