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66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20
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该支柱组件可包括连接到车身的绝缘部件、耦接到绝缘部件的活塞杆、与活塞杆耦接并具有容纳在其中的操作流体的阻尼器缸体、耦接到阻尼器缸体的上部分的冲击盖、和形成在冲击盖的侧表面上的滑动部件。在该支柱组件中,防尘罩耦接到滑动部件。此外,滑动部件包括形成在冲击盖的侧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孔、与防尘罩耦接并安装在每个侧表面孔中的滑动突出部、以及形成在每个侧表面孔中以限制滑动突出部的引导部件。面孔中以限制滑动突出部的引导部件。面孔中以限制滑动突出部的引导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支撑车辆的重量的支柱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用于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可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如图1所示,减震器1包括填充有流体的阻尼器缸体2、抵抗流体并重复地改变从阻尼器缸体2向外突出的长度的活塞杆3、以及构造成防止附着(stained)在活塞杆3上的流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漂浮物质的防尘罩4。
[0004]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形成的防尘罩4制造成波纹管形。防尘罩4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分别固定到活塞杆3的端部部分和固定到阻尼器缸体2的另一端部部分的两个端部。随着活塞杆3的往复运动的重复,防尘罩4的弹性降低。当活塞杆3的从阻尼器缸体2突出的长度完全延伸时,具有降低的弹性的防尘罩4可能会与活塞杆3或阻尼器缸体2分离。
[0005]已经发现,当防尘罩4与活塞杆3或阻尼器缸体2分离时,空气中的漂浮物质将附着在存在于活塞杆3的表面上的流体上。作为空气中的漂浮物质的灰尘和水改变流体的粘度。此外,还可能阻塞形成为使得流体流动到阻尼器缸体2中的流动路径。因此,当防尘罩4与活塞杆3或阻尼器缸体2分离时,减震器1的性能劣化,并在操作减震器1时产生噪声和振动。
[0006]此外,当考虑到防尘罩4的弹性的劣化而通过增加其长度来将防尘罩4安装在减震器1上时,已经发现,由于在减震器1中产生的扭转以及防尘罩4的共同作用的压缩和拉伸组合地起作用而在防尘罩4的表面中形成孔。此外,活塞杆3的从阻尼器缸体2突出的长度对于每个车辆而言均不同,从而使得难以在其它车辆中共享防尘罩4。
[0007]在该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包含并非形成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该支柱组件防止防尘罩与活塞杆或阻尼器缸体分离。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形式的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包括,连接到车身的绝缘部件、耦接到绝缘部件的活塞杆、与活塞杆耦接并具有容纳在其中的操作流体的阻尼器缸体、耦接到阻尼器缸体的上部分的冲击盖(strike cap)、和形成在冲击盖的侧表面上的滑动部件。此外,防尘罩耦接到滑动部件。
[0010]滑动部件可包括形成在冲击盖的侧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孔、与防尘罩耦接并安装在每个侧表面孔中的滑动突出部、以及形成在每个侧表面孔中以限制滑动突出部的引导部件。此外,引导部件可通过在侧表面孔的侧边缘处的沿着冲击盖的侧表面的纵向凹槽而形成。
[0011]滑动突出部可包括插入到侧表面孔中的主体、形成为从主体的上表面突出并紧固
到防尘罩的固定突出部、以及形成为从主体的侧表面突出并插入到引导部件中的插入部件。
[0012]主体可构造成使得主体在活塞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上的纵向宽度小于侧表面孔的纵向宽度,并且使得主体在垂直于活塞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的方向上的横向宽度与侧表面孔的横向宽度相等。
[001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形式的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包括与安装在阻尼器缸体和活塞杆之间的防尘罩耦接的滑动部件。滑动部件包括形成在阻尼器缸体的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孔、与防尘罩耦接并安装在每个侧表面孔上以根据防尘罩的运动而移动的滑动突出部、以及形成在每个侧表面孔上以限制滑动突出部的引导部件,并且引导部件通过在侧表面孔的侧边缘处的沿着阻尼器缸体的侧表面的纵向凹槽而形成。
[0014]当活塞杆从阻尼器缸体向外移动时,滑动突出部可在向上的方向上移动,该向上的方向与活塞杆的移动方向相同,并且当活塞杆移动到阻尼器缸体中时,滑动突出部可在向下的方向上移动,该向下的方向与活塞杆的移动方向相同。
[0015]构造成限制活塞杆移动到阻尼器缸体中的长度的止动件可设置在活塞杆的端部部分上,阻尼器缸体可包括接触止动件的冲击盖,并且一个或多个侧表面孔可形成在冲击盖中。
[0016]其他适用性领域将从本文提供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的是,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用于示出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现将参考附图描述以示例性方式给出的其各种形式,其中:
[0018]图1是传统的减震器的示例性视图;
[0019]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形式的设置在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中的冲击盖的前视图;
[0020]图3是图2的冲击盖的平面视图;
[0021]图4是沿着图3的冲击盖的线A-A截取的截面视图;
[0022]图5是安装在图2的冲击盖上的滑动突出部的底视图;
[0023]图6是其中图2的冲击盖已经安装在减震器上的示例性视图;
[0024]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形式的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的示例性视图;
[0025]图8和图9是示出图7的防尘罩和冲击盖的示例性视图;
[0026]图10是示出其中当活塞杆移动到阻尼器缸体中时防尘罩被压缩,并且滑动突出部移动的状态的视图;
[0027]图11是示出其中当图7的活塞杆移动远离阻尼器缸体时防尘罩被拉伸,并且滑动突出部移动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0028]图12是示出其中图7的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已经安装在车身上的状态的视图。
[0029]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示出的目的,并且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使用。应当理解的是,贯穿附图,相应的参考数字指代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和特征。
[0031]如图2至图7所示,本公开的一个形式的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10包括连接到车身(未示出)的绝缘部件900、耦接到绝缘部件900的活塞杆300、与活塞杆300耦接并具有容纳在其中的操作流体的阻尼器缸体200、耦接到阻尼器缸体200的上部分的冲击盖100、和形成在冲击盖100的侧表面上的滑动部件1000,并且防尘罩400表征为耦接到滑动部件1000。
[0032]冲击盖100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通孔111,活塞杆300移动通过该通孔,并且冲击盖具有在其下表面上敞开的外部主体110。滑动部件1000形成在外部主体110的侧表面上。
[0033]外部主体110由增强塑料材料制成。外部主体110制造为下表面敞开的柱形形状。构造成防止附着在活塞杆300上的流体流动到外部主体110的外部的橡胶设置在外部主体110内邻近通孔111。
[0034]滑动部件1000包括形成在冲击盖100的侧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孔1010、与防尘罩耦接并安装在每个侧表面孔1010上的滑动突出部1020、以及形成在每个侧表面孔1010中以限制滑动突出部1020的引导部件1030。引导部件1030通过在侧表面孔1010的侧边缘处的沿着冲击盖100的侧表面的纵向(也就是说,活塞杆300的纵向方向)凹槽而形成。
[0035]在图5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柱组件,所述支柱组件包括:绝缘部件,连接到车身;活塞杆,耦接到所述绝缘部件;阻尼器缸体,与所述活塞杆耦接并具有容纳在其中的操作流体;冲击盖,耦接到所述阻尼器缸体的上部分;以及滑动部件,形成在所述冲击盖的侧表面上,其中,防尘罩耦接到所述滑动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组件,其中,所述滑动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侧表面孔,形成在所述冲击盖的侧表面上,滑动突出部,与所述防尘罩耦接并安装在每个所述侧表面孔中,以及引导部件,形成在每个所述侧表面孔中以限制所述滑动突出部,并且其中,所述引导部件通过在所述侧表面孔的侧边缘处的沿着所述冲击盖的侧表面的纵向凹槽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柱组件,其中,所述滑动突出部包括:主体,插入到所述侧表面孔中,固定突出部,形成为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突出并紧固到所述防尘罩,以及插入部件,形成为从所述主体的侧表面突出并插入到所述引导部件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柱组件,其中,所述主体构造成使得所述主体在所述活塞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上的纵向宽度小于所述侧表面孔的纵向宽度,并且所述主体在垂直于所述活塞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孝燮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