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929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包括基部、钩体和锁控组件,所述基部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钩体设置在基部的左端顶部,钩体的底部设置有半圆环结构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锁舌,钩体的顶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基部的左端设置有与钩体相匹配的钩体槽,所述钩体上还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与活动槽连通,所述锁控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活动孔与锁舌的中部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可实现两个物流运输车智能连挂和解挂,有效提高物流运输车车钩的使用便捷性和物流运输车的运输效率。物流运输车的运输效率。物流运输车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轨道运输载具中,用于连接各车厢之间的挂钩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螺旋式车钩,在火车发展的早期有所应用,主要通过链式结构完成车厢之间的链接,其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操纵与控制,造价成本较低,但自动化程度极低,需要人工进行连接与解挂过程,无法承受过大的拉力,对车厢中货物的重量有所限制。2.自动车钩,结构一般是由车钩够(车钩内有钩腔),钩舌,钩舌推铁,钩舌锁铁,钩舌肖组成,相较于螺旋式车钩结构较为复杂,车厢间可通过碰撞使得钩舌相互推动,最终使内部钩舌推铁锁定,完成连接过程,但其解挂过程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操作完成。3.密接式车钩,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车厢连接结构,其结构与传统的自动车钩完全不同,密接式车钩属于刚性车钩,要求两钩连接后,期间没有上下和左右的移动,而且纵向间距也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提高了车厢被牵引运动时的稳定性。但其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可以通过车厢间的碰撞过程完成连接过程,但需要司机人工操控分解阀完成解挂过程。
[0003]以上的几种挂钩结构中,螺旋式挂钩主要应用于早期的轨道运输载具以及现今货运量较少的老式火车中,由于当时较少的货运量以及技术手段欠缺等因素,并未暴露出其本身的缺点。随着人们对火车、地铁等轨道运输载具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螺旋式挂钩的缺点暴露,为了解决其无法承载过大拉力的问题,从而设计出第二及第三类刚性挂钩,通过改造挂钩内部的机械结构,挂钩能够承载更大的拉力,并保证车厢运行时的稳定性。综合以上三种挂钩结构,由于其内部机械结构较为固定,挂钩结构能够满足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刚性以及稳定性,但无法做到全自动化连接及解挂。
[0004]而在现代城市轨道货运场景下,由于物流节点多、站点间运行时间短,需要通过车钩进行频繁的车辆连接和解挂,此外,若涉及到地下轨道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车钩无人化和自动化作业的要求。而现有的挂钩若应用在上述情景中,受自身结构限制,将极大地降低了物流运输的准确性以及运输效率。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在两个车钩对接时,两个车钩的活动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通过控制驱动装置推动联动杆,使得锁舌转动,并转动至锁舌部分位于在上的活动槽内,另一部分位于在下的活动槽内,进而让两个车钩对接,实现两个物流运输车智能连挂,同时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实现智能解挂,有效提高物流运输车车钩的使用便捷性和物流运输车的运输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包括基部、钩体和锁控组件,所述基部的右端设置有
安装板,所述钩体设置在基部的左端顶部,钩体的底部设置有半圆环结构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为弧形结构,钩体的顶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靠近基部设置,所述基部的左端设置有与钩体相匹配的钩体槽,基部的左端面、止挡件的左端面、以及活动槽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钩体上还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与活动槽连通,所述锁控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活动孔与锁舌的中部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基部的顶部,驱动装置用于通过联动杆控制锁舌沿活动槽绕活动槽的圆心转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活动孔与锁舌的中部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把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物流运输车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车钩,并让一端的车钩正置,钩体在上,另一端的车钩倒置,钩体在下,两个物流运输车首尾连接时,在前物流运输车尾部的车钩的钩体正好与在后物流运输车头部的车钩的钩体槽对应,同时,在前物流运输车尾部的车钩的钩体槽正好与在后物流运输车头部的车钩的钩体对应,然后推近两个物流运输车,直至止挡件与基部的端面抵接,此时,钩体完全进入到钩体槽内,同时两个车钩的活动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然后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推动联动杆,使得锁舌转动,并转动至锁舌部分位于在上的活动槽内,另一部分位于在下的活动槽内,进而使得两个车钩对接,实现两个物流运输车的连挂;而在需要将两个物流运输车进行解挂时,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推动联动杆,使得锁舌转动,让锁舌完全退回原活动槽内,使得两个车钩解除关联,拉动任意一个物流运输车,都能够实现两个物流运输车的分离,到达自动对两个物流运输车进行解挂的技术效果;另外,在驱动装置损坏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转动联动杆,手动控制锁舌转动,达到手动对两个物流运输车进行连挂或解挂的目的,提高物流运输车车钩的使用便捷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钩体的左端为锥体结构。通过将钩体的左端设置为锥体结构,方便将一个车钩的钩体在短时间内快速推入到另一个车钩的钩体槽内,进而提高物流运输车的连挂效率。
[0011]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嵌设有滑块,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滑块铰接。由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通过滑块与联动杆连接,而联动杆与锁舌连接,因此,锁舌沿活动槽绕活动槽的圆心转动的行程与滑块沿滑动槽移动的距离正相关,进而,通过约束滑动槽的长度,就能够限制滑块的移动距离,进而控制锁舌的转动行程,保证两个车钩进行连挂对接过程中,驱动装置能够稳定控制锁舌对两个车钩的对接关系进行锁止或解锁,提高车钩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联动杆之间的压力,第一压力传感器与驱动装置联动。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联动杆之间的压力,就能够判断锁舌是否移动到位,在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时,表明锁舌移动到位,而与第一压力传感器联动的驱动装置就可以停止工作,避免驱动装置继续工作损坏车钩。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滑块的连接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滑块滑动方向的两侧侧壁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锁舌为半圆环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锁舌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驱动
装置联动。在两个车钩对接后,需要对两个车钩进行解锁时,由于两个车钩的活动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而锁舌部分位于在上的活动槽内,另一部分位于在下的活动槽内,同时由于锁舌为半圆环结构,相应的两个锁舌也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两个锁舌之间抵接,第二压力传感器则检测两个锁舌之间的压力,在一个车钩的驱动装置启动工作开始解锁后,对应锁舌产生转动的趋势,另一个车钩锁舌端部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立刻检测压力信号突然增大,然后与第二压力传感器联动的驱动装置马上同步启动工作,两个车钩进而同步控制锁舌转动,在实现快速解锁的基础上,保证锁舌和锁控组件的使用安全。
[0017]进一步地,所述钩体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钩体和锁控组件,所述基部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钩体设置在基部的左端顶部,钩体的底部设置有半圆环结构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为弧形结构,钩体的顶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靠近基部设置,所述基部的左端设置有与钩体相匹配的钩体槽,基部的左端面、止挡件的左端面、以及活动槽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钩体上还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与活动槽连通,所述锁控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活动孔与锁舌的中部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基部的顶部,驱动装置用于通过联动杆控制锁舌沿活动槽绕活动槽的圆心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活动孔与锁舌的中部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频繁解挂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的左端为锥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波刘龙吉王鹏旭何昱欣郭其浩张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