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352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3
一种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其包括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进热板,传热板,以及驱动杆。所述进热板包括进热孔,以及传热孔。所述传热板包括本体,容置腔,以及多个传热槽。所述驱动杆包括导热板,连杆,以及散热槽孔。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基座,以及挡线筒。所述挡线筒的最大直径小于多个所述传热槽的外接圆的直径。所述挡线筒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排列的轴向输热孔,以及第一热量扩散环槽。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与多个所述第一热量扩散环槽相连通的通孔。本加热散热系统不仅可以均匀地将热量传导至所绕设的线圈上,而且可以快速地将传导至上模组件的驱动杆上的热量散发出去,以因高温而避免损坏其他功能组件。能组件。能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线圈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心线圈有很多种,如一圈,如多圈。而对于这样的空心线圈,为了提高其绕设效率,往往采用转台式的绕设设备。
[0003]对于转台式的绕设设备,往往在同一时间同时绕设多个线圈,由于线圈的绕制导线为漆包线,而漆包线的胶皮在绕制后需要粘结在一起,因此在绕制所述线圈时需要加热,特别是空心线圈,由于其没有支撑与约束,如果没有粘结会散开而导致无法使用。
[0004]现有的线圈加热设备是直接对线圈吹热风,这对于单轴式的绕设设备是可行的,因为单轴式的绕设设备效率比较低,而转台式的绕线机通常效率比较高,每一个工站的时间比较短,如果等待时间长,则失去了转台式绕线机的意义。同时对于直径较大的线圈,由热风机直接吹的时候,无法均匀受热。另外如果直接吹热风,还会导致绕线机上的轴承过热而降低整台设备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
[0006]一种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其包括一个上模组件,以及一个与该上模组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一个进热板,一个设置在所述进热板一侧的传热板,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进热板另一侧的驱动杆。所述进热板包括一个进热孔,以及一个与所述进热孔相连通的传热孔。所述传热板包括一个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容置腔,以及多个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排列且间隔设置的传热槽。所述本体与所述进热板连接且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进热板并与所述传热孔连通。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来自所述传热孔的热量并均匀地由所述传热槽导出。所述传热槽沿所述本体的轴向穿透所述本体。所述驱动杆包括一个与所述进热板连接的导热板,一个与所述导热板连接的连杆,以及至少一个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开设的散热槽孔。所述导热板所吸收的来自所述传热孔的热量部分由所述散热槽孔散发。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一个基座,以及一个插设在所述基座中的挡线筒。所述挡线筒的最大直径小于多个所述传热槽的外接圆的直径。所述挡线筒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排列且间隔设置的轴向输热孔,以及一条设置在所述挡线筒的径向侧壁上的第一热量扩散环槽。多个所述轴向输热孔的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挡线筒的直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与多个所述第一热量扩散环槽相连通的通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热孔沿所述进热板的径向开设。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上还设置有一个导热块,所述导热块插设在所述散热孔中以吸收来自所述传热孔中的热量。
[0009]进一步地,所述传热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本体的径向。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具有六个散热槽孔,六个所述散热槽孔的开设方向交于一点。
[0011]进一步地,所述挡线筒的轴向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热量扩散环槽,所述第二热量扩散环槽与多个所述轴向输热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热量扩散环槽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挡线筒的最大直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传热槽沿所述本径的径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热量扩散环槽的径向宽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挡线筒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当所述挡线筒伸出所述基座的轴向端面时,所述第一热量扩散环槽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相连通。
[0015]进一步地,当所述挡线筒没入所述基座的轴向端面时,所述第一热量扩散环槽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相连通或不连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通过设置所述上模组件的传热结构与散热结构,使得热量可以很快地,且均匀地传输至传热板上,具体地,所述进热板上设置有传热孔,该传热孔可以存储热量,使热量均匀地传输到传热板上。同时由于驱动杆上设置导热板和导热块,可以使到达该驱动杆上的热量很快传导出去,即传导至散热槽孔上,从而通过空气对流进行散热,以实现尽快散热,从而可以避免过多的热量传导到旋转组件上而降低旋转组件的寿命。所述传热板上也具有容置腔,以用于收容热风,从而可以使热风均匀地进入传热槽,进而达到对导线均匀加热的目的。对于下模组件,其同样要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具体地,所述传热槽的外接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挡线筒的直径,使得导线的外表面可以直接受热。同时所述挡线筒上设置有第一热量扩散环槽,从而形成一个横梁,该横梁有更大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快速致热以融化挡线筒与导线接触的一侧的漆包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加热散热系统不仅可以均匀地将热量传导至所绕设的线圈上,而且可以快速地将传导至上模组件的驱动杆上的热量散发出去,以因高温而避免损坏其他功能组件,如旋转组件等。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所具有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的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包括一个上模组件10,以及一个与该上模组件10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下模组件2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具有加热枪的发热设备,架设所述上、下模组件10、20的机台,以及
驱动所述上、下模组件10、20 旋转进行绕线的驱动设备等等,其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2]所述上模组件10包括一个进热板11,一个设置在所述进热板11一侧的传热板1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进热板另一侧的驱动杆13。所述进热板11可以为圆柱形,其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进热板11包括一个进热孔111,以及一个与所述进热孔111相连通的传热孔112。所述进热孔111的开设方向沿所述进热板11的径向,并与所述传热孔112连接。在使用时,加热设备的枪头插入该进热孔111中,直接将热风吹入该进热孔111中,并到达所述传热孔112。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进热板11可以设置在所述上模组件10中,当然其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20中。在本实施例中,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产品设计而将该进热板11设置在所述上模组件10中。所述传热孔112穿过所述进热板11 的中心,其直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由于该传热孔112的存在,热量可以存储在该传热孔112中,从而使得热量可以均匀地传递到各处,达到均匀传热的目的。所述传热板12一端与所述进热板1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用于抵压绕设中的绕圈。所述传热板12包括一个本体121,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121上的容置腔122,以及多个沿所述本体121的周向排列且间隔设置的传热槽123。所述本体121也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包括一个上模组件,以及一个与该上模组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一个进热板,一个设置在所述进热板一侧的传热板,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进热板另一侧的驱动杆,所述进热板包括一个进热孔,以及一个与所述进热孔相连通的传热孔,所述传热板包括一个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容置腔,以及多个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排列且间隔设置的传热槽,所述本体与所述进热板连接且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进热板并与所述传热孔连通,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来自所述传热孔的热量并均匀地由所述传热槽导出,所述传热槽沿所述本体的轴向穿透所述本体,所述驱动杆包括一个与所述进热板连接的导热板,一个与所述导热板连接的连杆,以及至少一个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开设的散热槽孔,所述导热板所吸收的来自所述传热孔的热量部分由所述散热槽孔散发,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一个基座,以及一个插设在所述基座中的挡线筒,所述挡线筒的最大直径小于多个所述传热槽的外接圆的直径,所述挡线筒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排列且间隔设置的轴向输热孔,以及一条设置在所述挡线筒的径向侧壁上的第一热量扩散环槽,多个所述轴向输热孔的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挡线筒的直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与多个所述第一热量扩散环槽相连通的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线圈模具的加热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石茂林吴一兵陆程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