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44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1
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包括设置在舱门本体中的把手组件、上锁盒组件和下锁盒组件,以及设置在舱门门框中的上锁座组件和下锁座组件,所述上锁盒组件通过上钢丝绳组件连接把手组件,所述下锁盒组件通过下钢丝绳组件连接把手组件,使用时,用外把手或内把手带动锁芯轴,锁芯轴带动星型件,星型件带动大转接头转动,大转接头带动小转接头转动,小转接头通过上钢丝绳组件和下钢丝绳组件,带动上锁盒组件和下锁盒组件中的锁钩脱离锁柱,锁闭机构打开,可推动舱门主体,推动舱门本体滑动到底,在顶杆弹簧的作用下,使摆动限位架自动卡入舱门门框上的限位钩中,对直升机滑动舱的舱门本体进行限位,防止舱门本体滑动。防止舱门本体滑动。防止舱门本体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滑动舱舱门门的锁闭机构,属于直升机门锁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的海军舰载直升机多为运输直升机,随着国防事业的发展,研发海军舰载武装直升机提上了日程。直升机的滑动舱舱门锁闭机构是舱门开启和关闭的重要结构,滑动舱舱门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障直升机安全飞行的重要结构。但是现有的滑动舱舱门锁闭机构依据运输直升机的机动性而设计,无法满足武装直升机的飞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性能稳定,锁闭可靠,结构设计精密,制造成本省,适用于高强度飞行要求的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
[0004]本技术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舱门本体中的把手组件、上锁盒组件和下锁盒组件,以及设置在舱门门框中的上锁座组件和下锁座组件,所述上锁盒组件通过上钢丝绳组件连接把手组件,所述下锁盒组件通过下钢丝绳组件连接把手组件,
[0005]所述的把手组件包括把手盒体,把手盒体的内外两侧通过锁芯轴分别连接内把手和外把手,外把手中设置锁芯,锁芯经活动密封圈连接锁芯轴,外把手外设置安装板,所述的锁芯轴上安装星型件,星型件的一侧通过平头轴连接连杆,连杆中设置转销,转销连接三角板,三角板的中部通过支撑件连接顶杆,顶杆上设有顶杆弹簧,在把手盒体的内侧部设置摆动限位架,舱门门框上设置限位钩,摆动限位架与限位钩相配合,把手盒体的下侧部分别转动设置大转接头和小转接头,大转接头上制有大转齿,小转接头上制有小转齿,大转齿与小转齿相啮合,大转接头上连接复位顶杆,复位顶杆上设有复位弹簧,大转接头与星型件接触配合,小转接头向上连接上钢丝绳组件,小转接头向下连接下钢丝绳组件;
[0006]所述的上锁盒组件和下锁盒组件均包括一个锁盒主体,锁盒主体中分别转动设置止动芯轴和锁钩芯轴,止动芯轴上设置止动扭簧和止动块,止动块上制有止动拨齿,锁钩芯轴上设置锁钩扭簧和锁钩板,锁钩板上制有锁钩和二级锁齿,止动拨齿与二级锁齿相啮合,止动芯轴的外端头设置转动接头;
[0007]所述的上锁座组件和下锁座组件均包括一个锁座,锁座上通过齿面固定锁架,锁架上设置锁扣,锁扣之间设置锁柱,舱门关闭时,锁钩卡住锁柱;
[0008]所述的上钢丝绳组件和下钢丝绳组件均包括一个钢丝绳,钢丝绳外设置护套,护套的两头各设置接头,钢丝绳的一头连接调整螺栓和调整螺母,钢丝绳的另一头通过隔套连接摆臂,并由端头止位。
[000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当使用外把手打开舱门时,先用钥匙打开锁芯,然后扳下外把手,拧动锁芯轴,锁芯轴带动星型件,星型件的下侧与大转
接头接触,带动大转接头转动,大转接头与小转接头啮合,带动小转接头转动,小转接头带动上钢丝绳组件和下钢丝绳组件,上钢丝绳组件和下钢丝绳组件各自连接在上锁盒组件和下锁盒组件中的转动接头上,通过转动接头带动止动芯轴转动,止动芯轴带动止动块,止动块通过二级锁齿,带动锁钩板转动,使锁钩板上的锁钩脱离上锁座组件或下锁座组件中的锁柱,再握住外把手,推动舱门本体滑动到底,并在顶杆弹簧的作用下,使摆动限位架自动卡入舱门门框上的限位钩中,对直升机滑动舱的舱门本体进行限位,防止舱门本体滑动。当使用内把手打开舱门时,转动内把手,内把手带动锁芯轴,开锁动作与外把手的动作相同。当停机或起飞关上舱门时,推动舱门主体,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摆动限位架从限位钩中脱出,舱门主体合上时,在止动扭簧和锁钩扭簧作用下,锁钩自动卡住锁柱,舱门锁死。停机关上舱门时,要钥匙锁上锁芯轴,外把手无法扳动。并且在实际产品中,在各个连接的轴和销外设置衬套,增加各个轴和销的强度,减少磨损,增强使用寿命。本方案的锁闭结构设计精密,各部件之间联动性能稳定、可靠,上钢丝绳组件和下钢丝绳组件外都套有护套,可有效保护钢丝绳,上锁座组件和下锁座组件通过齿面装配,固定牢靠,适合高强度飞行的要求。
[0010]本技术的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所述的锁柱上设置衬套和滚轮,滚轮与锁钩相配合,配合更顺畅。所述舱门门框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告警装置,所述的告警装置为常开或常闭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为已有技术,市场上有售,微动开关通过电路连接主控台,在打开或关闭舱门时起告警作用。所述的上锁盒组件或下锁盒组件上设置视目组件,所述的视目组件包括一块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视目外罩和连接架,连接架上通过开口轴上下各连接操纵杆和视目块,视目块上贴有红绿双色的视目塑料片,操纵杆通过连接片连接上锁盒组件或下锁盒组件中的锁钩芯轴。在打开或关闭舱门时,通过视目外罩,可以看到红绿双色的视目塑料片翻转,红色为舱门打开,绿色为舱门关闭。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总装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把手组件俯视图;
[0013]图3是图2的A—A截面示意图;
[0014]图4是图2的B—B截面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上锁盒组件或下锁盒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图5的C—C截面示意图;
[0017]图7是本技术的上锁座组件或下锁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技术的上钢丝绳组件或下钢丝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技术的视目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涉及一种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如图1—图9所示,包括设置在舱门本体01中的把手组件1、上锁盒组件2和下锁盒组件3,以及设置在舱门门框02中的上锁座组件4和下锁座组件5,所述上锁盒组件2通过上钢丝绳组件6连接把手组件1,所述下锁盒组件3通过下钢丝绳组件7连接把手组件1,
[0021]所述的把手组件1包括把手盒体11,把手盒体的内外两侧通过锁芯轴12分别连接
内把手13和外把手14,外把手中设置锁芯15,锁芯15经活动密封圈16连接锁芯轴12,外把手外设置安装板17,所述的锁芯轴12上安装星型件18,星型件的一侧通过平头轴19连接连杆20,连杆中设置转销21,转销连接三角板22,三角板的中部通过支撑件23连接顶杆24,顶杆上设有顶杆弹簧25,在把手盒体11的内侧部设置摆动限位架26,舱门门框02上设置限位钩27,摆动限位架26与限位钩27相配合,把手盒体11的下侧部分别转动设置大转接头30和小转接头31,大转接头上制有大转齿32,小转接头上制有小转齿33,大转齿32与小转齿33相啮合,大转接头30上连接复位顶杆35,复位顶杆上设有复位弹簧36,大转接头30与星型件18接触配合,小转接头31向上连接上钢丝绳组件6,小转接头31向下连接下钢丝绳组件7;
[0022]所述的上锁盒组件2和下锁盒组件3均包括一个锁盒主体40,锁盒主体40中分别转动设置止动芯轴41和锁钩芯轴42,止动芯轴41上设置止动扭簧43和止动块44,止动块44上制有止动拨齿49,锁钩芯轴42上设置锁钩扭簧45和锁钩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舱门本体(01)中的把手组件(1)、上锁盒组件(2)和下锁盒组件(3),以及设置在舱门门框(02)中的上锁座组件(4)和下锁座组件(5),所述上锁盒组件(2)通过上钢丝绳组件(6)连接把手组件(1),所述下锁盒组件(3)通过下钢丝绳组件(7)连接把手组件(1),所述的把手组件(1)包括把手盒体(11),把手盒体的内外两侧通过锁芯轴(12)分别连接内把手(13)和外把手(14),外把手中设置锁芯(15),锁芯(15)经活动密封圈(16)连接锁芯轴(12),外把手外设置安装板(17),所述的锁芯轴(12)上安装星型件(18),星型件的一侧通过平头轴(19)连接连杆(20),连杆中设置转销(21),转销连接三角板(22),三角板的中部通过支撑件(23)连接顶杆(24),顶杆上设有顶杆弹簧(25),在把手盒体(11)的内侧部设置摆动限位架(26),舱门门框(02)上设置限位钩(27),摆动限位架(26)与限位钩(27)相配合,把手盒体(11)的下侧部分别转动设置大转接头(30)和小转接头(31),大转接头上制有大转齿(32),小转接头上制有小转齿(33),大转齿(32)与小转齿(33)相啮合,大转接头(30)上连接复位顶杆(35),复位顶杆上设有复位弹簧(36),大转接头(30)与星型件(18)接触配合,小转接头(31)向上连接上钢丝绳组件(6),小转接头(31)向下连接下钢丝绳组件(7);所述的上锁盒组件(2)和下锁盒组件(3)均包括一个锁盒主体(40),锁盒主体(40)中分别转动设置止动芯轴(41)和锁钩芯轴(42),止动芯轴(41)上设置止动扭簧(43)和止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永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洲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