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77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应用在人工鱼礁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表面的转盘、固定在转盘上的用于供鱼产子的容纳箱,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环齿轮,所述底座内部转动连接有叶片轮,所述叶片轮两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环齿轮之间设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当所述叶片轮转动时,通过所述齿轮组带动转盘和环齿轮转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叶片轮自动转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是,通过搅动以及吸入空气的方式来增加鱼礁附近的氧气含量,进而起到吸引鱼类来产卵,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保护生态的作用。保护生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鱼礁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大陆海岸长达1万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钱塘江、海河等。河海岸会投放人工鱼礁,人工鱼礁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是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人工聚鱼装置,所产生的环境为鱼群等生物提供生长和发育的地方,为鱼群提供了庇护的场所,能更好地达到对渔业资源保护的效果。人工礁体,除了能够增进浮游生物繁殖生长能力外,礁体表面可以供藻类、腔肠、软体等无脊椎动物等附着性生物附着生长繁殖,形成极到保育稚幼鱼、保全沿岸渔场的功能。
[0003]现有的鱼礁是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在通过吊机投放到水中,直到水能够漫过鱼礁,这种鱼礁通过产生阴影来吸引鱼,但是鱼类与水中氧气的浓度敏感,鱼类也喜欢富氧区,但是现有的鱼礁不具有富氧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其优点是,通过搅动以及吸入空气的方式来增加鱼礁附近的氧气含量,进而起到吸引鱼类来产卵,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包括底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表面的转盘、固定在转盘上的用于供鱼产子的容纳箱,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环齿轮,所述底座内部转动连接有叶片轮,所述叶片轮两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环齿轮之间设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当所述叶片轮转动时,通过所述齿轮组带动转盘和环齿轮转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叶片轮自动转动的驱动组件。
[0006]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鱼礁投放在海岸边,一般浸没水中5-15米,由于岸底的微生物多,氧气含量低,这样鱼礁虽然起到了保护各种鱼类的鱼卵,但是水体的低氧含量使得鱼类还是会把鱼卵产在岸边,这样鱼卵很容易被破坏。转盘和箱体在转动的过程的中会搅动水体,使得上端水体能够下端水体混合,进而提高岸底水体的氧气浓度,进一步满足鱼类产卵的需求。驱动组件自动驱动转盘转动,并且利用水流实现转盘转动,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水流的产生利用水体的流动性产生动态的压力差,驱动组件将水体的压力差能量转化成流体,动态的水流驱动叶片轮转动,最终实现转盘的自动转动,使得鱼礁能够用在复杂的环境中。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内设有与叶片轮等大的安装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贯穿底座的并且与安装槽连通第一管道以及与第一管道对接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安装槽形成环形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一管道与安装槽偏心对接,当流体穿过所述第一
管道时,带动所述叶片轮转动,所述第二管道上固定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中滑移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套中设有用于驱动活塞杆移动的弹性件,所述第二管道上位于活塞套的两侧均设有限定流体单向流动的单向阀,当海水流动时会产生浮动压力差,使得活塞杆能够反复移动,从而驱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流体单向流动。
[0008]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叶片轮和安装槽贴合,这样水流进入安装槽中时,必然带动叶片轮转动。由于海水是具有流动性的,流动的海水就有压力差,使得海水对活塞杆的压力始终变化,这样活塞杆受到弹性件的弹力始终出去变化的状态,从而使得活塞杆不断的往复移动,使得活塞杆将第二管道内的流体介质挤压到第一管道中,这样不断的驱动叶片轮转动。实现叶片轮的自动转动。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塞套倾斜固定在第二管道上。
[0010]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由于鱼礁安放在海岸边,海浪对活塞杆的最大作用力不是竖直向下的,而是倾斜的,将活塞套设置成倾斜的,从而能够获得最大的动力。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有固定有大于活塞杆端面的连接板。
[0012]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连接板用于增加受力面积,进一步获得更多的能量。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定位环,所述转盘套设在定位环上,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和侧表面均嵌设有钢珠。
[0014]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钢珠的设置,用于减小转盘和底座之间的摩擦力。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转盘的下表面设有截面成L形的用于阻挡泥沙的挡圈,所述挡圈和底座转动连接。
[0016]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界面成L形的挡圈与底座桃套接配合,这样有效防止泥沙进入钢珠、环齿轮等位置,进而避免泥沙影响转盘转动。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成喇叭形的环圈。
[0018]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环圈能够增加底座的厚度,同时减小底座的重量,避免底座陷入淤泥中,同时环圈成喇叭状,增加鱼礁的浮力,避免鱼礁下沉。
[0019]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用于将空气引入底座位置的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嵌设在底座上端的罐体、滑移连接在罐体中阀杆,所述罐体上位于阀杆的下端分别设有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管浮出水面,所述阀杆上固定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上端设有浮出水面的浮体,所述浮体的浮力大于阀杆的重力,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设有阀门,使得气体只能够从进气管进入,从出气管排出。
[0020]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海水流动后,海水表面与鱼礁之间的高度数值是波动的,浮体随着海面的波动而上下浮动,进一步使得阀杆能够上下移动,阀杆上下移动时,不断的将罐体内的气体从出气管中排出,同时大气从进气管中不断的补充到罐体内,在通过阀门防止水进入罐体内。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具有富氧的功能,进一步满足鱼类产卵的需求;
[0023]2、所有的动能来自海水本身,不需要额外的增加动力,具有绿色环保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施例的体现底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施例的体现环齿轮和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施例的体现叶片轮转动原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底座;11、环圈;12、定位环;13、安装槽;14、钢珠;2、转盘;21、挡圈;22、环齿轮;23、容纳箱;3、叶片轮;31、箱体;32、转轴;33、主动齿轮;4、齿轮组;41、过渡齿轮;42、连接轴;5、驱动组件;51、第一管道;52、第二管道;53、活塞套;54、活塞杆;55、连接板;56、弹性件;57、单向阀;6、抽气装置;61、罐体;62、进气管;63、出气管;64、阀杆;65、浮体;66、连接绳;6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实施例:参考图,一种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表面的转盘(2)、固定在转盘(2)上的用于供鱼产子的容纳箱(23),所述转盘(2)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环齿轮(22),所述底座(1)内部转动连接有叶片轮(3),所述叶片轮(3)两端固定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上固定有主动齿轮(33),所述主动齿轮(33)和环齿轮(22)之间设有齿轮组(4),所述齿轮组(4)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当所述叶片轮(3)转动时,通过所述齿轮组(4)带动转盘(2)和环齿轮(22)转动,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叶片轮(3)自动转动的驱动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有与叶片轮(3)等大的安装槽(13),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贯穿底座(1)的并且与安装槽(13)连通第一管道(51)以及与第一管道(51)对接的第二管道(52),所述第二管道(52)、第一管道(51)和安装槽(13)形成环形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一管道(51)与安装槽(13)偏心对接,当流体穿过所述第一管道(51)时,带动所述叶片轮(3)转动,所述第二管道(52)上固定有活塞套(53),所述活塞套(53)中滑移设有活塞杆(54),所述活塞套(53)中设有用于驱动活塞杆(54)移动的弹性件(56),所述第二管道(52)上位于活塞套(53)的两侧均设有限定流体单向流动的单向阀(57),当海水流动时会产生浮动压力差,使得活塞杆(54)能够反复移动,从而驱动第一管道(51)和第二管道(52)内的流体单向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集氧功能的古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李醒刘年飞王刚陈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