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棋惠专利>正文

对嵌式锁扣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81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嵌式锁扣板材,由板材单元组装而成,所述板材单元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相适配带有阶梯状的凸阶、凹槽所形成较宽、深度的第一凸榫及第一榫槽;第一凸榫的下方形成有第二榫槽,第一榫槽的下方形成有第二凸榫,借此,相邻的两个板材单元可通过第一凸榫及第一榫槽与第二凸榫及第二榫槽的分段入扣配合而进行便捷的直落式锁扣连接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很好的保证扣合后的两板材单元不离缝、不分离,起到很好的锁扣限位功能,双浮凸、双锁槽结构设计又加大了板材单元间的锁扣水平连接拉力。直落式的板材单元安装还可拼铺成为锁扣拼花地板,该结构的榫槽双向限位功能设计,极大的提高了板材单元间的长期锁扣连接稳定性。期锁扣连接稳定性。期锁扣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嵌式锁扣板材


[0001]本技术涉及锁扣板材
,特指一种对嵌式锁扣板材。

技术介绍

[0002]企口地板被运用已相当长久,其组装结构也被运用到壁板或类似的板材,今以地板为例作说明,企口地板组装方便且能让板材单元间相互连接组合,故而广泛被消费者所采用,相关业者亦不遗余力的进行研究改良,希望能够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产品。
[0003]其中的一种设计是尤尼林管理私营公司获准的CN97190692.0等系列《由硬板材单元构成的地板以及制造这种板材单元的方法》中国技术专利案(相应于该公司Unilin Beheer BV在美国取得的6,874,292号等系列《Floor panels with edge connectors》美国专利案),该系列专利申请案迄今共有二十余件,其基本架构均相同,其具有由舌状物与槽构成的连接部分,并在该连接部分上设有整体的机械锁定装置,以防止两块相互连接的板材单元在垂直于相关边缘和平行于相互连接板材单元下边的方向上脱开,当然,其特色在于设置在舌状物下表面上的凸出部、设置在槽的下凸出部分上的槽和可弹性弯曲的下凸出部分,让其以一种平面方式相对地推移所述的板材单元的时候允许其相互连接在一起。此一设计让板材单元相互连接时可由舌状物斜插入板材槽内后,以舌状凸榫为支点旋转板材下压以及平面相推移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并由其机械锁定装置防止脱开,因为其是采旋转下压、平面相推移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间的组装,故而在长边结合定位后再进行短边的结合时,仍可平推进行结合,确实具有其实用性。
[0004]该种设计的板材单元在使用过程中,若板材单元发生干燥收缩而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平移时,通过舌状物与槽的限位可限制板材单元间的平移,但若长时间,有如地热采暖的持续发热干燥,形成木质地板的水分蒸发,致使木质地板更大幅面收缩,而仅以舌榫与槽口的单一限位扣合连接,其扣合拉力将明显降低,因舌榫、槽口以及在木质地板本体大面积干燥收缩的共同作用下,进而产生舌榫与限位槽口松脱,致使相互连接的板材单元的连接处离缝,再稍加严重的木质地板幅面收缩,即会发生地板单元与地板单元舌榫与槽口的分离脱扣。
[0005]另又在较为潮湿环境时,则易发生板材单元的膨胀,板材单元相互推挤,造成板材单元一侧的下方空鼓,在受到挤压后的该板材单元另一侧就会向侧边向上翘,进而受压不均导致发生板材单元的向上旋转,此时两板材单元的舌状物可从槽内旋出,使得两板材单元相互分离,影响了板材单元间的连接扣合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对嵌式锁扣板材及扣合方法,解决现有板材单元在干燥环境,板材本体产生的收缩幅面尺寸减小,造成两板材间的锁扣连接处开缝分离,以及板材单元在潮湿环境的体积膨胀,引发地板相互推挤而起拱,地板又经由脚踩下压受力而发生板材单元旋转,极易导致凸榫从榫槽内旋出使得两板材单元相
互分离而影响连接扣合稳定性的问题。
[0007]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嵌式锁扣板材,由板材单元(10)组装而成,所述板材单元(10)具有上表面(11)、底面(12)及四个侧边,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13,14)上分别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22);
[0009]带有第一凸榫(21)的一侧边(13)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对接面(131),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呈竖向设置;
[0010]所述第一凸榫(21)形成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凸榫(21)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榫(21) 具有第一顶面(211)、第一外侧面(212)以及第一底面(213);
[0011]所述第一凸榫(21)的下方还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二榫槽(32),所述第二榫槽(32)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竖向面(132),所述第二榫槽(32)的槽底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 向内侧凹入;
[0012]所述第一凸榫(21)与所述第二榫槽(32)之间形成有顶靠面(41);
[0013]带有第一榫槽(22)的另一侧边(14)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二对接面(141),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呈竖向设置;
[0014]所述第一榫槽(22)形成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榫槽(22)的槽底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榫槽(22)具有第一上槽壁(221)、第一内槽壁(222)以及第一下槽壁 (223);
[0015]所述第一榫槽(22)的下方还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凸榫(31),所述第二凸榫(31)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对应的边缘连接的第二竖向面(142),所述第二凸榫(31)的头部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 向外侧凸出;
[0016]所述第一榫槽(22)与所述第二凸榫(31)之间形成有限位面(42);
[0017]所述第一凸榫(21)的第一顶面(211)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阶(51),且所述第一凸阶(51)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
[0018]所述第一榫槽(22)的第一上槽壁(221)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 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一凹槽(52),所述第一凹槽(52)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
[0019]所述第一凹槽(52)与所述第一凸阶(51)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52) 可容置所述第一凸阶(51);
[0020]借此,相邻的两个板材单元(10)可通过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 (22)、第一凸阶(51)及第一凹槽(52)与第二凸榫(31)及第二榫槽 (32)的相互配合而进行扣合连接。
[0021]本技术对嵌式锁扣板材的板材单元间连接是通过第一凸榫(21) 插入第一榫槽(22)中,第二榫槽(32)卡扣于第二凸榫(31)上来实现的。在组装时,可将两板材单元贴靠至组装定位位置进而以按压方式施力使两板材单元间实现连接扣合,也可以倾斜状态将一板材单元以旋转下压的方式施力使两板材单元间实现连接扣合。在两板材单元扣合好后,若板材单元发生干燥收缩而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平移,顶靠面(41)与限位面(42) 相抵靠形成第一牵制作用点,第一凸榫(21)的第一顶面(211)与第一榫槽(22)的第一上槽壁(221)相紧贴形成第二牵制作用点,第一凸阶 (51)的第一横向面(511)与第一凹槽(52)的第一横壁面(521)相紧贴形成第三牵制作用点,第二凸榫(31)的第二底面(313)与第二榫槽 (32)的
第二下槽壁(323)相紧贴形成第四牵制作用点,四个牵制作用点的相互牵制可以很好的保证两板材单元不离缝、不分离,起到很好的板材锁扣连接限位功能,该结构设计加大了板材单元间的锁扣拉力,提高了板材单元间的连接扣合稳定性。若两板材单元间发生旋转时,该旋转力需克服第一牵制作用点至第四牵制作用点的锁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嵌式锁扣板材,由板材单元(10)组装而成,所述板材单元(10)具有上表面(11)、底面(12)及四个侧边,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13,14)上分别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22);其特征在于,带有第一凸榫(21)的一侧边(13)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对接面(131),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凸榫(21)形成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凸榫(21)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榫(21)具有第一顶面(211)、第一外侧面(212)以及第一底面(213);所述第一顶面(211)和所述第一外侧面(2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倾斜面(214);所述第一凸榫(21)的下方还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二榫槽(32),所述第二榫槽(32)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竖向面(132),所述第二榫槽(32)的槽底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凸榫(21)与所述第二榫槽(32)之间形成有顶靠面(41);带有第一榫槽(22)的另一侧边(14)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二对接面(141),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榫槽(22)形成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榫槽(22)的槽底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榫槽(22)具有第一上槽壁(221)、第一内槽壁(222)以及第一下槽壁(223);所述第一榫槽(22)的下方还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凸榫(31),所述第二凸榫(31)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对应的边缘连接的第二竖向面(142),所述第二凸榫(31)的头部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榫槽(22)与所述第二凸榫(31)之间形成有限位面(42);所述第一凸榫(21)的第一顶面(211)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阶(51),且所述第一凸阶(51)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榫槽(22)的第一上槽壁(221)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 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一凹槽(52),所述第一凹槽(52)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凹槽(52)与所述第一凸阶(51)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52)可容置所述第一凸阶(51);借此,相邻的两个板材单元(10)可通过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22)、第一凸阶(51)及第一凹槽(52)与第二凸榫(31)及第二榫槽(32)的相互配合而进行扣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具有第二上槽壁(321)、第二内槽壁(322)以及第二下槽壁(323);所述第二凸榫(31)具有第二顶面(311)、第二外侧面(312)以及第二底面(313);所述第一底面(213)的标高低于所述第二上槽壁(321)的标高;所述第二顶面(311)的标高高于所述第一下槽壁(223)的标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具有第二上槽壁(321)、第二内槽壁(322)以及第二下槽壁(323);所述第二凸榫(31)具有第二顶面(311)、第二外侧面(312)以及第二底面(313);所述第二凸榫(31)的第二外侧面(312)与第二底面(313)的连接处和所述限位面(42)
与所述第二凸榫31的第二顶面(311)的连接处间的距离(L7)大于第二榫槽(32)的第二下槽壁(323)与第一竖向面(132)的连接处和顶靠面(41)间最小距离(L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与所述第一竖向面(132)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三凸榫(71),所述第三凸榫(71)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二凸榫(31)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三榫槽(72),所述第三榫槽(72)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三榫槽(72)与所述第三凸榫(71)相适配,所述第三榫槽(72)可容置所述第三凸榫(7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与所述第一竖向面(132)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三榫槽(72),所述第三榫槽(72)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二凸榫(31)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三凸榫(71),所述第三凸榫(71)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三榫槽(72)与所述第三凸榫(71)相适配,所述第三榫槽(72)可容置所述第三凸榫(7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具有第二上槽壁(321)、第二内槽壁(322)以及第二下槽壁(323);所述第二凸榫(31)具有第二顶面(311)、第二外侧面(312)以及第二底面(313);所述第二凸榫(31)的第二底面(313)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条(61),且所述第一凸条(61)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二榫槽(32)的第二下槽壁(323)与所述第一竖向面(132)之间形成向内侧凹入的第一容槽(62),所述第一容槽(62)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容槽(62)与所述第一凸条(61)相适配,所述第一容槽(62)可容置所述第一凸条(6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榫(21)的第一外侧面(212)与所述顶靠面(41)最高点间的水平距离(L11)大于等于第一对接面(131)与第一凸榫(21)的第一外侧面(212)间最大的水平距离(L4)的3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具有第二上槽壁(321)、第二内槽壁(322)以及第二下槽壁(323);所述第二凸榫(31)具有第二顶面(311)、第二外侧面(312)以及第二底面(313);所述第一凸阶(51)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凸阶(53),所述第二凸阶(53)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凹槽(52)与第二对接面(141)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二凹槽(54),所述第二凹槽(54)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二凹槽(54)与所述第二凸阶(53)相适配,所述第二凹槽(54)可容置所述第二凸阶(53);所述第二凸榫(31)的第二底面(313)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条(61),且所述第一凸条(61)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
所述第二榫槽(32)的第二下槽壁(323)与所述第一竖向面(132)之间形成向内侧凹入的第一容槽(62),所述第一容槽(62)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容槽(62)与所述第一凸条(61)相适配,所述第一容槽(62)可容置所述第一凸条(6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具有第二上槽壁(321)、第二内槽壁(322)以及第二下槽壁(323);所述第二凸榫(31)具有第二顶面(311)、第二外侧面(312)以及第二底面(313);所述第一凸阶(51)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凸阶(53),所述第二凸阶(53)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凹槽(52)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二凹槽(54),所述第二凹槽(54)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二凹槽(54)与所述第二凸阶(53)相适配,所述第二凹槽(54)可容置所述第二凸阶(53);所述第二凸榫(31)的第二底面(313)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条(61)和第二凸条(63),且所述第一凸条(61)和所述第二凸条(63)均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二榫槽(32)的第二下槽壁(323)与所述第一竖向面(132)之间形成向内侧凹入的第一容槽(62)和第二容槽(64),所述第一容槽(62)和所述第二容槽(64)均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容槽(62)与所述第一凸条(61)相适配,所述第一容槽(62) 可容置所述第一凸条(61);所述第二容槽(64)与所述第二凸条(63)相适配,所述第二容槽(64)可容置所述第二凸条(63)。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条(63)包括第二抵靠面(631)和第二压紧面(632),所述第二抵靠面(631)和所述第二压紧面(63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向面(633),所述第二导向面(633)为倾斜面。11.如权利要求1、6、8或9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阶(51)包括第一横向面(511)和第一纵向面(512),所述第一横向面(511)和所述第一纵向面(5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斜向面(513)。12.如权利要求1、6、8或9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靠面(41)和所述限位面(42)为斜面或弧面。13.如权利要求6、8或9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61)包括第一抵靠面(611)和第一压紧面(612),所述第一抵靠面(611)和所述第一压紧面(6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导向面(613),所述第一导向面(613)为倾斜面。14.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阶(53)包括第二横向面(531)和第二纵向面(532),所述第二横向面(531)和所述第二纵向面(53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斜向面(533)。15.一种对嵌式锁扣板材,由板材单元(10)组装而成,所述板材单元(10)具有上表面(11)、底面(12)及四个侧边,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13,14)上分别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22);其特征在于,
带有第一凸榫(21)的一侧边(13)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对接面(131),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凸榫(21)形成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凸榫(21)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榫(21)具有第一顶面(211)、第一外侧面(212)以及第一底面(213);所述第一顶面(211)和所述第一外侧面(2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倾斜面(214);所述第一凸榫(21)的下方还形成有第二榫槽(32),所述第二榫槽(32)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竖向面(132),所述第二榫槽(32)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着所述上表面(11)的方向凹入;所述第一凸榫(21)与所述第二榫槽(32)之间形成有顶靠面(41);带有第一榫槽(22)的另一侧边(14)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二对接面(141),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榫槽(22)形成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榫槽(22)的槽底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榫槽(22)具有第一上槽壁(221)、第一内槽壁(222)以及第一下槽壁(223);所述第一榫槽(22)的下方还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凸榫(31),所述第二凸榫(31)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对应的边缘连接的第二竖向面(142);所述第一榫槽(22)与所述第二凸榫(31)之间形成有限位面(42);所述第一凸榫(21)的第一顶面(211)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阶(51),且所述第一凸阶(51)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榫槽(22)的第一上槽壁(221)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一凹槽(52),所述第一凹槽(52)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凹槽(52)与所述第一凸阶(51)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52)可容置所述第一凸阶(51);所述第二榫槽(32)和所述第一竖向面(132)的连接处设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三榫槽(72),所述第三榫槽(72)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二凸榫(31)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的连接处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三凸榫(71),所述第三凸榫(71)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借此,相邻的两个板材单元(10)可通过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22)、第一凸阶(51)及第一凹槽(52)、第二凸榫(31)及第二榫槽(32)和第三凸榫(71)及第三榫槽(72)的相互配合而进行扣合连接。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榫(71)和所述第二竖向面(142)之间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715)和向上凹入的沟槽(714),所述凸起(715)与所述第三凸榫(71)连接,所述沟槽(714)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连接。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15)的底面高于所述板材单元(10)的底面(12)。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15)为弧形凸起,所述沟槽(714)为弧形沟槽。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榫槽(72)与所述第二
榫槽(32)的连接处低于所述顶靠面(41)与所述第一底面(213)的连接处的最低点。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第三榫槽(72)包括第三上槽壁(723)、第三内槽壁(721)和第三下槽壁(722);第三凸榫(71)包括第三顶面(713)、第三外侧面(711)和第三底面(712);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和所述第三下槽壁(72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斜导面(1321),所述第一斜导面(1321)与所述第一竖向面(132)连接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斜导面(1321)与所述第三下槽壁(722)连接的端部更靠近板材单元(10)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三外侧面(711)为倾斜面,所述第三外侧面(711)与第三底面(712)连接的端部相对于第三外侧面(711)与第三顶面(713)连接的端部更靠近板材单元(10)的内侧设置。21.如权利要求1、6或15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槽壁(223)设有向下凹入的安装槽(224)。22.一种对嵌式锁扣板材,由板材单元(10)组装而成,所述板材单元(10)具有上表面(11)、底面(12)及四个侧边,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13,14)上分别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22);其特征在于,带有第一凸榫(21)的一侧边(13)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对接面(131),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凸榫(21)形成于所述第一对接面(13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凸榫(21)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31)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榫(21)具有第一顶面(211)、第一外侧面(212)以及第一底面(213);所述第一顶面(211)和所述第一外侧面(2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倾斜面(214);所述第一凸榫(21)的下方还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第二榫槽(32),所述第二榫槽(32)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一竖向面(132),所述第二榫槽(32)的槽底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凸榫(21)与所述第二榫槽(32)之间形成有顶靠面(41);带有第一榫槽(22)的另一侧边(14)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11)的对应边缘连接的第二对接面(141),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榫槽(22)形成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4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榫槽(22)的槽底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41)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榫槽(22)具有第一上槽壁(221)、第一内槽壁(222)以及第一下槽壁(223);所述第一榫槽(22)的下方还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凸榫(31),所述第二凸榫(31)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底面(12)对应的边缘连接的第二竖向面(142),所述第二凸榫(31)的头部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榫槽(22)与所述第二凸榫(31)之间形成有限位面(42);所述第一底面(213)包括第一斜顶面(2131)和第二斜顶面(2132),所述第一斜顶面(2131)与所述第一外侧面(212)和所述第二斜顶面(2132)连接;所述第一斜顶面(2131)与所述第一外侧面(212)连接的端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斜顶面(2131)与所述第二斜顶面(2132)连接的端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斜顶面(2131)和所述第一外侧面(212)的连接处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第二浮凸(216);所述第二斜顶面(2132)与所述第一斜顶面(2131)连接的端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斜顶面(2132)与所述顶靠面(41)连接的端部的高度,所述第二斜顶面(2132)和所述顶靠面
(41)的连接处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第一浮凸(215);所述第一下槽壁(223)包括第一斜靠面(2231)和第二斜靠面(2232),所述第一斜靠面(2231)与所述第一内槽壁(222)和所述第二斜靠面(2232)连接;所述第一斜靠面(2231)与所述第一内槽壁(222)连接的端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斜靠面(2231)与所述第二斜靠面(2232)连接的端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斜靠面(2231)与所述第一内槽壁(222)的连接处形成有向下凹入的第二锁槽(226),所述第二锁槽(226)可容置所述第二浮凸(216);所述第二斜靠面(2232)与所述第一斜靠面(2231)连接的端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斜靠面(2232)与所述限位面(42)连接的端部的高度,所述第二斜靠面(2232)与所述限位面(42)的连接处形成有向下凹入的第一锁槽(225),所述第一锁槽(225)可容置所述第一浮凸(215);借此,相邻的两个板材单元(10)可通过第一凸榫(21)及第一榫槽(22)、第一浮凸(215)及第一锁槽(225)与第二浮凸(216)及第二锁槽(226)的相互配合而进行扣合连接。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具有第二上槽壁(321)、第二内槽壁(322)以及第二下槽壁(323);所述第二凸榫(31)具有第二顶面(311)、第二外侧面(312)以及第二底面(313);所述第二凸榫(31)的第二底面(313)与所述第二竖向面(142)之间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条(61),且所述第一凸条(61)自所述第二竖向面(142)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二榫槽(32)的第二下槽壁(323)与所述第一竖向面(132)之间形成向内侧凹入的第一容槽(62),所述第一容槽(62)自所述第一竖向面(132)向内侧凹入;所述第一容槽(62)与所述第一凸条(61)相适配,所述第一容槽(62)可容置所述第一凸条(61)。24.如权利要求1、6、8、9或22所述的对嵌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32)具有第二上槽壁(321)、第二内槽壁(322)以及第二下槽壁(323);所述第二凸榫(31)具有第二顶面(311)、第二外侧面(312)以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棋惠张家铭许倍嘉
申请(专利权)人:张棋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