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36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所述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所述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所述下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底部;所述中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所述上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


[0001]本技术属于人工鱼礁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0002]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现有的人工鱼礁为单层结构,只能为某一范围深度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结构单一,生态修复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所述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所述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
[0006]所述下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底部;
[0007]所述中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
[0008]所述上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
[0009]优选的,所述下层浮鱼礁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中层浮鱼礁还包括包覆于中鱼礁主体表面的中渔网,所述中鱼礁主体由主撑杆连接构成长方体形状,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对的两个主撑杆的中点间以加强杆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中鱼礁主体的上层及下层主撑杆上均设有若干拉环。
[0012]优选的,所述上层浮鱼礁还包括包覆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上渔网,所述上鱼礁主体由若干纵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构成球体形状。
[0013]优选的,所述上浮球安装于横向支撑杆上,且至少为两层。
[0014]优选的,还包括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固定于上层浮鱼礁顶端的浮盘、安装于浮盘下方并伸入上鱼礁主体内部的摄像头以及安装于浮盘上方的太阳能板和信号发射器。
[0015]优选的,所述浮盘的上表面边缘连接有向内倾斜的挡边,所述浮盘的下表面边缘与上层浮鱼礁间连接有固定柱。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分别投放于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
[0018](2)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结构稳定性高;中层浮鱼礁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上层浮鱼礁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分别通过中浮球和上浮球实现不同深度的投放,且形状结构多样,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不同模式的栖息场所。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中层浮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中层浮鱼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上层浮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上层浮鱼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监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为:1、下层浮鱼礁;2、中层浮鱼礁;21、主撑杆;22、加强杆;23、中渔网;3、上层浮鱼礁;31、纵向支撑杆;32、横向支撑杆;33、上渔网;4、下锚绳;5、上锚绳;6、中浮球;7、上浮球;8、监测机构;81、浮盘;82、固定柱;83、挡边;84、信号发射器;85、太阳能板;86、摄像头;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和2所示,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1、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下层浮鱼礁1和中层浮鱼礁2间通过下锚绳4相连,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间通过上锚绳5相连;下层浮鱼礁1投放于海洋底部;中层浮鱼礁2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6;上层浮鱼礁3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7。
[0029]如图1所示,下层浮鱼礁1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结构强度高,不仅具有锚定作用,还能为海洋底部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改善海洋底部生态环境。
[0030]如图2和3所示,中层浮鱼礁2还包括包覆于中鱼礁主体表面的中渔网23,中鱼礁主体由主撑杆21连接构成长方体形状,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对的两个主撑杆21的中点间以加强杆22相连,加强杆22能够增强中鱼礁主体的结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中鱼礁主体的上层
及下层主撑杆21上均设有若干拉环9,分别用于固定上锚绳5和下锚绳4。
[0031]如图4和5所示,上层浮鱼礁3还包括包覆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上渔网33,上渔网33和中渔网23能够使浮鱼礁成为一个独立空间,为形体较小的海洋生物提供产卵、栖息场所。上鱼礁主体由若干纵向支撑杆31和横向支撑杆32构成球体形状,结构稳定性高。上浮球7安装于横向支撑杆32上,且至少为两层,上浮球7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使上层浮鱼礁3保持在海洋上层。
[003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人工鱼礁,还包括监测机构8,监测机构8包括固定于上层浮鱼礁3顶端的浮盘81、安装于浮盘81下方并伸入上鱼礁主体内部的摄像头86以及安装于浮盘81上方的太阳能板85和信号发射器84。摄像头86能够实时监测上层浮鱼礁3内海洋生物的栖息状态,所获得的信息通过信号发射器84发送至信号接收端,便于人们观察,太阳能板85能够为监测系统提供工作时所需要的能源。浮盘81的上表面边缘连接有向内倾斜的挡边83,能够减少海水对浮盘81上方设备的影响,浮盘81的下表面边缘与上层浮鱼礁3间连接有固定柱82,能够提高浮盘81安装稳定性。
[0033]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分别投放于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下层浮鱼礁1、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下层浮鱼礁1和中层浮鱼礁2间通过下锚绳4相连,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间通过上锚绳5相连,结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所述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所述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所述下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底部;所述中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所述上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浮鱼礁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浮鱼礁还包括包覆于中鱼礁主体表面的中渔网,所述中鱼礁主体由主撑杆连接构成长方体形状,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对的两个主撑杆的中点间以加强杆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年飞王娜陈国强李醒侯子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