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3377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包括头箍主体、导线和耳脉氧夹,头箍主体通过导线与耳脉氧夹相连;头箍主体具有弧度,在头箍主体两端连接系带;在头箍主体上端面设置有指示灯、开关、导线,在头箍主体下端面设置有温湿度探头、扬声器、气体探头和充电接口,在头箍主体后侧面中央区域设有心率探头,在头箍主体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处理器、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气体处理元件、生理信号处理元件、GPRS模块和蓝牙模块;处理器并联连接开关、指示灯、蓄电池、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气体处理元件、生理信号处理元件、GPRS模块和蓝牙模块,可通过该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发出预警信息,便于定位,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进行标准三级防护的医务工作者缺乏必要的自身监护措施。由于面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时,医务工作者须采用标准的三级防护用于隔离防护,但严密的三级防护在隔离病毒的同时也会造成如下不良后果:
[0003]1.医务工作者极易出现中暑,由于防护服、3M口罩、护目镜、面屏的层层防护阻碍了人体皮肤的正常散热、及蒸发过程,这种情形下湿度、温度持续升高,穿戴者极易发生中暑;
[0004]2.医务工作者极易出现工作疲劳,由于严格防护后面部呼吸空间狭小,呼吸阻力大,呼吸气流存在进气不足反复循环问题,极易造成穿戴者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这些都会加速精神疲劳;
[0005]3.医务工作者晕倒后不易被发现,由于必要的独立隔离分区工作,使得穿戴者在突发不适晕厥时不能及时被周围人发现,有时甚至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因此,对于执勤医务工作者缺乏监护引起的诸多问题,成为疫情期间工作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医务生命安全及影响特殊时期的临床医疗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包括头箍主体、导线和耳脉氧夹,所述的头箍主体通过导线与耳脉氧夹相连;所述的头箍主体具有弧度,用于和人体额部贴服,在头箍主体两端连接系带,用于将头箍主体固定于人体头部;在头箍主体上端面设置有指示灯、开关、导线,在头箍主体下端面设置有温湿度探头、扬声器、气体探头和充电接口,在头箍主体后侧面中央区域设有心率探头,在头箍主体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处理器、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气体处理元件、生理信号处理元件、GPRS模块和蓝牙模块;所述处理器并联连接开关、指示灯、蓄电池、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气体处理元件、生理信号处理元件、GPRS模块和蓝牙模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耳脉氧夹从外向内依次为耳夹、嵌入式连接塑形条和红外脉氧模片,所述耳夹的外形横截面为倒置的Ω形,所述耳夹的中部具有镂空区域,在镂空区域内设有一对嵌入式连接塑形条和一个红外脉氧膜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红外脉氧膜片的一边与耳夹连接为一体,当耳夹固定于耳垂上时红外脉氧膜片包绕在耳垂周围;所述红外脉氧膜片的另一边与嵌入式连接塑形条连接为一体,所述嵌入式连接塑形条与耳夹间留有空隙,使红外脉氧膜片在进行耳脉氧监测时能够按需求自由塑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头箍主体在上端面设有若干开孔,分别与指示灯、开关、导线一
一对应;所述的头箍主体在下端面设有若干开孔,分别与温湿度探头、扬声器、气体探头和充电接口一一对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充电接口串联连接蓄电池,由充电接口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连接所述的温湿度探头,所述的温湿度探头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信息,温湿度信息经湿度信号处理元件处理上传至处理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气体处理元件连接气体探头,所述的气体探头采集环境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信息经气体处理元件处理上传至处理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理信号处理元件并联连接所述的心率探头和导线,所述的导线串接耳脉氧夹,所述的心率探头从额部采集心率信息,所述的耳脉氧夹从耳垂采集脉氧信息,所述的心率信息和脉氧信息经生理信号处理元件处理上传至处理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蓝牙模块用于连接局域网,所述GPRS模块用于联网后对佩戴者的实时定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的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可及时向穿戴者及群控中心发出中暑预警、可及时向穿戴者及群控中心发出缺氧易疲劳预警;通过该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发出的信息,群控中心可实时监测穿戴者动态、可快速锁定晕厥穿戴者实时位置。本专利技术可极大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安全,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也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图后面观。
[0020]图2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底面观。
[0021]图3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图。
[0022]图4本专利技术耳脉氧夹结构图立体观及展开平面观。
[0023]图中:头箍主体1、导线2、耳脉氧夹3、系带4、开关5、指示灯6、心率探头7、温湿度探头8、扬声器9、气体探头10、充电接口11、蓄电池12、处理器13、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14、气体处理元件15、生理信号处理元件16、GPRS模块17、蓝牙模块18、耳夹20、嵌入式连接塑形条21、空隙22、红外脉氧膜片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由头箍主体1通过导线2连接耳脉氧夹3组成。所述头箍主体1在长轴方向设有一定弧度。当和面屏搭配使用时,头箍主体1置于人体额部与面屏之间,弧度内侧对向额部,弧外侧贴合面屏。所述头箍主体1两端连接系带4,用于将头箍主体1固定于人体头部。
[0026]如图1-2所示,所述头箍主体1外表设有多个开孔,其中主体上面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指示灯6、开关5、导线2,底面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温湿度探头8、扬声器9、气体探头10、充电接口11,后面中央区域设有心率探头7,所述元件与开孔一一对应。
[0027]如图3所示,主体内部设蓄电池12、处理器13、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14、气体处理元
件15、生理信号处理元件16、GPRS模块17、蓝牙模块18。所述处理器13并联连接开关5、指示灯6、蓄电池12、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14、气体处理元件15、生理信号处理元件16、GPRS模块17、蓝牙模块18。长按开关5可进行开机或关机。预设程序后,开关5可通过处理器13向指示灯6、扬声器9发送指令。例如,开机时指示灯亮绿灯,伴有开机语音播报,绿灯持续亮三秒后熄灭,进入工作状态;再次长按可关机,关机时指示灯亮红灯,伴有关机语音播报,红灯持续亮三秒后熄灭,恢复关机状态。所述充电接口11串联连接蓄电池12,由充电接口11可对蓄电池12进行充电。按预设程序,电量不足时,电量低的信号反馈至处理器13,处理器13向扬声器9发送指令,扬声器发出电量低语音播报。所述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14向外连接温湿度探头8,温湿度探头8可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信息,信息经湿度信号处理元件14处理上传至处理器13。所述气体处理元件15向外连接气体探头10,气体探头10可采集环境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信息,信息经气体处理元件15处理上传至处理器13。所述生理信号处理元件16向外并联连接心率探头7、导线2,导线2串接耳脉氧夹3,心率探头7可从额部采集心率信息,耳脉氧夹3可从耳垂采集脉氧信息,信息经生理信号处理元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箍主体、导线和耳脉氧夹,所述的头箍主体通过导线与耳脉氧夹相连;所述的头箍主体具有弧度,用于和人体额部贴服,在头箍主体两端连接系带,用于将头箍主体固定于人体头部;在头箍主体上端面设置有指示灯、开关、导线,在头箍主体下端面设置有温湿度探头、扬声器、气体探头和充电接口,在头箍主体后侧面中央区域设有心率探头,在头箍主体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处理器、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气体处理元件、生理信号处理元件、GPRS模块和蓝牙模块;所述处理器并联连接开关、指示灯、蓄电池、温湿度信号处理元件、气体处理元件、生理信号处理元件、GPRS模块和蓝牙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耳脉氧夹从外向内依次为耳夹、嵌入式连接塑形条和红外脉氧模片,所述耳夹的外形横截面为倒置的Ω形,所述耳夹的中部具有镂空区域,在镂空区域内设有一对嵌入式连接塑形条和一个红外脉氧膜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箍式面屏内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脉氧膜片的一边与耳夹连接为一体,当耳夹固定于耳垂上时红外脉氧膜片包绕在耳垂周围;所述红外脉氧膜片的另一边与嵌入式连接塑形条连接为一体,所述嵌入式连接塑形条与耳夹间留有空隙,使红外脉氧膜片在进行耳脉氧监测时能够按需求自由塑形。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娥马正良顾小萍荣辉杨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