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31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料筒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进料筒底部的中心处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液体分布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体分布管、缓冲机构、挡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挡块、限位筒和驱动机构的配合,液体进入到液体分布管中,当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液体带动浮球上移,浮球通过连接板和卡块带动缓冲板向两侧移动,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重合,由于液体在液体分布管中有一定高度时,保证流进每个布液槽液体流量大致相同,使吸收效率稳定,从而达到反应均匀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反应不均匀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分布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一氧化氮等污染物,湿法吸收烟气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填料吸收塔的核心是塔中液体的分布情况,在如何保证填料吸收塔内部流场的均匀,要求气液接触面积大,气体的吸收反应良好,压力损失小,且适用于大容量处理,目前吸收塔运行中主要存在问题是,当吸收塔在主机组满负荷时运行良好,但电动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出现吸收效率不稳定、运行状况波动、常常达不到预期效率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靠近出液管端口的布液槽气液接触时间快,远离出液管端口的布液槽气液接触时间慢,导致反应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具备反应均匀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反应不均匀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料筒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进料筒底部的中心处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液体分布管,所述液体分布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液体分布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缓冲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液体分布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限位筒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液体分布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布液槽。
[0005]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弹簧和缓冲板,所述液体分布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的直径等于第二通孔孔径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交错。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浮球、连接板和卡块,所述限位筒的内腔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
[0008]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底部的端口低于出液管顶部的端口,所述出液管的数量为两个。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1、本技术通过液体分布管、缓冲机构、挡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挡块、限位筒和驱动机构的配合,液体进入到液体分布管中,当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液体带动浮球上移,浮球通过连接板和卡块带动缓冲板向两侧移动,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重合,由于液体在液体分布管中有一定高度时,保证流进每个布液槽液体流量大致相同,使吸收效率稳定,从而达到反应均匀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反应不均匀的问题。
[0011]2、本技术通过弹簧和缓冲板的配合,通过弹簧对缓冲板作用,便于缓冲板复位,通过设计进液管底部的端口低于出液管顶部的端口,保证两个出液管液体流量相同。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液体分布管结构主视剖面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液体分布管结构俯视图。
[0015]图中:1、进料筒;2、进液管;3、出液管;4、液体分布管;5、缓冲机构;51、弹簧;52、缓冲板;6、挡板;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挡块;10、限位筒;11、驱动机构;111、浮球;112、连接板;113、卡块;12、进液口;13、布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包括进料筒1,进料筒1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进液管2,进液管2底部的端口低于出液管3顶部的端口,出液管3的数量为两个,进料筒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出液管3,进料筒1底部的中心处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液体分布管4,液体分布管4内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5,缓冲机构5包括弹簧51和缓冲板52,液体分布管4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1,弹簧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52,通过弹簧51和缓冲板52的配合,通过弹簧51对缓冲板52作用,便于缓冲板52复位,通过设计进液管2底部的端口低于出液管3顶部的端口,保证两个出液管3液体流量相同,缓冲机构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6,挡板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孔径的直径等于第二通孔8孔径的直径,第一通孔7与第二通孔8相互交错,液体分布管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8,缓冲机构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9,液体分布管4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0,限位筒10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11,驱动机构11包括浮球111、连接板112和卡块113,限位筒10的内腔设置有浮球111,浮球11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112,连接板1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13,限位筒10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12,液体分布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布液槽13,通过液体分布管4、缓冲机构5、挡板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挡块9、限位筒10和驱动机构11的配合,液体进入到液体分布管4中,当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液体带动浮球111上移,浮球111通过连接板112和卡块113带动缓冲板52向两侧移动,使第一通孔7与第二通孔8重合,由于液体在液体分布管4中有一定高度时,保证流进每个布液槽13液体流量大致相同,使吸收效率稳定,从而达到反应均匀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反应不均匀的问题。
[0018]使用时,液体通过进液管2和出液管3流进液体分布管4,当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液体带动浮球111上移,浮球111通过连接板112和卡块113带动缓冲板52向两侧移动,使第一通孔7与第二通孔8重合,由于液体在液体分布管4中有一定高度时,保证流进每个布液槽13液体流量大致相同,使吸收效率稳定,从而达到反应均匀的效果。
[0019]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包括进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1)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进料筒(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出液管(3),所述进料筒(1)底部的中心处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液体分布管(4),所述液体分布管(4)内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5),所述缓冲机构(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7),所述液体分布管(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8),所述缓冲机构(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9),所述液体分布管(4)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0),所述限位筒(10)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11),所述限位筒(10)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12),所述液体分布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布液槽(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万欧阳航朱罗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鸿信化工填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