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82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用机械配件,旨在提供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基体和支重轮轴,支重轮基体设置有贯穿其内部的通孔,通孔中段向轴心延伸有凸起部,凸起部两侧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与通孔内壁过盈配合,轴承组件外侧设置有紧固环块,紧固环块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具有油封的环形槽,油封外侧设置有固定环块,紧固环块外侧设置有密封盖,固定环块上设置有其内存在密封圈的密封槽,密封盖和固定环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支重轮基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农用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农用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农用机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


[0001]本实用涉及一种农用机械领域,特指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

技术介绍

[0002]支重轮,其作用在于用来支撑农用机械的重量,同时在履带的导轨或履带板面上滚动,它还用来限制履带,防止横向滑脱。当农用机械转向时支重轮迫使履带在地面上滑移,因支重轮常在泥水尘土中,且承受强烈冲击,经常遇到支重轮漏油导致在无润滑的情况下发生磨损从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基体和支重轮轴,所述支重轮基体设置有贯穿其内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中段向轴心延伸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两侧都设置有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和滚珠,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同轴心重叠,所述左支架靠近右支架一侧设置有左凹座,所述右支架靠近左支架一侧设置有右凹座,所述左凹座和所述右凹座形成的弧壁和所述滚珠外表面的弧度相匹配,所述滚珠位于弧壁内,所述轴承组件与通孔内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组件远离凸起部一侧设置有紧固环块,所述紧固环块与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紧固环块与通孔之间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远离凸起部一侧设置有固定环块,所述紧固环块远离凸起部一侧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向远离轴心延伸,所述固定环块位于密封盖内侧,所述固定环块上靠近轴心一侧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密封盖相接触,所述密封盖和固定环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支重轮基体上,装配完成时,支重轮轴外表面分别与滚珠外表面和轴瓦内壁相接触,且与凸起部不接触,与凸起部构成一空腔,所述空腔为润滑油储存提供空间。
[000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支重轮轴与支重轮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有效的减少其摩擦力,提高耐磨性,通过油封、密封圈以及轴瓦的的设置,有效的防止漏油,并且密封圈至少含有两层弹性垫交替垛叠,各层的密封圈唇口在内圈和外圈交替相间凸出,其中,内圈凸出的密封唇口与密封盖贴合形成密封带,外圈凸出的密封唇口与固定环块贴合形成密封带,轴承组件还提高了支重轮的承重能力,防止支重轮内部组件受力变形进而导致漏油发生,通过螺栓固定,方便拆卸,进而减少维修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重轮基体两侧设置有轮盘,所述轮盘上设置有圆孔,设置轮盘防止支重轮在履带上横向位移,轮盘上设置圆孔一方面能够节省用料,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轮盘受力的均衡性,减轻振动。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重轮基体外表面设置有贯穿支重轮基体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设置有螺纹塞,所述螺纹塞头部为橡胶材质,通过设置圆形通孔,方
便对支重轮轴与支重轮之间添加润滑油,螺纹塞头部采用橡胶材质,通过橡胶材质与圆形通孔的过盈配合,防止润滑油从圆形通孔漏出。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环块和密封盖靠近轴心一侧设置有轴瓦,所述轴瓦为聚四氟乙烯材料,通过在支重轮轴上设置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轴瓦,可以减少支重轮与支重轮轴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耐磨效果。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0]图2是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
[0011]图3是本技术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3]附图中:1.支重轮基体;2.支重轮轴;3.通孔;4.凸起部;5.轴承组件;50.左支架;51.右支架;52.滚珠;53.弧壁;530.左凹座;531.右凹座;6.紧固环块;7.环形槽;8.油封;9.固定环块;10.密封盖;11.密封槽;12.密封圈;13.轮盘;14.圆孔;15.圆形通孔;16.螺纹塞;17.轴瓦。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图1至图4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5]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基体1和支重轮轴2,所述支重轮基体1两侧都设置有轮盘13,所述轮盘13上设置有圆孔14,所述圆孔14个数为六个;所述支重轮基体1设置有贯穿其内部的通孔3,所述通孔3中段向轴心延伸有凸起部4;所述凸起部4两侧都设置有轴承组件5,所述轴承组件5包括左支架50、右支架51和滚珠52,所述左支架50和所述右支架51同轴心重叠,所述左支架50靠近右支架51一侧设置有左凹座530,所述右支架51靠近左支架50一侧设置有右凹座531,所述左凹座530和所述右凹座531形成的弧壁53和所述滚珠52外表面的弧度相匹配,所述滚珠52位于弧壁53内,所述弧壁53大于滚珠52半圆,所述滚珠52能在弧壁53内自由滚动,所述轴承组件5上设置有十二组弧壁53和滚珠52,所述轴承组件5与通孔3内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组件5远离凸起部4一侧设置有紧固环块6,所述紧固环块6与通孔3固定连接,所述紧固环块6与通孔3之间设置有环形槽7,所述环形槽7内设置有油封8,所述油封8远离凸起部4一侧设置有固定环块9,所述紧固环块6远离凸起部4一侧设置有密封盖10,所述密封盖10向远离轴心延伸,所述固定环块9位于密封盖10内侧,所述固定环块9上靠近轴心一侧设置有密封槽11,所述密封槽11内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与密封盖10相接触,所述密封盖10和固定环块9通过螺栓固定在支重轮基体1上;所述支重轮基体1外表面设置有贯穿支重轮基体1的圆形通孔15,所述圆形通孔15内设置有螺纹塞16,所述螺纹塞16头部为橡胶材质;所述紧固环块6和密封盖10靠近轴心一侧设置有轴瓦17,所述轴瓦17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0016]由上述结构可以看出,通过改变支重轮轴2和支重轮基体1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以及支重轮轴2上的轴瓦17的设置,减少了支重轮轴2和支重轮基体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耐磨性,而且支重轮轴2与支重轮基体1内壁通孔3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在磨损的情况下只需要更换相应的轴承组件5、紧固环块6以及密封盖10这些小零件即可,减少了
维修成本,而且轴承组件5还相应的增加了支重轮基体1的结构强度,增加了支重轮的承重力;油封8和密封圈12的设置,防止漏油,减少因无润滑油的情况下发生支重轮以及支重轮轴2的损坏,圆形通孔15和螺纹塞16的设置可以使得添加润滑油更方便快捷;转盘13的设置防止支重轮在履带上横向位移,轮盘13上设置圆孔14一方面能够节省用料,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轮盘13受力的均衡性,减轻振动。
[0017]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油且耐磨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基体(1)和支重轮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基体(1)设置有贯穿其内部的通孔(3),所述通孔(3)中段向轴心延伸有凸起部(4),所述凸起部(4)两侧都设置有轴承组件(5),所述轴承组件(5)包括左支架(50)、右支架(51)和滚珠(52),所述左支架(50)和所述右支架(51)同轴心重叠,所述左支架(50)靠近右支架(51)一侧设置有左凹座(530),所述右支架(51)靠近左支架(50)一侧设置有右凹座(531),所述左凹座(530)和所述右凹座(531)形成的弧壁(53)和所述滚珠(52)外表面的弧度相匹配,所述滚珠(52)位于弧壁(53)内,所述轴承组件(5)与通孔(3)内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组件(5)远离凸起部(4)一侧设置有紧固环块(6),所述紧固环块(6)与通孔(3)固定连接,所述紧固环块(6)与通孔(3)之间设置有环形槽(7),所述环形槽(7)内设置有油封(8),所述油封(8)远离凸起部(4)一侧设置有固定环块(9),所述紧固环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法鲍敏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中迅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