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116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包括底座和上架,底座上设置有左夹持装置和右夹持装置,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套配合的压套支撑装置,上架上设置有产品取放装置和位于产品取放装置两侧的内套压取装置,内套压取装置与上架上设置的内套输送槽配合,内套输送槽的末端设置有内套拦截块,内套压取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架下方的内套压取活动气缸,内套压取活动气缸连接有内套压取活动块,内套压取活动块下方设置有内套压取升降气缸,内套压取升降气缸的下方设置有内套压取器,通过内套压取装置的结构设计,实现内套取料及压入一体化操作,进而确保内套与下压部件同步运动,避免出现压弯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加工效率。能够提高加工效率。能够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零部件中,杆件的应用非常广泛,转向系统、动力系统等都会用到杆类零件,如图1是一种用于转向系统的杆件13,包括钢管1、左套管2和右套管3,左右套管上设置有安装套4,用于内套6的过盈压入安装,在左右套管的端部还开设有环形凹槽5;对于如图1所示的杆件13,需要进行内套6的压入,现有的操作大多都是先将产品放置到支撑台上,然后调整好角度之后再将杆件13的两端进行压紧,之后在将内套摆放好,之后再通过下压装置将内套压入到安装套4内,采用现有的模式进行内套的压入,存在效率低下的缺点,同样也会存在内套的摆放和下压装置不同步导致压入精度不高的情况,进而可能出现压弯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通过内套压取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内套取料及压入一体化操作,进而能够确保内套与下压部件同步运动,避免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包括底座(11)和上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1)上设置有与杆件(13)配合的左夹持装置(15)和右夹持装置(14),所述的底座(11)上还设置有与夹紧后的杆件(13)的安装套(4)配合的压套支撑装置(9),所述的上架(12)上设置有产品取放装置(16)和位于产品取放装置(16)两侧的内套压取装置(18),所述的内套压取装置(18)与上架(12)上设置的内套输送槽(17)配合,所述的内套输送槽(17)的末端设置有内套拦截块(19),所述的内套压取装置(18)包括设置在上架(1)下方的内套压取活动气缸(61),所述的内套压取活动气缸(61)连接有内套压取活动块(62),所述的内套压取活动块(62)下方设置有内套压取升降气缸(63),所述的内套压取升降气缸(63)的下方设置有内套压取器(64),所述的内套压取器(64)包括与内套压取升降气缸(63)连接的内套压取筒(65),所述的内套压取筒(65)下部开设有孔径大于内套(6)内径的内套压取孔(66),所述的内套压取孔(66)通过内套压取筒(65)侧部的内套压取通气孔(67)连接有充放气组件,所述的内套压取孔(66)内设置有内套压取气囊(68),充气后的内套压取气囊(68)形成与内套(6)的内孔过盈套接配合的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压取活动气缸(61)为双工位往复式气缸,一个工位使内套压取器(64)在压套支撑装置的正上方,另一个工位使内套压取器(64)与内套拦截块(19)拦截的内套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夹持装置(14)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右夹持架(31),所述的右夹持架(31)上设置有与凹槽(5)配合的弧形右支撑块(32),所述的右夹持架(31)上还设置有与右套管(3)端部配合的右夹持块(33),所述的左夹持装置(15)包括设置在底座(11)上的左夹持架(21),所述的左夹持架(21)上设置有与凹槽(5)配合的左支撑块(22),所述的左夹持架(21)上还设置有左夹持安装块(23),所述的左夹持安装块(23)通过水平走向的夹持弹簧(25)安装有与左套管(2)端部配合的左夹持块(26),所述的左夹持块(26)的上部为向右下倾斜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视觉检测的汽车杆类部件的内套压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夹持安装块(23)上设置有夹持弹簧安装块(24),所述的夹持弹簧(25)的端部安装在夹持弹簧安装块(24)上,且夹持弹簧安装块(24)上还设置有从夹持弹簧(25)中心穿过的夹持支撑杆(27),所述的左夹持块(26)内开设在有与夹持支撑杆(27)套接配合的夹持支撑孔,且左夹持块(26)与夹持支撑杆(27)能产生轴向的相对移动。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