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20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包括运行机构、检测机构和回收机构,运行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和翻面输送组件,翻面输送组件的上端部位于第一输送组件的右下方,第二输送组件平行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的下方,翻面输送组件倾斜设置,翻面输送组件的下端部位于第二输送组件的右上方,回收组件包括合格框、不合格框和正压气嘴,正压气嘴设置在第二输送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用空间小,能够对药板的泡罩面和铝箔面双面的缺陷进行检测,并能够将检测出的有问题的药板进行剔除,检测过程中对药板不会产生二次伤害,保证了检测的有效性,降低漏检的可能性。降低漏检的可能性。降低漏检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医药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铝塑泡罩包装以其携带方便、独立密封、取药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目前药品包装常用的一种包装方式,但是在包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缺粒、残粒、裂缝、异物、铝箔印刷错误等问题,传统上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对药板进行检验,但是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不稳定、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弊端,并且长时间工作后人会疲劳,常会出现漏检、误检的情况,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现有泡罩包装检测设备一般涵盖了包装和检测两个功能,体型庞大,价格昂贵,拆卸组装困难,而现有得气动负压泡罩检测机,也存在负压吸附导致药板铝箔破裂增加不合格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的技术方案,占用空间小,能够对药板的泡罩面和铝箔面进行双面缺陷的检测,且能够将检测出的有问题的药板进行自动化剔除,检测过程中对药板不会产生二次伤害,保证了检测的有效性,降低漏检的可能性,减少人工劳动的参与。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机构、检测机构和回收机构,运行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和翻面输送组件,翻面输送组件的上端部位于第一输送组件的右下方,第二输送组件平行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的下方,翻面输送组件倾斜设置,翻面输送组件的下端部位于第二输送组件的右上方,检测机构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检测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上,检测机构包括相机遮罩、工业相机和光源,回收机构包括合格框、不合格框和正压气嘴,正压气嘴设置在第二输送组件上;将药板装上药品并用铝箔封装后,沿一定间隔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上向右传输,并在第一输送组件和翻面输送组件的摩擦作用下,药板翻面后由翻面输送组件运送至第二输送组件上,检测机构分别对药板的正反两面进行图像采集,后台视觉软件分析图像检测药板是否存在缺陷,当有缺陷药板运送至正压气嘴处时,正压气嘴会喷出高压气体将其吹落,缺陷药板掉入不合格框中,合格药板被运送至第二输送组件的左端,被收集至下方的合格框中。
[0006]进一步,相机遮罩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上方,工业相机安装在相机遮罩内,光源安装在相机遮罩的底部;由于工业相机安装在相机遮罩内,因此工业相机悬挂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上方,能够对下方经过药板进行图像采集,光源能够对图像采集进行补光。
[0007]进一步,合格框放置在第二输送组件左侧端部的下方;经过两个检测机构检验均合格的药板运行至第二输送组件的左端,并掉落至下方的合格框中储存。
[0008]进一步,第一输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第一输送
组件上的检测机构的左侧,第二输送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第二输送组件上的检测机构的右侧;药板在经过第一光电传感器时,第一光电传感器对药板的数量进行计数,该数量为药板的总数量,并且第一光电传感器能够向主机发送信号,控制检测机构对该药板进行图像采集,翻面后的药板经过第二光电传感器时,第二光电传感器向主机发出信号,控制检测机构对翻面后的药板进行图像采集。
[0009]进一步,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带、主动辊、导向辊、平衡辊和第一安装架,主动辊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主动辊水平设置,导向辊设置在主动辊的右下方,平衡辊设置在导向辊的左侧并与导向辊的位置保持水平,第一输送带环绕设置在主动辊、导向辊和平衡辊的外侧,第一安装架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两侧,第一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一光电传感器;在主动辊的作用下,第一输送带的左侧平稳运行,由于导向辊设置在主动辊的右下方,第一输送带的右侧在导向辊的作用下向右下方运行,从而实现了将药板翻面并传递至翻面输送组件上。
[0010]进一步,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传动辊、第二输送带和第二安装架,翻面输送组件包括第三传动辊、第三输送带和第三安装架,第二安装架设置在第二输送带的两侧,第二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二光电传感器和正压气嘴;第二安装架保证了第二输送组件各部件的支撑和安装作用,第三安装架对第三传动辊和第三输送带起到了安装和支撑作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正压气嘴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第二光电传感器和正压气嘴的安装位置不随第二输送带的传输而发生变化,且不影响第二输送带和药板的传输。
[0011]进一步,正压气嘴安装在第二安装架的一侧,正压气嘴的出口朝向第二输送带,不合格框放置在第二安装架另一侧的下方;正压气嘴朝向第二输送带,当不合格药板经过时,正压气嘴喷出高压气体,将该药板吹落,实现对不合格药板的剔除。
[0012]进一步,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正压气嘴的左侧;经过两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药板经过第三光电传感器时,第三光电传感器对其进行计数,该数值为合格品总数。
[0013]进一步,第三输送带与导向辊处的第一输送带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药板的厚度且小于药板长度的一半;药板运动至第一输送带的端部时,在第一输送带、第三输送带的传输和摩擦力作用下,药板翻面后从第三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之间的缝隙处向左下方传输,对该距离的限定既能保证药板的翻面又能使药板通过。
[0014]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将药板装上药品并用铝箔封装后,沿一定间隔放置在第一输送组件上向右传输,并在第一输送组件和翻面输送组件的摩擦作用下,药板翻面后由翻面输送组件运送至第二输送组件上,检测机构分别对药板的正反两面进行图像采集,后台视觉软件分析图像检测药板是否存在缺陷,当有缺陷药板运送至正压气嘴处时,正压气嘴会喷出高压气体将其吹落,缺陷药板掉入不合格框中,合格药板被运送至第二输送组件的左端,被收集至下方的合格框中。
[0016]本技术占用空间小,能够对药板的泡罩面和铝箔面进行双面缺陷的检测,且能够将检测出的有问题的药板进行自动化剔除,检测过程中对药板不会产生二次伤害,保证了检测的有效性,降低漏检的可能性,减少人工劳动的参与。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检测机构;2-第一输送组件;3-第二输送组件;4-翻面输送组件; 5-相机遮罩;6-工业相机;7-光源;8-合格框;9-不合格框;10-正压气嘴;11
-ꢀ
第一光电传感器;12-第二光电传感器;13-第一输送带;14-主动辊;15-导向辊;16-平衡辊;17-第二传动辊;18-第二输送带;19-第三传动辊;20-第三输送带;21-第三光电传感器;22-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包括运行机构、检测机构1和回收机构,运行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机构、检测机构和回收机构,所述运行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和翻面输送组件,所述翻面输送组件的上端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右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下方,所述翻面输送组件倾斜设置,所述翻面输送组件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右上方,所述检测机构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检测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相机遮罩、工业相机和光源,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合格框、不合格框和正压气嘴,所述正压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遮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上方,所述工业相机安装在所述相机遮罩内,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相机遮罩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框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左侧端部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的所述检测机构的左侧,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所述检测机构的右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泡罩检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徐俊杰杨瑞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升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