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974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包括:S1:配置桑黄培养用的液体培养基;S2、将桑黄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然后按体积百分数的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桑黄是一种多年生的药用真菌,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珍稀、濒危中药之一。主要分布于秦岭、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地区。生长于杨、桑、柳、白桦、榉树、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树干上。《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可治血崩、血淋、带下、闭经等妇科疾病。现代研究发现桑黄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且又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有效率排在第一的高等真菌。
[0003]当前,桑黄产品大部分依赖于桑黄子实体,桑黄子实体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高,生长周期长,产量不稳定。
[0004]对桑黄的液体培养,目前技术显示,普遍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有效的提高产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包括:
[0008]S1:配置桑黄培养用的液体培养基,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20-30份、酵母粉20-30份、山药10-20份、大豆粉10-20份、土豆粉10-20份、柠檬酸三铵0.5-1份、维生素B 0.001-0.005份,其余为水;
[0009]S2、将桑黄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然后按体积百分数的10-15%的接种量接到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得种子液;
[0010]S3、将S2制得种子液按体积百分比为10~15%的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28~35℃的条件下,液体发酵培养1-3天,在培养过程的任意一天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油和四水乙酸镁,然后于温度23-28℃的条件下继续培养2-3天,得到桑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混合液;
[0011]S4、将步骤二得到的桑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混合液通过板框压滤机压滤,然后将滤饼在70~80℃的温度下烘干,将滤液通过真空浓缩后在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成干粉,把两者混合既得桑黄发酵菌丝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20份、酵母粉20份、山药10份、大豆粉10份、土豆粉10份、柠檬酸三铵0.5份、维生素B0.002份,其余为水。
[0013]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30份、酵母粉30份、山药20份、大豆粉20份、土豆粉20份、柠檬酸三铵1份、维生素B0.005份,其余为水。
[0014]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25份、酵母粉25份、山药15份、大豆粉15份、土豆粉15份、柠檬酸三铵0.8份、维生素B0.004份,其余为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油的加入量为2-10g/L。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四水乙酸镁的加入量为0.5-1g/L。
[0017]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油的加入量为5-8g/L。
[0018]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油包括大豆油、橄榄油或菜籽油中的一种。
[0019]进一步的,所述S2中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摇床培养3-5天。
[0020]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真空浓缩的真空度0.09~0.1MPa,喷雾干燥工艺的入口温度136~141℃,出口温度81~82℃,蠕泵转速8r/min,风机转速906r/min,工作压力0.23~0.24MPa。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配置适用于桑黄发酵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彬彬个配合在培养过程中加入定量的植物油和四水乙酸镁,大大提高了桑黄发酵菌丝体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包括:
[0025]S1: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20g、酵母粉20g、山药10g、大豆粉10g、土豆粉10g、柠檬酸三铵0.5g、维生素B0.002g,配置为200ml的液体培养基;
[0026]S2、将桑黄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然后按体积百分数的12%的接种量接到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得种子液;
[0027]S3、将S2制得种子液按体积百分比为10~15%的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30℃的条件下,液体发酵培养2天,在培养过程的任意一天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油和四水乙酸镁,然后于温度25℃的条件下继续培养3天,得到桑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混合液;
[0028]S4、将步骤二得到的桑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混合液通过板框压滤机压滤,然后将滤饼在75℃的温度下烘干,将滤液通过真空浓缩后在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成干粉,把两者混合既得桑黄发酵菌丝体。
[0029]其中所述植物油为大豆油且加入量为6g/L。所述四水乙酸镁的加入量为0.8g/L。所述S2中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6℃,摇床培养4天。所述真空浓缩的真空度0.09~0.1MPa,喷雾干燥工艺的入口温度136~141℃,出口温度81~82℃,蠕泵转速8r/min,风机转速906r/min,工作压力0.23~0.24MPa。
[0030]实施例2
[003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30g、酵母粉30g、山药20g、大豆粉20g、土豆粉20g、柠檬酸三铵1g、维生素B0.005g,配置为300-400ml的液体培养基。
[0032]实施例3
[003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25g、酵母粉25g、山药15g、大豆粉15g、土豆粉15g、柠檬酸三铵0.8g、维生素B0.004g,配置为200-300ml的液体培养基。
[0034]对比例1
[0035]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培养基为常规综合pda液体培养基,且以脱落酸替换大豆油
和四水乙酸镁,且脱落酸的浓度为0.5~1.5ppm/L,脱落酸的浓度为S3中整个溶液浓度。
[0036]对比例2
[0037]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未加入大豆油和四水乙酸镁。
[0038]对比例3
[0039]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未加入四水乙酸镁。
[0040]对比例4
[0041]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未加入大豆油。
[0042]分别采用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4的方法培养桑黄发酵菌丝体。结果表明:
[0043]实施例1-3的菌丝体产量可达32.06-38.52g/L,其中尤其是以实施例3的产量最佳,实施例3的5次重复培养平均值可达35.83g/L。
[0044]而对比例1-4的菌丝体产量相较于实施例1-3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比例1相对于实施例1-3大约下降10-20%;对比例2相对于实施例1-3大约下降5-15%,对比例3相对于实施例1-3大约下降8-1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配置桑黄培养用的液体培养基,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20-30份、酵母粉20-30份、山药10-20份、大豆粉10-20份、土豆粉10-20份、柠檬酸三铵0.5-1份、维生素B 0.001-0.005份,其余为水;S2、将桑黄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然后按体积百分数的10-15%的接种量接到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得种子液;S3、将S2制得种子液按体积百分比为10~15%的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28~35℃的条件下,液体发酵培养1-3天,在培养过程的任意一天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油和四水乙酸镁,然后于温度23-28℃的条件下继续培养2-3天,得到桑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混合液;S4、将步骤二得到的桑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混合液通过板框压滤机压滤,然后将滤饼在70~80℃的温度下烘干,将滤液通过真空浓缩后在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成干粉,把两者混合既得桑黄发酵菌丝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桑黄菌丝体产量的液体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芽糖20份、酵母粉2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萍吴亚召张文隽马婧嘉黄文静渠敬峰钱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