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18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整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交流电源非接地端与电感连接,接地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的集电极和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负极端;电感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电容相连接;电容一端与电感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的发射极和电力电子开关的集电极。通过对现有整流技术的分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谐振式整流电路不仅能够扩大输出直流电压的调节范围,还能够使交流侧的电流正负半波对称,消除对交流侧的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危害,提高功率因数,减小交流侧电流谐波含量;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整流
,尤其涉及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整流技术;整流技术可以为众多的设备提供直流电源,是现在很多电气设备或装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某些应用场景中,需要更高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需要更宽范围内的变化,需要更高的功率因数和更小的谐波含量。在现有直接可控硅整流技术中,一类是电压不具有倍升功能的一般整流技术,比如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单相半空整流电路、三相半桥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等整流电路,在一般可控整流电路中,电压的调节范围为从零电压到输入交流电压的峰值电压,电压的调节范围不如倍压整流电路宽,同时,功率因数不高,谐波含量比较大。另一类是电压具有倍升功能的倍压整理技术,比如不可控的倍压整流电路和可控的倍压整流电路,不可控倍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约为输入交流电压的峰值电压两倍;可控倍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调整范围从零电压到输入交流电压的两倍峰值电压;无论是不可控倍压整流电路还是可控倍压整流电路,交流侧的电流正负半波不对称,对交流侧的变压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0004](1)电压不具有倍升功能的整流技术的功率因数不高,谐波含量比较大;功率因数低和谐波含量高都会使设备发热增加,轻则影响设备出力,重则损坏设备。
[0005](2)电压具有倍升功能的倍压整流技术对交流侧的变压器造成直流偏磁,形成过电压或过电流,损坏设备。
[000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0007]要使现有的整流技术提供功率因数、减小谐波含量、或在倍压整流电路中使交流侧电流正负半波对称,则需要使用附加的电路和较复杂的控制方法,增加装置的成本。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简化电路结构,控制简单,在提升系统性能指标的同时能降低系统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
[0009]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的非接地端与第一电感连接,交流电源的接地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电容和负载的负极端;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出端连接负载的正极端。
[0010]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S101,电感L101一端与交流电源S101 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01相连接;电容一端与电力电子开关T10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发射极和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集电极;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集电极连接于交流
电源的负极和电容C102的一端和负载 Load101的负极端,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发射极连接于电容C101的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集电极;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集电极连接于电容C101的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发射极,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发射极连接于电容 C102的一端和电感L102的一端;电容C1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102 的发射极和电感L1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源S101的接地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集电极和负载Load101的负极端;电感L1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发射极和电容C1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负载Load101的正极端;负载Load101正极端与电感L102的一端相连,负极端连接于电容C102的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集电极和电源S101的接地端。
[0011]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S201,交流电源S201非接地端与电感L201连接,接地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发射极和电容C202的一端和负载Load201的正极端;电感L201一端与交流电源S201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01相连接;电容一端与电感L20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集电极和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发射极;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发射极连接于交流电源的负极端和电容C202的一端和负载Load201的正极端,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集电极连接于电容C201的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发射极;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发射极连接于电容C201的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集电极,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集电极连接于电容C202的一端和电感L202的一端;电容C2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集电极和电感L2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源S201的接地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发射极和负载Load201的正极端;电感L2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集电极和电容C2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负载Load201的负极端;负载Load201负极端与电感L202的一端相连,正极端连接于电容C202的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发射极和电源S201的接地端。
[0012]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S301,交流电源S301非接地端与电感 L301连接,接地端连接于二极管D301的阳极和电容C302的一端和负载Load301 的负极端;电感L301一端与交流电源S301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01 相连接;电容一端与电感L30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301的阴极和二极管D302的阳极;二极管D301的阳极连接于交流电源的负极端和电容C302 的一端和负载Load301的负极端,二极管D301的阴极连接于电容C301的一端和二极管D302的阳极;二极管D302的阳极连接于电容C301的一端和二极管 D301的阴极,二极管D302的阴极连接于电容C302的一端和电感L302的一端;电容C302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302的阴极和电感L3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源S301的接地端和二极管D301的阳极和负载Load301的负极端;电感L302 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302的阴极和电容C3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负载 Load301的正极端;负载Load301正极端与电感L302的一端相连,负极端连接于电容C302的一端和二极管D301的阳极和电源S301的接地端。
[0013]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S401,交流电源S401非接地端与电感 L401连接,接地端连接于二极管D401的阴极和电容C402的一端和负载Load401 的正极端;电感L401一端与交流电源S401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401 相连接;电容一端与电感L40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401的阳极和二极管D402的阴极;二极管D401的阴极连接于交流电源的负极端和电容C402 的一端和负载Load401的正极端,二极管D401的阳极连接于电容C401的一端和二极管D402的阴极;二极管D402的阴极连接于电容C401的一端和二极管 D401的阳极,二极管D402的阳极连接于电容C402的一端和电感L402的一端;电容C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的非接地端与第一电感连接,交流电源的接地端连接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容和负载;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力电子开关,第二电力电子开关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负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S101,电感L101一端与交流电源S101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01相连接;电容C101另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发射极和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集电极;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集电极连接于交流电源S101的接地端和负载Load101的负极端,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发射极连接于电容C101的另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集电极;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集电极连接于电容C101的另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发射极,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发射极连接于电容C102的一端和电感L102的一端;电容C1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发射极和电感L1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源S101的接地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集电极和负载Load101的负极端;电感L1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102的发射极和电容C1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负载Load101的正极端;负载Load101正极端与电感L102的另一端相连,负极端连接于电容C102的另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101的集电极和电源S101的接地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式整流电路设置有交流电源S201,交流电源S201非接地端与电感L201连接,接地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发射极和电容C202的另一端和负载Load201的正极端;电感L201一端与交流电源S201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01相连接;电容C201一端与电感L20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集电极和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发射极;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发射极连接于交流电源S201的接地端和电容C202的另一端和负载Load201的正极端,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集电极连接于电容C201的另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发射极;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发射极连接于电容C201的另一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集电极,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集电极连接于电容C202的一端和电感L202的一端;电容C2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集电极和电感L2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源S201的接地端和电力电子开关T201的发射极和负载Load201的正极端;电感L202的一端连接于电力电子开关T202的集电极和电容C20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负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原张绍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