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261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包括外箱体、内箱体、箱盖、蓄电池、控制面板,所述内箱体的底部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外箱体内壁的底部,所述箱盖通过合页铰接在外箱体的顶部,所述蓄电池设置在内箱体的内部,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箱盖的顶部,所述内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型箱,所述蓄电池放置在凹型箱顶部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入装置技术领域。该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可通过打开箱盖就能实现对蓄电池的拆卸,需要重新安装蓄电池时,将蓄电池放入凹型箱上方,然后关闭箱盖即可完成对蓄电池的安装,对蓄电池的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不需要使用工具进行拆卸,使用局限性较小。使用局限性较小。使用局限性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入装置
,具体为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能互补是一种能源政策,使多种能源可以互相补充,多能互补能源设备在运行时,都会将各种能源转化成电能,然后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的内部,再由蓄电池将电能输入其他设备中。
[0003]根据专利号为CN109742309B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包括保护壳,保护壳的内部设有腔体,腔体内部的一侧下端设有第一通槽,腔体内部的下端中部焊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四拐角处均焊接有固定杆,固定座的上端中部卡接有蓄电池,蓄电池的上端设有顶板,顶板的下端四拐角处均焊接在同侧固定杆的上端,该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可便于将第二连接线固定在第一通槽的内部,防止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蓄电池的连接处出现松动,但是该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无对蓄电池进行固定装置,导致设备在搬运时,蓄电池可能会掉落,而现有的固定方式一般是采用螺栓进行固定,拆卸和安装均需使用工具,且该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无对蓄电池散热功能,使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解决了不能对蓄电池进行定位以及现有的固定方式一般为螺栓固定,拆卸和安装均需使用工具,使用麻烦以及无对蓄电池散热功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包括外箱体、内箱体、箱盖、蓄电池、控制面板,所述内箱体的底部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外箱体内壁的底部,所述箱盖通过合页铰接在外箱体的顶部,所述蓄电池设置在内箱体的内部,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箱盖的顶部,所述内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型箱,所述蓄电池放置在凹型箱顶部的凹槽内,所述内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依次贯穿内箱体、凹型箱、蓄电池并延伸至蓄电池的内部,所述蓄电池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两个卡杆相适配的卡孔,两个所述卡杆的表面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板,两个所述连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连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凹型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依次贯穿凹型箱、内箱体并延伸至内箱体的下方,所述移动板的正面与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箱体与凹型箱的底部均贯穿开设有与移动板相适配的通槽,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凹型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环,所述外箱体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环,所述拉绳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导向环、凹型箱、内箱体、第二导向环并延伸至第二导向环的上方,所述拉绳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与箱盖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远离蓄电池的一端依次贯穿内箱体、外箱体并延伸至外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的左侧与内箱体内壁的左侧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远离蓄电池的一端依次贯穿内箱体、外箱体、箱盖并与控制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的右侧与内箱体内壁的右侧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箱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外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0009]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叶片的左侧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远离驱动叶片的一侧与防尘网的右侧接触。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通过在内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型箱,蓄电池放置在凹型箱顶部的凹槽内,内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杆,两个卡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依次贯穿内箱体、凹型箱、蓄电池并延伸至蓄电池的内部,蓄电池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两个卡杆相适配的卡孔,两个卡杆的表面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板,两个连板对称设置,两个连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凹型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底部依次贯穿凹型箱、内箱体并延伸至内箱体的下方,移动板的正面与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内箱体与凹型箱的底部均贯穿开设有与移动板相适配的通槽,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凹型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环,外箱体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环,拉绳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导向环、凹型箱、内箱体、第二导向环并延伸至第二导向环的上方,拉绳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与箱盖的底部固定连接,可通过打开箱盖就能实现对蓄电池的拆卸,需要重新安装蓄电池时,将蓄电池放入凹型箱上方,然后关闭箱盖即可完成对蓄电池的安装,对蓄电池的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不需要使用工具进行拆卸,使用局限性较小。
[0014](2)、该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通过在蓄电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远离蓄电池的一端依次贯穿内箱体、外箱体并延伸至外箱体的外部,第一导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环,第一挡环的左侧与内箱体内壁的左侧接触,蓄电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线,第二导线远离蓄电池的一端依次贯穿内箱体、外箱体、箱盖并与控制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导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环,二挡环的右侧与内箱体内壁的右侧接触,通过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在拉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时,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处出现松动,防止漏电现象的产生。
[0015](3)、该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通过在箱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外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防尘网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驱动叶片的左侧设置有刷毛,刷毛远离驱动叶片的一侧与防尘网的右侧接触,通过散热风扇与防尘网的配合有效对蓄电池进行散热,且防尘网具有防尘作用,在进
行防尘的同时散热风扇能带动驱动叶片转动进而使得刷毛能对防尘网表面进行清理,防止灰层堆积进而影响蓄电池的散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的右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的主视图;
[0020]图中:1-外箱体、2-内箱体、3-箱盖、4-蓄电池、5-控制面板、6-凹型箱、7-卡杆、8-卡孔、9-连板、10-弹簧杆、11-移动板、12-通槽、13-拉绳、 14-第一导向环、15-第二导向环、16-第一导线、17-第一挡环、18-第二导线、 19-第二挡环、20-散热风扇、21-防尘网、22-驱动轴、23-驱动叶片、24-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能互补能源设备运行用输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箱盖(3)、蓄电池(4)、控制面板(5),所述内箱体(2)的底部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外箱体(1)内壁的底部,所述箱盖(3)通过合页铰接在外箱体(1)的顶部,所述蓄电池(4)设置在内箱体(2)的内部,所述控制面板(5)安装在箱盖(3)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型箱(6),所述蓄电池(4)放置在凹型箱(6)顶部的凹槽内,所述内箱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杆(7),两个所述卡杆(7)相互靠近的一端依次贯穿内箱体(2)、凹型箱(6)、蓄电池(4)并延伸至蓄电池(4)的内部,所述蓄电池(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两个卡杆(7)相适配的卡孔(8),两个所述卡杆(7)的表面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板(9),两个所述连板(9)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连板(9)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凹型箱(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0),所述弹簧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1),所述移动板(11)的底部依次贯穿凹型箱(6)、内箱体(2)并延伸至内箱体(2)的下方,所述移动板(11)的正面与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箱体(2)与凹型箱(6)的底部均贯穿开设有与移动板(11)相适配的通槽(12),所述移动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13),所述凹型箱(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环(14),所述外箱体(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环(15),所述拉绳(13)远离移动板(11)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导向环(14)、凹型箱(6)、内箱体(2)、第二导向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邱海锋杨勇沈烽枫许文杰顾筱赟朱渭阳吴国权王佳斌李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