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007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恶臭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液分离装置和吸附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和多条由上至下贯穿分离罐的冷冻水管,分离罐的底部或侧壁下部设有进气口,分离罐的顶部或侧壁上部设有出气口,分离罐的底部设有废液回收阀门;吸附装置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吸附装置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吸附装置内充填有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的吸附材料颗粒;分离罐的出气口与吸附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熔点低的物理性质,在分离罐中将其转化为液态并回收,然后通过吸附装置,必要时进一步通过紫外光催化装置或/和生物处理池处理残留的有害成分,从而彻底消除恶臭有机废气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彻底消除恶臭有机废气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彻底消除恶臭有机废气对环境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恶臭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恶臭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化学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等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以及生活垃圾或污水的集中处理或排放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malodorous organic compound)。含有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的气体俗称恶臭有机废气。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含氮化合物、烃类化合物、含氧有机物等,常压下,其沸点在摄氏50到260度之间,其熔点大多低于摄氏20度。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如果任由其排放到大气中,则不仅会污染大气,而且会污染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
[0003]目前,常用的处理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有燃烧法、活性炭吸附法、生物分解法、药剂喷淋法、等离子法、膜技术分离法、紫外光裂解法等。与这些处理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相配套,人们还研发了多种处理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的设备,例如申请号分别为201210299515.7、201721397614.3、201720932446.7的专利技术或技术便公开了多种结构不同的处理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的设备。
[0004]现有的设备在处理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要么结构过于复杂、投资大、维护成本高,难以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要么虽然结构简单、投资小、维护成本低,但废气处理的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投资较小、维护成本较低,且能有效处理恶臭有机废气的设备,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该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恶臭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液分离装置和吸附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和多条由上向下贯穿分离罐的冷冻水管,分离罐的底部或侧壁下部设有进气口,分离罐的顶部或侧壁上部设有出气口,分离罐的底部设有废液回收阀门;吸附装置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吸附装置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吸附装置内充填有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的吸附材料颗粒;分离罐的出气口与吸附装置的进气口连通。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可附加下述技术手段,以便更有效地或者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恶臭有机废气的净化问题:
[0008]设置紫外光催化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紫外光催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
[0009]进一步地,设置有生物处理池,生物处理池内的水体中生长有非维管束植物或者低级维管束植物,通过管道将吸附装置的出气口或者紫外光催化装置的出气口与生物处理池中的水体连通。
[0010]本技术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0011]利用绝大部分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大多低于摄氏20度的物理性质,在分离罐中将恶臭有机废气中的大部分有害成分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并回收,然后通过吸附装置,必要时进一步通过紫外光催化装置或/和生物处理池对残留在废气中的有害成分予以处理,从而彻底消除恶臭有机废气对环境的危害,且结构较为简单、投资较小、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气液分离装置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5]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一种恶臭有机废气处理设系统,包括气液分离装置1和吸附装置2,气液分离装置1包括分离罐101和纵横排列、由上至下贯穿分离罐101的多条冷冻水管102,分离罐101的侧壁下部设有进气口1011(也可将进气口1011设置在分离罐101的底部),分离罐101的侧壁上部设有出气口1012(也可将出气口1012设置在分离罐101的顶部),分离罐101的底部设有废液回收阀门1013;吸附装置2的一端设有进气口201,吸附装置2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202,吸附装置2内充填有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的吸附材料颗粒;分离罐101的出气口1012与吸附装置2的进气口201连通。
[0016]吸附装置2的顶部设有可密闭的盖体(图中未示出),打开盖体,可以将吸附材料充填到吸附装置2中或者从吸附装置2中取出(为了便于更换吸附材料,最好将吸附材料装在长宽为20到30厘米的布袋中)。吸附装置2内所充填的吸附材料可以是活性炭、沸石、硅藻土等常用的吸附材料。本技术选用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的吸附材料颗粒(优选粒径为4至5毫米的吸附材料颗粒)充填在吸附装置2中,而不是选用粉末状或者块状的吸附材料充填在吸附装置2中,是为了利用吸附材料颗粒之间的缝隙,一方面确保恶臭有机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能被吸附材料吸附,另一方面,又能确保有机废气中的无害成分能够顺利通过吸附装置2排放出去。
[0017]为了便于将分离罐101安放在工作场所,可以在分离罐101的底部对称设置四根与分离罐101固定连接的支柱,也可以在工作场所另行设置与分离罐101相匹配的支架。
[0018]需要说明的是,冷冻水管102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根据分离罐的容积的不同,可分别设置5排5列冷冻水管,10排10列冷冻水管,甚至设置更多的冷冻水管。此外,多条冷冻水管102的排列方式也不限于纵横排列,例如,在分离罐101的水平截面采用圆形设计的情形下,多条冷冻水管102彼此之间以围绕圆心的、环环相套的多个圆环的排列方式为佳。
[0019]另需说明的是,恶臭有机废气中的有害成分种类繁多,在有害成分特别复杂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一定能确保经过处理后的有机废气达到排放标准,为此,本技术可进一步附加下述技术手段:
[0020]其一,设置紫外光催化装置,通过管道将吸附装置2的出气口202与紫外光催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从而用紫外光催化装置对经过气液分离和吸附处理后的有机废气予以分
解处理。紫外光催化装置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设备,例如申请号为201220072931.9的技术专利所公开的紫外光催化装置。
[0021]其二,设置生物处理池,生物处理池内生长有大型藻类和苔藓类植物等非维管束植物,或者蕨类和蕨类同源植物等低级维管束植物,通过管道将吸附装置2的出气口202或者紫外光催化装置的出气口与生物处理池中的水体连通,利用生物处理池中的大型藻类和苔藓类植物等非维管束植物,或者蕨类和蕨类同源植物等低级维管束植物,对残留在经过处理后的废气中的有害成分予以进一步吸收、分解。
[002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以下,进一步介绍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恶臭有机废气中的绝大多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低于摄氏20度的物理性质,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将大部分原本呈气态的挥发性恶臭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液态并回收。另需说明的是,充填在吸附装置2中的吸附材料颗粒对气体的流动有阻却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气体的流动),因此,本技术工作时,分离罐101内部的气压高于外界的气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恶臭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吸附装置,吸附装置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吸附装置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和由上至下贯穿分离罐的多条冷冻水管,分离罐的底部或侧壁下部设有进气口,分离罐的顶部或侧壁上部设有出气口,分离罐的底部设有废液回收阀门;吸附装置内充填有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的吸附材料颗粒;分离罐的出气口与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源钟声刘方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源环保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