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342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光学装置,包括光系统安装片,控制电路板和一个内框。内框有第一支撑柱以及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是用来支撑光系统安装片的。第二支撑柱是用来支撑控制电路板的。第一和第二支撑柱这样构建是为了让光系统安装片位于内框和控制电路板中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便携光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控制电路板的便携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便携光学装置的一个例子,这里有数码相机,视频相机,单目镜和具有自动调焦机构的双目镜,每个装置都有一个固态成像器件。在光学装置内有一个内框,一个电子电路板和其他各种元件或单元。元件或单元(另一个元件或单元附着其上)附着或固定在内框上。这样,复杂的元件或单元安置引起安装错误,其结果是不仅元件或单元的安置准确度降低,同时整体结构的强度也降低了。为什么一个元件或单元必须附着在另个元件或单元上的原因是为了降低位置误差的影响。具有相对较大体积的元件如用于照相系统的光系统安装片或者一个控制电路板,一般是附着到内框上。如果大体积元件的附着位置有误差,这些误差将被传递到连接到大体积元件和单元以及内框上的其他元件和单元。这样,就很难或不可能将其他元件或器件与内框对准或直接附着在其上特别地,对滑动型双目望远镜,其壳体可通过滑移来调节瞳孔间距,既然其上装有望远镜光系统的光系统安装片具有两个可相对移动的滑板,光系统安装片的结构是复杂的。因此,对于直接附着尽可能多的元件或单元到内框的情形,光系统安装片装到内框上的安装位置必须和控制电路板的安装位置综合起来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其中,光系统安装片和控制电路板附着到内框上的位置得以改善以便于使得尽可能多的元件或单元可直接地附着到内框上。依据本专利技术,这里提供了一种便携光学装置,其包括一个光系统-->安装片,一个控制电路板和一个内框。该内框具有用来支撑光系统安装片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用于支撑控制电路板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和第二支撑机构的构建方式是光系统安装片位于内框和控制电路板中间。第一支撑机构具有一个在内框上形成并在光系统安装片和控制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机构有在内框上形成并在光系统安装片和控制电路板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柱。在此情况下,第一支撑柱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孔,光系统安装片上形成有第一插入孔(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第二螺纹孔是在第二支撑柱的末端部分形成的,该末端支撑着控制电路板,相对于光系统安装片,控制电路板位于内框的对面,控制电路板形成有对应于第二螺纹孔的第二插入孔,,第一螺栓插进第一插入孔并拧进第一螺纹孔中,第二螺栓插到第二插入孔并拧进第二螺纹孔中,使得光系统安装片和控制电路板都能连接到内框上并彼此平行。优选地,内框具有一个中心部分,一个从中心沿光系统安装片延伸的翼部以及一个从翼部外缘延伸的垂直壁,以使垂直壁基本上与翼部垂直,第一支撑柱从中心部分延伸,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柱从中心部分延伸,其它第二支撑柱从垂直壁延伸。第二支撑柱可处于光系统安装片的外侧。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柱可穿过光系统安装片。可选地,便携光学装置还包括一对安装在光系统安装片上的望远镜光系统,以便于器件具有双目镜的功能。在此情形下,优选地,光系统安装片由两片状元件组成,一个望远镜光系统安装在其中之一上,而另外一个望远镜光系统安放在另外一个上。两个片状元件能够相对移动以便于望远镜光系统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另外,每个望远镜光系统中的元件都可以和每个望远镜光系统中的其他元件做相对移动,这就使得望远镜光系统具备聚焦功能。便携光学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个由内框旋转支撑的旋转轮,和一个移动转换机构,此转换机构将旋转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望远镜光系统对中的元件的聚焦动作,转换机构位于旋转轮和望远镜光系统元件-->的中间位置。旋转轮可由一个旋转轮圆筒构成,其中盛有一个照相光系统。照相光系统可以安放在透镜筒里,它位于旋转轮圆筒当中。移动转换机构位于旋转轮圆筒和透镜筒之间,移动转换机构将旋转轮圆筒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透镜筒的聚焦运动,以聚焦照相光系统。可选地,中心部分装有近乎U型的凹槽,其内装有管状部件和透镜筒,,该管状部件由旋转轮圆筒组成。附图说明参照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优点。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此具有照相功能的双目望远镜中,光柱安装片、控制电路板和一个电源电路板还没有装配到内框里的状态;图2示出的是将光柱安装片,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装配到内框里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内框的平面视图;图4是内框的底视图;图5是光系统安装片的平面视图;图6是安装在光系统安装片上的望远镜光系统对的平面视图;图7是安装片的一个平面视图,其上放有垂直三棱镜系统和目镜系统,该两系统装在望远镜光系统对中。图8是图7沿线VIII-VIII观察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图2沿线XI-XI观察的纵向剖视图;以及图10显示的是一个环状部件和螺纹面啮合在一起的前视图,螺纹面是在旋转轮圆筒外表面上形成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光学装置是具有照相功能的双筒望远镜。参照图1和2,双筒望远镜有一个内框10,其中光系统安装片12,控制电路板14和电源电路板16都直接地附着在其上。在双筒望远镜的装配过程中,光系统安装片12,控制电路板14,-->电源电路板16以及其他元件或单元(例如管状元件22)都附着在内框10上,然后将整个装配结构放在双筒望远镜的壳体18里。在图2中,壳体18的横截面由双点划线指示。也就是说,壳体18是盒子状的。壳体18包括主壳体18A和可移动壳体18B。可移动壳体18B同主壳体18A以滑动方式啮合使得可移动壳体18B能够相对于主壳体18A移动。亦即,可移动壳体18B在收缩位置和最大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收缩位置如图2中所示,最大伸展位置是可移动壳体从收缩位置拉出到的位置。壳体18A和18B的滑动表面都作用有适当的摩擦力,这样当想将可移动壳体18B从主壳体18A处拉伸或收缩到主壳体18A处之前,必须对可移动壳18B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这样,由于在壳体18A和18B的滑动面有适当的摩擦力存在,使可移动壳体18B处于完全收缩(图2)和最大拉伸位置之间的光位置保持静止或固定是可能的。图3显示的是内框10的平面视图,图4是内框10的底视图。内框10有中心区10C,从中心区10C向右延伸的右翼区10R和一个从右翼区10R右侧缘向下(亦即,朝向内框10的底部方向)延伸的垂直壁10S,以及一个从中心区10C向左侧延伸的左翼10L。右翼区10R和左翼区10L整体和中心区10C连接在一起。垂直壁10S与右翼区10R整体连接到一起并与之呈垂直关系。内框10是由适当材料如轻质铝合金和硬合成树脂组成的。从图1,2和3中可看出,中心区10C有一个近似呈U型的凹槽20,在此凹槽20中装有管状部件22。如图4中所示,在中心区10C底面整体形成四个支柱24A,24B,24C和24D。并且在光系统安装片12和控制电路板14的厚度方向或向下以相同长度延伸,如图1所示。在支撑柱24A,24B,24C和24D的每个末端上形成螺纹孔26。支撑柱24A,24B沿中心区10C的纵向排列,同样,24C和24D沿纵向排列。支撑柱24A,24B,24C和24D用来支撑或悬挂光系统安装片12。另外,两支撑柱28A和28B整体形成于中心区10C的底面并以相同的长度向下或者沿光系统安装片12和控制电路板14的厚度方向延伸。支撑柱28A和28B与支撑柱24A和24B相邻放置,并沿中心区10C的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光系统安装片;一个控制电路板;和一个具有两个支撑机构的内框,第一支撑机构用来支撑上述的光系统安装片,而第二支撑机构用来支撑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机制是以这种方式构造的,即所述光 系统安装片位于所述内框和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2-4-4 2002-1023961.一种便携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光系统安装片;一个控制电路板;和一个具有两个支撑机构的内框,第一支撑机构用来支撑上述的光系统安装片,而第二支撑机构用来支撑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机制是以这种方式构造的,即所述光系统安装片位于所述内框和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具有一个支撑柱,其在所述内框中形成,并在所述光系统安装片和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具有第二支撑柱,其形成于内框中,并在光系统安装片和控制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光系统安装片和控制电路板是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机构连接到内框上的,以使他们互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形成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光系统安装片形成有与上面的第一螺纹孔对应的插入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末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靠在一起,第二螺丝孔在第二支撑柱的末端上形成,相对于所述光系统安装片,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内框相对放置。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形成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第一螺栓插入到第一插入孔中并拧进第一螺纹孔;而第二螺栓插入到第二插入孔并拧进第二螺纹孔;以使所述光系统安装片和控制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的内框当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具有一个中心区,从中心区沿光系统安装片延伸形成的翼区和从翼区的外缘延伸的垂直壁,垂直壁基本上和翼区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柱从中心区延伸,至少有一个第二支撑柱从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蛭沼谦白井雅实舩津刚治堀田启一
申请(专利权)人:宾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