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及带束层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0662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20
轮胎包括: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以及带束层,其设于该轮胎骨架构件的外周,该带束层具有:加强帘线,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且呈螺旋状卷绕;树脂层,其包围该加强帘线且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一体地覆盖该加强帘线;以及接合层,其接合于该树脂层的一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及带束层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轮胎及带束层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安装于汽车的充气轮胎,通常是如下构造,该构造包括:两张以上的倾斜带束层,其包括在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帘线而构成;以及带束,其由包括配置于倾斜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加强层等的多个层构成(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3-244930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3-2207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4]专利文献1、2的充气轮胎包括两张以上的倾斜带束层和加强层,因此能够确保作为胎体的胎冠部的加强所需要的面内剪切刚度等,但带束层、加强层的层数较多,因此难以实现轮胎的轻量化。
[0005]近年,充气轮胎的轻量化等需求提高,期望与之对应的充气轮胎。
[0006]本公开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提供同时实现带束层的面内剪切刚度的确保和轻量化的充气轮胎。
[000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8]本公开提供一种轮胎,其包括: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以及带束层,其设于该轮胎骨架构件的外周,该带束层具有:加强帘线,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且呈螺旋状卷绕;树脂层,其包围该加强帘线且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一体地覆盖该加强帘线;以及接合层,其接合于该树脂层的一面。
[0009]在该轮胎中,设于轮胎骨架构件的外周的带束层具备树脂层,该树脂层包围呈螺旋状卷绕的加强帘线且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一体地覆盖该加强帘线,从而实现轻量化。
[0010]因此,与将加强帘线被树脂覆盖的加强帘线构件呈螺旋状卷绕于轮胎骨架构件的外周且将相邻的加强帘线构件的侧面彼此热熔接而固定的情况相比,加强帘线的排列方向上的结合强度提高。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提供同时实现带束的面内剪切刚度的确保和轻量化的轮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剖视图。
[0014]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膜安装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5]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临时固定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6]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形成工序的树脂供给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7]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形成工序的树脂固化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8]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束层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9]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卷绕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20]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状构件固化工序的熔融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21]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状构件固化工序的固化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22]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层叠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23]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片固化工序的熔融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24]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片固化工序的固化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第一实施方式>
[0026]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第一实施。在附图中,用S表示轮胎周向,用箭头W表示轮胎轴向(也可以改称为轮胎宽度方向),用箭头R表示轮胎径向。轮胎轴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
[0027]各部的尺寸测定方法基于JATMA(日本汽车轮胎协会)发行的2018年度版YEAR BOOK所记载的方法。当在使用地或制造地应用TRA标准、ETRTO标准的情况下,遵照各个标准。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例如是乘用车所使用的所谓子午线轮胎,具备埋设有胎圈芯12的一对胎圈部20(仅图示一个胎圈部),由1张胎体帘布层14构成的胎体16跨于一个胎圈部20与另一个胎圈部20之间。
[0029]胎体帘布层14是利用贴胶用胶料(未图示)覆盖沿着轮胎10的子午线方向延伸的多根帘线(未图示)而形成的。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是所谓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14的帘线的材料例如是PET,但也可以是以往公知的其他材料。
[0030]胎体帘布层14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经由胎圈芯12向轮胎径向外侧折回。在胎体帘布层14中,从一个胎圈芯12跨至另一个胎圈芯12的部分被称为主体部14A,从胎圈芯12折回的部分被称为折回部14B。
[0031]在胎体帘布层14的主体部14A与折回部14B之间配置有从胎圈芯12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厚度逐渐减小的胎圈填胶18。此外,在轮胎10中,从胎圈填胶18的轮胎径向外侧端18A起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设为胎圈部20。
[0032]在胎体16的轮胎内侧配置有由橡胶形成的内衬22,在胎体16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由第1橡胶材料形成的胎侧橡胶层24。
[003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胎圈芯12、胎体16、胎圈填胶18、内衬22以及胎侧橡胶层24构成外胎25。外胎25换言之即是指形成轮胎10的骨架的轮胎骨架构件。
[0034](带束层)
[0035]在胎体16的胎冠部的外侧换言之即胎体16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有带束层26,带束层26紧贴于胎体16的外周面。
[0036]带束层26包括:加强帘线30,其在轮胎宽度方向即轮胎轴向上空开间隔且呈螺旋状卷绕;以及树脂层50,其包围加强帘线30且在轮胎轴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一体地覆盖加
强帘线30。换言之,在树脂层50埋设有加强帘线30。
[0037]另外,带束层26具有接合于树脂层50的一面50A的接合层52,带束层26具有树脂层50与接合层52熔融并接合的接合部54(参照图5)。
[0038]加强帘线30能够由金属纤维、有机纤维等的单丝(单线)或将这些纤维捻合而成的复丝(捻线)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帘线30由将金属纤维捻合而成的复丝(捻线)构成,从而提高覆盖加强帘线30的周面的树脂覆膜74(参照图3)的结合强度。
[0039]树脂层50和接合层52由包括合成树脂、天然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而实现轻量化,树脂层50和接合层52例如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0040]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层50、接合层52所使用的树脂材料不限于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树脂材料,除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以及其他通用树脂之外,还能够使用工程塑料(包括超级工程塑料)等。此外,在此的树脂材料不包括硫化橡胶。
[0041]热塑性树脂(包括热塑性弹性体)是指在温度上升的同时材料软化、流动而在冷却时成为比较硬且具有强度的状态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本说明书中,以如下方式区分:其中,将在温度上升的同时材料软化、流动而在冷却时成为比较硬且具有强度的状态,并且具有橡胶状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将在温度上升的同时材料软化、流动而在冷却时成为比较硬且具有强度的状态,并且不具有橡胶状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不是弹性体的热塑性树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轮胎,其中,该轮胎包括: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以及带束层,其设于该轮胎骨架构件的外周,该带束层具有:加强帘线,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且呈螺旋状卷绕;树脂层,其包围该加强帘线且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一体地覆盖该加强帘线;以及接合层,其接合于该树脂层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层具有所述树脂层与所述接合层熔融并接合的接合部。3.一种带束层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该带束层结构构件设于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的外周,其中,该带束层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膜安装工序,在该工序中,在筒状的基部安装树脂制的膜;临时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在所述膜上呈螺旋状卷绕加强帘线并将该加强帘线临时固定于所述膜;以及树脂层形成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树脂在整个区域的范围一体地覆盖临时固定于所述膜上的所述加强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