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77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包括防爆壳体,所述防爆壳体内部底端中间位置与变频器主体相连接固定,所述防爆壳体右侧端面开设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环形内壁下部位置连接固定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固定,所述防爆壳体左侧端面开设截面呈矩形出风框,所述出风框通过转动支杆与旋转套筒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套筒一侧端面与转动叶片相连接固定,所述防爆壳体内部顶端与第二防爆气囊相连接固定,且第二防爆气囊内部空腔填充高压惰性气体,所述防爆壳体前侧端面与防爆门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对变频器主体的降温。实现了对变频器主体的降温。实现了对变频器主体的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属于电器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变频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
[0003]现有技术中,变频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压以及过流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变频器过热,导致变频器主体爆炸,从而产生明火的现象出现,进而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变频器爆炸造成施工事故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包括防爆壳体,所述防爆壳体内部底端中间位置与变频器主体相连接固定,所述防爆壳体右侧端面开设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环形内壁下部位置连接固定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扇叶转动连接,所述防爆壳体左侧端面开设截面呈矩形出风框,所述出风框通过转动支杆与旋转套筒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套筒一侧端面与转动叶片相连接固定,所述防爆壳体内部顶端与第二防爆气囊相连接固定,且第二防爆气囊内部空腔填充高压惰性气体,所述防爆壳体前侧端面与防爆门转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壳体上端面与散热翅片相连接固定,所述散热翅片上端面呈S形。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壳体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连接固定第一防爆气囊,所述第一防爆气囊内部填充高压惰性气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壳体内部顶端转动连接两个安装卡箍,所述安装卡箍套装在第二防爆气囊外端,两个所述安装卡箍通过紧固螺栓与防爆壳体相固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爆门一侧端面与移动把手相连接固定,所述移动把手为截面呈U形的框架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叶片远离防爆壳体的一侧端面开设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部底端与密封垫板相连接固定,所述转动叶片设有多个,且相邻两个转动叶片通过卡接槽相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防爆壳体一侧端面增加进风孔,利用进风孔内连接固定的支撑架与驱动电机转动连接,由于转动扇叶套装在驱动电机环形外端,通过转动扇叶的旋转,实现了对连接固定在防爆壳体内部气体的流通,进而实现了对的变频器主的降温,
通过在防爆壳体另一侧端面转动连接转动叶片,在转动扇叶的转动下,使转动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该设计实现了对防爆壳体内部气流的交换,通过在防爆壳体上端面安装散热翅片,利用散热翅片与防爆壳体相贴合,使防爆壳体吸收的热量经由散热翅片排出,进一步实现了对变频器主体的降温。
[0012]通在防爆壳体内部顶端转动连接安装卡箍,利用安装卡箍实现固定第二防爆气囊,由于第二防爆气囊内填充高压惰性气体,因此在变频器主体过热产生爆炸的过程中导致第二防爆气囊破裂,利用惰性气体将防爆气壳体的氧气排出,实现对变频器主体的灭火作用,避免了因变频器主体爆炸产生火焰,造成更大施工事故的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中变频器主体的安装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中防爆壳体的剖面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中转动叶片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中安装卡箍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中:1-防爆壳体、2-防爆门、3-散热翅片、4-变频器主体、5-支撑架、6-驱动电机、7-转动扇叶、8-第一防爆气囊、9-转动叶片、10-转动支杆、11-旋转套筒、12-移动把手、13-第二防爆气囊、14-安装卡箍、15-紧固螺栓、16-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1]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包括防爆壳体1,防爆壳体1内部底端中间位置与变频器主体4相连接固定,防爆壳体1右侧端面开设进风孔,进风孔环形内壁下部位置连接固定支撑架5,支撑架5与驱动电机6相连接固定,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与转动扇叶7转动连接,防爆壳体1左侧端面开设截面呈矩形出风框,出风框通过转动支杆10与旋转套筒11转动连接,旋转套筒11一侧端面与转动叶片9相连接固定,防爆壳体1内部顶端与第二防爆气囊13相连接固定,且第二防爆气囊13内部空腔填充高压惰性气体,防爆壳体1前侧端面与防爆门2转动连接。
[0022]防爆壳体1上端面与散热翅片3相连接固定,散热翅片3上端面呈S形,通过在防爆壳体1上端面连接固定散热翅片3,利用散热翅片3使防爆壳体1吸收的热量散发,有利于对变频器主体4的降温。
[0023]防爆壳体1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连接固定第一防爆气囊8,第一防爆气囊8内部填充高压惰性气体,通过在防爆壳体1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连接固定第一防爆气囊8,利用第一防爆气囊8内填充的高压惰性气体,避免了因变频器主体4过热产生明火,造成施工事故的现象出现。
[0024]防爆壳体1内部顶端转动连接两个安装卡箍14,安装卡箍14套装在第二防爆气囊
13外端,两个安装卡箍14通过紧固螺栓15与防爆壳体1相固定,利用安装卡箍14将第二防爆气囊13连接在防爆壳体1内部顶端,实现了对第二防爆气囊13的位置固定。
[0025]防爆门2一侧端面与移动把手12相连接固定,移动把手12为截面呈U形的框架结构,通过在防爆门2一侧端面连接固定移动把手12,通过移动把手12简化了防爆门2的移动。
[0026]转动叶片9远离防爆壳体1的一侧端面开设卡接槽16,卡接槽16内部底端与密封垫板相连接固定,转动叶片9设有多个,且相邻两个转动叶片9通过卡接槽16相连接,通过转动叶片9一侧端面连接固定连接固定密封垫圈,并将利用卡接槽16卡接相邻两个转动叶片9,该设计避免了灰尘进入防爆壳体1,导致变频器主体4无法工作的现象出现。
[0027]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在防爆壳体1一侧端面开设进风孔,由于进风孔内连接固定的支撑架5,利用驱动电机6使转动扇叶7与支撑架5转动连接,接通驱动电机6电源,利用开关启动驱动电机6,通过转动扇叶7的旋转,使转动叶片9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故实现对防爆壳体1内部气体的流通,进而实现对变频器主体4的降温,通过在转动叶片9一侧端面转动连接旋转套筒11,利用旋转套筒11与转动支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包括防爆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壳体(1)内部底端中间位置与变频器主体(4)相连接固定,所述防爆壳体(1)右侧端面开设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环形内壁下部位置连接固定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与驱动电机(6)相连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与转动扇叶(7)转动连接,所述防爆壳体(1)左侧端面开设截面呈矩形出风框,所述出风框通过转动支杆(10)与旋转套筒(1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套筒(11)一侧端面与转动叶片(9)相连接固定,所述防爆壳体(1)内部顶端与第二防爆气囊(13)相连接固定,且第二防爆气囊(13)内部空腔填充高压惰性气体,所述防爆壳体(1)前侧端面与防爆门(2)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专用驱动控制防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壳体(1)上端面与散热翅片(3)相连接固定,所述散热翅片(3)上端面呈S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专用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腊年黄钰蓉邱凤桃张侨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上虞区理工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