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47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在保持机体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两缸间的水套顶部设计为具有一定坡度的结构,向机体顶面倾斜延伸,从而提升两缸间的局部水套高度,同时,适当降低机体顶板厚度,开放顶部水腔,改善缸套和活塞顶部冷却效果;机体排气侧油道搭子和气缸盖上对应的油孔均向排气侧移动一定距离,使油道搭子与缸盖螺栓搭子分离,从而避免油道搭子分割水套,并在排气侧与原缸盖螺栓搭子连接处增加过桥设计,使排气侧水流靠近机体顶部处高度流畅,通过改进缸体冷却水套结构,使缸体内部的水流分布更加合理,改善缸体内部的热负荷,提高柴油机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油机的可靠性。油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


[0001]本技术涉及柴油机
,具体涉及一种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

技术介绍

[0002]柴油机机体是柴油机中的关键零部件,为保证柴油机可靠性和耐久性,柴油机机体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同时要保证良好的润滑和冷却。
[000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冷却水套在机体相邻的两缸之间留有过水通道,水套两缸间本身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高度以保证足够砂芯强度,如图1所示,A处两缸间隔板水平设计,两缸间水套顶部为水平,顶板厚度较大,另外,如图2,排气侧缸盖螺栓搭子与油道搭子相连以保证缸体强度,这就使两缸间水套离顶面距离较高,影响了缸套和活塞散热,且螺栓搭子与油道相连而分割水套,如图2中B处所示,两缸间的螺栓搭子将水套壁分割,影响柴油机水套内的水流走向,对缸套和活塞的冷却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在保证缸体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对机体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改进缸体冷却水套结构,使缸体内部的水流分布更加合理,改善缸体内部的热负荷,提高柴油机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水套,在保持机体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两缸间的水套顶部设计为具有一定坡度的结构,向机体顶面倾斜延伸,从而提升两缸间的局部水套高度,同时,适当降低机体顶板厚度,开放顶部水腔,改善缸套和活塞顶部冷却效果;机体排气侧油道搭子和气缸盖上对应的油孔均向排气侧移动一定距离,使油道搭子与缸盖螺栓搭子分离,从而避免油道搭子分割水套,并在排气侧与原缸盖螺栓搭子连接处增加过桥设计,使排气侧水流靠近机体顶部处高度流畅。
[0006]具体地,机体排气侧油道搭子和气缸盖上对应的油孔向排气侧移动的距离为6mm。
[0007]具体地,降低后的机体顶板厚度为14mm。
[0008]具体地,开放顶部水腔的具体方式为,在缸体周围水套的顶部设计多个连通机体顶面的腰型孔。
[0009]有益效果:柴油机机体通过改进水套芯子结构,两缸间隔板采用一定坡度结构,提升水套局部高度,增强水套芯子砂芯强度;降低顶板厚度,开放顶部水腔,解决了柴油机运转过程中缸套过热变形和活塞头部冷却不良的问题,提高了机体的顶部冷却能力;通过改进排气侧水套结构,油道搭子向排气侧移动6mm,排气侧水套采用过桥设计,使油道搭子与缸盖螺栓搭子分离,改善水流,避免了油道搭子分割水套的问题,使排气侧水流靠近顶部高度流畅,改善了2缸和5缸间的水流走向,大大提高了柴油机的冷却能力,保证了柴油机的可靠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 为现有技术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两缸间隔的垂直剖视图;
[0011]图2为现有技术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俯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两缸间隔的垂直剖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水平剖视图。
[0015]附图标记:1、两缸间隔板,2、机体顶板,3、顶部水腔,4、油道搭子,5、过桥设计,6、缸盖螺栓搭子,A、两缸间水套顶部无坡度设计,B缸盖螺栓搭子与油道搭子相连。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同类型机体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对缸体内部结构进行改进,改善水套芯子结构,改善机体冷却效果;本技术对机体结构的改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图3所示,两缸间隔板1采用一定的坡度设计,即两缸间水套顶部由原来的水平设计(参见图1中A处所示)改进为具有一定坡度的结构,使两缸间水套顶部向机体顶面倾斜,相比现有技术,这样的结构提升了局部水套高度,提升砂芯芯子强度;此外,适当降低机体顶板2厚度,原机体顶板2厚度为18mm,缸体水套距离顶面较高,影响缸套和活塞散热,在保证机体强度的前提下,改进后机体顶板2厚度为14mm,改善缸套和活塞散热;同时,如图4所示,机体顶板开放顶部水腔3,具体为在缸体周围水套的顶部设计多个连通机体顶面的腰型孔,改善缸套和活塞顶部冷却效果,提升机体冷却能力;另外,原有缸盖螺栓搭子6和油道搭子4相连(如图2中B处所示),油道搭子4分割水套,影响水流走向,改进后,如图5所示,将机体排气侧油道搭子4向外(即排气侧)移动6mm,同时气缸盖上对应的油孔向外移动6mm,使油道搭子4与缸盖螺栓搭子6分离,避免油道搭子4分割水套,并将排气侧原缸盖螺栓搭子6和挺杆柱腔接触部位增加过桥设计5(图5中整个排气侧两缸间的波浪处均为增加的过桥设计),改进排气侧水流结构,改进后,水流从1缸到6缸之间靠近顶部畅通无阻。
[0018]本技术通过在两缸间水套顶部采用坡度设计,提升了两缸间局部水套高度,通过降低机体顶板厚度,降低水套距离顶面的高度,改善了缸套和活塞的散热效果,通过开放顶部水腔,进一步改善缸套和活塞的顶部冷却效果,通过将排气侧油道搭子向外移动6mm,在排气侧与原螺栓搭子连接处增加过桥设计,避免油道搭子分割水套,改善排气侧水流结构,尤其改善了2缸和5缸的水流走向,使排气侧水流靠近顶部高度流畅,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对缸体冷却水套结构进行改进,使缸体内部的水流分布更加合理,改善缸体内部的热负荷,提高柴油机的冷却效果,相比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柴油机机体的冷却能力,保证了柴油机的可靠性。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缸柴油机干式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水套,其特征在于,在保持机体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两缸间的水套顶部设计为具有一定坡度的结构,向机体顶面倾斜延伸,从而提升两缸间的局部水套高度,同时,降低机体顶板厚度,开放顶部水腔,改善缸套和活塞顶部冷却效果;机体排气侧油道搭子和气缸盖上对应的油孔均向排气侧移动一定距离,使油道搭子与缸盖螺栓搭子分离,避免油道搭子分割水套,在排气侧与原缸盖螺栓搭子连接处增加过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顺利朱振华李波许庆峰毛瑞卿王蕊贾德鸣石坤鹏吴孟高张文权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