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应用该护坡砖的护坡组件及护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208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护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应用该护坡砖的护坡组件及护坡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块体的其中一侧面的下部向外凸出形成下凸,下凸的上部对应形成上部插槽,与该侧面相邻的另一侧面的下部向内凹进使得该侧面的上部形成上檐,上檐下方的向内凹进的下部对应形成下部插槽;下凸所在侧面的相对面布置上檐或下凸,上檐所在侧面的相对面布置下凸或上檐;下部插槽及上部插槽的槽长方向沿平行六边形的当前插槽所在边的边长方向延伸。通过相邻两块六角块护坡砖可组合形成护坡组件,各护坡组件组合可形成护坡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通过六角块护坡砖之间的配合,实现六角块护坡砖、护坡组件乃至整个护坡系统的防沉翘、防滑移、防冲刷功能。刷功能。刷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应用该护坡砖的护坡组件及护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护坡
,具体涉及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应用该护坡砖的护坡组件及护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有:

由于岸坡面逐步冲刷引起的不稳定;

由于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

由于深层土滑动引起的不稳定。由于传统护坡砖形式单一,多为纯硬质结构的方砖或六角砖直接在边坡上平铺形成坡面,上述不稳定现象常使得两块相邻护坡砖之间或单块的护坡砖产生沿坡面的坡面位移和/或垂直坡面的下沉或上翘动作也即法向位移。另外传统六角块护坡砖顶面一般都是带通孔的平面,在过量雨水冲刷时,六角块通孔内的土壤或植物容易被雨水冲掉,上述坡面位移、法向位移以及水土流失,容易导致边坡产生变形甚至塌方,严重的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甚至还可能造成边坡上及周围的土木工程设备的损坏,从而给实际护坡操作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施工方便的六角块护坡砖、应用该护坡砖的护坡组件及护坡系统,其能通过六角块护坡砖之间的配合,实现六角块护坡砖、护坡组件乃至整个护坡系统的防沉翘、防滑移、防冲刷功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包括顶面为平行六边形的具备六个侧面的的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的其中一侧面的下部向外凸出形成下凸,下凸的上部对应形成上部插槽,与该侧面相邻的另一侧面的下部向内凹进使得该侧面的上部形成上檐,所述上檐下方的向内凹进的下部对应形成下部插槽;下凸所在侧面的相对面布置上檐或下凸,上檐所在侧面的相对面布置下凸或上檐;下部插槽及上部插槽的槽长方向沿平行六边形的当前插槽所在边的边长方向延伸。
[0006]优选的,下部插槽的横截面外形与下凸的横截面外形相适配;上部插槽的横截面外形与上檐的横截面外形相适配。
[0007]优选的,所述下部插槽的沿槽长方向的一槽端为便于拔模和供相邻块体的下凸插入的敞开状,另一槽端封闭,从而形成单端封口槽状的下部插槽。
[0008]优选的,所述上檐的顶面与块体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下凸的底面与块体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上檐的底面及下凸的顶面呈便于拔模的构造。
[0010]优选的,所述块体的顶面的顶面为正六边形块体边形。
[0011]优选的,块体上垂直贯穿设置有贯通孔。
[0012]优选的,块体的顶面处还设有阻水棱,所述阻水棱绕贯通孔一周从而形成防水环结构。
[0013]一种应用所述六角块护坡砖的护坡组件,包括两块六角块护坡砖,其特征在于通过其中一块六角块护坡砖的下部插槽与另一块六角块护坡砖的下凸相插接,或其中一块六角块护坡砖的上部插槽与另一块六角块护坡砖的上檐的相插接。
[0014]一种应用所述护坡组件的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护坡组件彼此依序插接形成面状防护体系。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抛弃了传统单一的光滑侧面结构的原本六角块构造,转而通过在原本光滑的块体侧面处布置上檐或下凸,从而使得相邻的两块六角块护坡砖在使用时具备了物理勾连功能。实际操作时,由于相邻两块六角块护坡砖上檐所形成的下部插槽与下凸的相插接功能,或下凸所形成的上部插槽与上檐的相插接功能,都确保了块体至少在垂直砖面方向上产生了约束性,也即实现了防沉翘目的。
[0017]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下凸是突出原本六边形的块体的侧面的,而下部插槽是相对原本的六边形块体的侧面内凹的;也即上部插槽是在原本侧面的基础上通过“加法”形成,而下部插槽是在原本侧面的基础上通过“减法”形成,通过这类构造,可使得相邻两块本专利技术的六角块形成物理勾连的同时,每块六角块均在人们的视线内呈现原本的六边形块体结构,以确保实用性和美观性。另一方面,由于相邻的下部插槽的槽长方向与上部插槽槽长方向均沿块体顶面六边形边长方向延伸,也即各插槽或斜向或水平布置,且两组插槽在空间上的延伸路径互不干涉;换言之,在加工时,本专利技术可以考虑通过抽芯模的方式制造。上述延伸路径的不干涉性,使得芯模能在自身的水平脱模方向上可实现无障碍抽出,随后成型上述的下部插槽,且不会干涉到上模及下模的正常动作;而下凸所形成的上部插槽则自然依靠上模的垂直脱模形成。一经配合后,无论是内部的土层滑动还是外部的雨水冲刷,相邻两块块体都不会发生沉翘脱落现象,从而有效确保了固坡护坡效果。当然,实际设计时,也可以不采用抽芯模方式,而采用其他现有已知技术进行加工制造,此处就不再赘述。
[0018]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保证每块六角块护坡砖均能任意进行可靠拼合,需每块六角块护坡砖的上檐所形成的下部插槽均能被任一下凸所适配;同理的,每块六角块护坡砖的下凸所形成的上部插槽也均能被任一上檐所插接。实际使用时,也可不要求两块块体在插接时完全吻合,或因制造误差,或人为设计,甚至可能因施工场地的不平整性等原因,相邻两块块体的配合面在高度或水平方向上存有一定的配合间隙也是允许的。
[0019]3)、进一步的,相邻的两块六角块护坡砖在通过上檐与下凸进行水平装配时,实际上仅能实现垂直砖面方向的防沉翘功能。为进一步实现该两块六角块护坡砖在坡面方向上的防滑移功能,本专利技术将下部插槽由贯通槽变化为单端封口槽。这样,一旦相邻的两块六角块护坡砖的上檐处下部插槽与下凸彼此咬合,此时两块六角块护坡砖的沉翘动作被上檐和下凸的插接配合所限制,而两块六角块护坡砖沿坡面滑移动作又被下部插槽的封闭端和下凸侧部的相互抵靠关系所限制,最终确保了坡面具有整体防平移性和防沉翘性,成效显著。
[0020]4)、更进一步的,上檐和下凸在实际设计时,可以不与块体的相应面处于同平面,如存在高度差也是可以允许的;换言之,上部插槽及下部插槽可以具备两条槽壁的直槽状,也可以是缺失一侧槽壁的缺口槽状。本专利技术优选上檐的顶面与块体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而下凸的底面与块体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也即优选上部插槽及下部插槽为具备单侧槽壁的缺口槽或者说是类似V型槽状,这利于简化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成本及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效率;同时,一旦各六角块护坡砖彼此装配完成后,相邻两块六角块护坡砖之间缝隙也能尽可能的减小,从而减少雨水沿该缝隙的渗入量。
[0021]5)、实际在进行拔模操作时,更希望模具与成品之间的配合面呈现便于拔模的斜面构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上檐的底面及下凸的顶面呈便于拔模的构造,此处就不再赘述。
[0022]6)、以六角砖的上檐所在边为A,六角砖的下凸所在边为B,无上檐及下凸的光滑边为C:环绕六角砖一圈可以布置为A-B-C-A-B-C,也可以布置为A-B-C-B-A-C,B-A-C-B-A-C,B-A-C-A-B-C,甚至可以布置为A-B-A-B-A-B等布置方式,只需能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包括顶面为平行六边形的具备六个侧面的的块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10)的其中一侧面的下部向外凸出形成下凸(12),下凸(12)的上部对应形成上部插槽(b),与该侧面相邻的另一侧面的下部向内凹进使得该侧面的上部形成上檐(11),所述上檐(11)下方的向内凹进的下部对应形成下部插槽(a);下凸(12)及上檐(11)所在侧面的相对面布置上檐(11)或下凸(12),上檐(11)所在侧面的相对面布置下凸(12)或上檐(11);下部插槽(a)及上部插槽(b)的槽长方向沿平行六边形的当前插槽所在边的边长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其特征在于:下部插槽(a)的横截面外形与下凸(12)的横截面外形相适配;上部插槽(b)的横截面外形与上檐(11)的横截面外形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插槽(a)的沿槽长方向的一槽端为便于拔模和供相邻块体的下凸(12)插入的敞开状,另一槽端封闭,从而形成单端封口槽状的下部插槽(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六角块护坡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基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