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挂车,其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上的厢体和设于厢体内的盖板件。其中,厢体设于车架上,厢体具有底板和设置于底板并相对于底板凹陷的凹腔部。凹腔部的底部具有中间低两侧高的承载面,承载面用以支承固定呈卧式放置的钢卷。盖板件与凹腔部对应,盖板件与底板转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密封凹腔部。其中,凹腔部具有中间低两侧高的承载面,防止钢卷滚动,无需拆除,保证钢卷运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当盖板件打开时,可将钢卷放置于凹腔部中;当盖板件闭合时,可以密封凹腔部,从而可以在厢体内平放其他货物,满足半挂车多元化运输的需求。输的需求。输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挂车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半挂车。
技术介绍
[0002]钢卷是物流运输中常见的一种货物,钢卷类的货物呈圆形,具有体积小、重量大、易滚动的特点。由于钢卷着力点比较小,如果不采取措施,很有可能会把车厢的底部压坏。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车辆发生摇摆,钢卷滚动阻力非常小极有可能受力发生滚动,钢卷的巨大重量加上惯性、破坏力非常大,受到碰撞等状况会冲击和损坏车厢造成颠覆和人员伤亡。
[0003]目前,市场上的半挂车上的用于固定钢卷的固定结构,主要包括枕木、钢托、挡板等。上述固定结构需要事先安装在半挂车的底板上,在完成运输钢卷后,需将此结构拆除才能够运输其它货物,装卸较为繁琐,影响运输效率,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挂车,以能够保证钢卷运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又能满足半挂车多元化运输的需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半挂车,包括:车架;厢体,其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厢体具有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凹陷的凹腔部,所述凹腔部的底部具有中间低两侧高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以支承固定呈卧式放置的钢卷;盖板件,其与所述凹腔部对应,所述盖板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凹腔部。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件包括板体以及设于所述板体上的多个铰接件和多个竖撑件;多个所述铰接件设于所述板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底板形成转动连接;多个所述竖撑件分别突伸设于所述板体上,并在所述板体转动密封所述凹腔部时与所述承载面抵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板体分别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可相对开合的设于所述凹腔部的两侧。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件还包括平铺设于所述板体上的多个横撑件和多个纵撑件;多个所述纵撑件间隔分布,并分别沿所述车架的纵向设置,多个所述横撑件连接设于相邻两所述纵撑件之间;所述竖撑件垂直连接于所述纵撑件和/或所述横撑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面的轴线方向和所述车架的横向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角为90度。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呈矩形的安装孔;所述凹腔部对应收容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凹腔部包括承载板和两个侧板,所述承载板呈中间低两侧高的形状,所述承载板的中部低于所述底板,所述承载板沿所述车架的横向上的
两侧与所述底板焊接固定,两个所述侧板相对设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车架的纵向上的两端,并与所述底板焊接固定。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纵梁和横向连接两纵梁的多根横梁;各所述侧板与一所述横梁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侧板的底部由所述横梁支撑。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面的截面呈圆弧形。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腔部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凹腔部沿所述车架的纵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凹腔部位于所述车架的中心纵向轴线上,并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称。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半挂车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1、凹腔部具有中间低两侧高的承载面,该承载面能够支承固定呈卧式放置的钢卷,防止钢卷滚动,无需拆除,保证钢卷运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0018]2、盖板件与底板转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密封凹腔部。当盖板件打开时,可将钢卷放置于凹腔部中;当盖板件闭合时,可以密封凹腔部,从而可以在厢体内平放其他货物,满足半挂车多元化运输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半挂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件呈打开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件呈闭合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凹腔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件盖设于凹腔部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车架、2-厢体、21-底板、23-凹腔部、201-承载面、231-承载板、233-侧板、25-环形侧缘、3-盖板件、31-板体、32-铰接件、33-竖撑件、34-横撑件、35-纵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28]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半挂车在运输钢卷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半挂车。半挂车具体为侧卸半挂车,该半挂车既能满足现有侧卸半挂车的所有功能,又可以满足钢卷运输固定的功能,以实现侧卸半挂车的多元化运输的需求,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
[0029]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挂车的具体结构,其包括车架1、设于车架1上的厢体2和设于厢体2内的盖板件3。其中,厢体2设于车架1上,厢体2具有底板21和设置于底板21并相对于底板21凹陷的凹腔部23。凹腔部23的底部具有中间低两侧高的承载面201,承载面201用以支承固定呈卧式放置的钢卷。盖板件3与凹腔部23对应,盖板件3与
底板21转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密封凹腔部23。
[0030]车架1主要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根纵梁(未示出)和横向连接两相邻纵梁的多根横梁(未示出),以能够承载各部件和货物。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行走机构(未示出),以实现货物的运输。
[0031]厢体2设于车架1的上方,用于装载货物。
[0032]厢体2主要包括底板21、围设于底板21周围的环形侧缘25和设置于底板21并相对于底板21凹陷的凹腔部23。
[0033]凹腔部23的底部具有中间低两侧高的承载面201,承载面201用以支承固定呈卧式放置的钢卷货物。需要说明的是,该承载面201还可以支承其他圆形类货物,譬如电缆、卷纸等。
[0034]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面201的截面呈圆弧形,与钢卷的弧形轮廓相适配,以能够更好的承托钢卷。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面201的截面可以呈V形、梯形、椭圆弧形,可以根据具体的运输货物需求而具体设置。
[0035]进一步的,承载面201的轴线方向和车架1的横向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当钢卷卧式放置于承载面201上,即钢卷的轴线方向和车架1的横向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0036]该夹角为90度时,钢卷垂直于车架1的横向方向,钢卷仅会朝向车架1的横向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挂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厢体,其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厢体具有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凹陷的凹腔部,所述凹腔部的底部具有中间低两侧高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以支承固定呈卧式放置的钢卷;盖板件,其与所述凹腔部对应,所述盖板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凹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件包括板体以及设于所述板体上的多个铰接件和多个竖撑件;多个所述铰接件设于所述板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底板形成转动连接;多个所述竖撑件分别突伸设于所述板体上,并在所述板体转动密封所述凹腔部时与所述承载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板体分别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可相对开合的设于所述凹腔部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件还包括平铺设于所述板体上的多个横撑件和多个纵撑件;多个所述纵撑件间隔分布,并分别沿所述车架的纵向设置,多个所述横撑件连接设于相邻两所述纵撑件之间;所述竖撑件垂直连接于所述纵撑件和/或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红,韩永涛,陈祥,赵建江,袁彦华,赵富铎,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