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杰专利>正文

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716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机构,主要解决多镜头多数码照相机各快门动作一致问题。包括多个相机,每个相机均带有一快门,其特征在于,每一相机的快门对应一连接在减速直流电机电机轴上的偏心凸轮;减速直流电机设置于电机支架上;每一凸轮外缘设有三段弧线与相应的相机快门按钮配合;所述的三段弧线分别为半按弧线、全按弧线、过渡弧线;所有的减速直流电机均连接在一控制板上。采用“偏心轮”或“凸轮”结构控制,进行“自动对焦,测光”和“曝光”,有效地解决了数台数码相机的曝光同步问题。适于立体摄影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机快门控制机构,具体是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多镜头数码立体照相机是由二台以上的数码照相机组成的,由于数码照相机的快门钮在拍摄时有两个动作,即“半按”和“全按”。“半按”是进行测光、测距、自动对焦;“全按”是快门开启进行曝光拍摄。对于单镜头而言,控制快门“半按”和“全按”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多镜头由二台以上的数码照相机进行的拍摄,如要保持各快门动作一致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曾有通过电脑程序来控制曝光的,但程序命令是逐个发给数码相机的,所以各个数码相机也是分别曝光的。这就存在着多台数码相机先后曝光的时间差问题,造成了拍摄效果差的情况,甚至拍出的是废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机构,多镜头由二台以上的数码照相机各快门动作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相机,每个相机均带有一快门,其特征在于,每一相机的快门对应一连接在减速直流电机电机轴上的偏心凸轮;减速直流电机设置于电机支架上;每一凸轮外缘设有三段弧线与相应的相机快门按钮配合;所述的三段弧线分别为半按弧线、全按弧线、过渡弧线;所有的减速直流电机均连接在一控制板上。进一步的方案在于,所述的电机支架固定在原相机支架上,原相机支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和减震垫圈与多镜头相机底部固定架相连;各相机、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和原相机支架设置在多镜头相机底部固定架上。进一步的方案还在于,在所述的多镜头相机底部固定架上设有三个激光发射器,其中的两个激光发射器由同一电源开关控制,另一个单独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偏心轮”或“凸轮”结构控制,进行“自动对焦,测光”和“曝光”,有效地解决了数台数码相机的曝光同步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单个相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单个相机时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个相机时的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单个激光发射器的安装位置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三个激光发射器的安装位置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三个激光发射器自动对焦原理图。图中;1减速直流电机、2电机轴、3凸轮、4快门按钮,A、B、C分别为三个工作状态临界点;5弹性垫圈、6螺帽、7螺栓、8电机支架、9相机、10紧固件、11紧固件、12多镜头相机底部固定架、13原相机支架、14平面垫圈、15激光灯、16激光灯固定座、17紧固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相机,每个相机均带有一快门按钮,每一快门对应一个凸轮机构。如图1、图2为单凸轮机构原理图。每一相机的快门按钮4对应一连接在减速直流电机1电机轴2上的偏心凸轮3。减速直流电机1设置于电机支架8上。每一凸轮3外缘设有三段弧线与相应的相机快门按钮4配合。所述的三段弧线分别为半按弧线、全按弧线、过渡弧线;所有的减速直流电机均连接在一控制板上。由控制板统一向每一减速直流电机1发信号。如图2。O点为偏心轮轴心;-->A点为起始点    OA距离使偏心轮刚好不接触快门;B点为中间点    OB距离使偏心轮刚好将进行“半按”的动作;C点为最高点    OC距离使偏心轮刚好进行“全按”的动作;AC、BC、CA为三段渐变弧线。OC、OB、OA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相机快门按下的距离进行设计,以达到准确测光、对焦和曝光的效果。工作步骤:1、当偏心凸轮3顺时针旋转,B点转至快门按钮4时执行动作“半按”,进行测光,测距。2、当偏心凸轮3继续顺时针旋转,C点转至快门按钮4时执行动作“全按”进行拍摄。3、当偏心凸轮3继续顺时针旋转,A点转至快门按钮4时不执行动作。这样1-3步后就执行完一次拍摄,重复1-3可重复进行拍摄。由于原先的单相机固定支架,只起到固定相机的作用,且固定效果不好,轻微的移动都有可能造成相机水平或垂直方面的镜头改变,这就严重影响了多台相机的对焦一致性和立体效果。为此设计了支架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个相机时的支架结构示意图。电机支架8固定在原相机支架13上,减速直流电机通过紧固件11连接在电机支架8上。相机9通过紧固件10连接在原相机支架13上。原相机支架13的底部通过螺栓7和平面垫圈14、弹性垫圈5、螺帽6与多镜头相机底部固定架12相连。这样就保证了每台机器的位置的稳固性,避免了机器在意外碰撞后使单台相机角度改变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机器使用性。根据立体图像特殊的折光原理要求,立体相机需要与被拍摄物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和一致的水平度,并且六台相机的对焦焦点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的同一点。先前多镜头相机没有类似装制,完全是依靠人工来测量和调整,一来人-->工测量和调整不够精确,二来人工测量和调整过程会浪费很长的时间,这样不但会对立体后期制作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还降低了机器的工作效果。为此设计了激光定位系统。在所述的多镜头相机底部固定架上设有三个激光发射器E、G、F,其中的两个激光发射器由同一电源开关控制,另一个单独控制。图4是本专利技术单个激光发射器的安装位置图。激光发射器的激光灯15设置在激光灯固定座16内,通过螺钉17将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多镜头相机底部固定架12上。图5是本专利技术三个激光发射器的安装位置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三个激光发射器自动对焦原理图。工作原理:激光发射器E、G、F是平行安装固定在相机主支架上的三个激光发射器,利用三个激光发射器进行“公共焦平面”确定和相机与拍摄物之间距离及水平度的测定。E、F两个激光发射器由同一电源开关控制。在相机前一定距离放一块画有标准十字线的板,打开E、F两激光器,E、F两点在十字线板上的投影E1、F1当A、B两点在十字线板上的投影E1、F1在同一水平线上证明,相机与拍摄物的水平度一致。在打开E、F的同时打开G,G射在十字线板上的点为G1,使G1与E1或F1交于一点,这样在画有十字线的板上就还是显示有2个激光点。由此可以得出E、G、F点所在的垂直平面α与E1、F1、G1所在的垂直平面β这两个平行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多镜头相机所需与拍摄物之间的距离,所在平面β也就是多台相机的公共焦平面。所以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最终可以实现利用激光装制测定“公共焦平面”,相机到拍摄物距离和相机水平度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相机,每个相机均带有一快门,其特征在于,每一相机的快门对应一连接在减速直流电机电机轴上的偏心凸轮;减速直流电机设置于电机支架上;每一凸轮外缘设有三段弧线与相应的相机快门按钮配合;所述的三段弧线分别为半按弧线、全按弧线、过渡弧线;所有的减速直流电机均连接在一控制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相机,每个相机均带有一快门,其特征在于,每一相机的快门对应一连接在减速直流电机电机轴上的偏心凸轮;减速直流电机设置于电机支架上;每一凸轮外缘设有三段弧线与相应的相机快门按钮配合;所述的三段弧线分别为半按弧线、全按弧线、过渡弧线;所有的减速直流电机均连接在一控制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快门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
申请(专利权)人:马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