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02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镜头模组,位于成像镜头模组像侧的影像感测器,及位于成像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之间的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结构包括:一腔体,其包括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一磁性流体,其容纳在所述腔体内,该磁性流体包括大量由表面活性剂包覆的磁性颗粒及一透明载液;及一磁场产生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一侧,经由切换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与否,可控制所述磁性颗粒在透明载液中的分布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光学成像领域的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器件(如感光片、影像传感器等)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拍摄前,快门是关闭的,其可防止相机内的感光器件曝光;拍摄时,调整好快门速度,按下照相机的快门释放钮(即拍照的按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瞬间,让通过摄影镜头的光线穿过快门到达感光器件,从而使照相机内的感光器件获得正确的曝光。常见的数码相机、摄像机的快门都采用机械式的结构,例如以步进马达搭配机械运动方式切换快门、或以继电器驱动弹片来切换快门、或以机械帘幕方式切换快门。然而,该类机械式快门需要复杂、精密的机械结构设计,其价格昂贵,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会因各部件的相互磨擦而发出噪声。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噪声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噪声等特点。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镜头模组,位于该成像镜头模组像侧的影像感测器,及位于成像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之间的快门结构,所述快门结构包括:一腔体,其包括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一磁性流体,其容纳在所述腔体内,该磁性流体包括大量由表面活性剂包覆的磁性颗粒及一透明载液;及一磁场产生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一侧,经由切换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与否,可控制所述磁性颗粒在透明载液中的分布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成像装置将大量由表面活性剂包覆的磁性颗粒与透明载液构成的磁性流体容纳在一腔体内,通过切换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与否,可改变磁性颗粒在透明载液内的分布状况,用以控制光线通过与否,进而实现快门的功效,其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噪声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快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快门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成像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装置100,其包括快门结构10,成像镜头模组20及影像传感器30。所述快门结构10位于成像镜头模组20与影像感测器30之间。所述快门结构10包括腔体12,磁性流体14及磁场产生装置16。所述腔体12为一封闭腔体,其包括光入射面122,光出射面124,及多个侧壁126。所述光出射面124与光入射面122相对设置。所述侧壁126位于该光入射面122及光出射面124之间,并与该光入射面122及光出射面124相邻。该光入射面122及该光出射面124是可透光的;而该侧壁126的材质则以不透光材料为佳。所述磁性流体14,其容纳在所述腔体12内。该磁性流体14包括大量磁性颗粒142及透明载液144。所述磁性颗粒142由表面活性剂包覆,其可均匀分布在所述透明载液144中而不发生团聚。所述磁性颗粒142可选用四氧化三铁、锰锌铁氧磁体等黑色磁性颗粒,其粒径大小优选为1~100纳米,更优选的,其粒径大小为15~25纳米。该磁性颗粒在该磁性流体14中的含量优选为0.01~20wt%(重量比)。所述透明载液144可选用水、乙醇、甲醇、环己烷或正辛烷等透明液态物质。所述表面活性剂可选用聚乙烯醇、油酸、亚油酸或橄榄油等高分子材料。所述磁场产生装置16,其设置在腔体12一侧的侧壁126内,经由切换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与否,可控制磁性颗粒142在透明载液144中的分布状态。所述磁场产生装置16可包括一电磁铁及一电源装置(图未示),所述电源装置用于向该电磁铁供电,以使该电磁铁产生一磁场。当然,如图3所示,该磁场产生装置16也可以设置在腔体12一侧的侧壁126外。所述成像镜头模组20包括镜筒220,透镜221、222,光圈片224,滤光片226,间隔环228及基座229。该镜筒220用于收容透镜221、222,光圈片224,滤光片226,间隔环228及基座229。该透镜221、222收容在镜筒220内,用于会聚经被拍摄物体反射的光线以形成影像。该光圈片224设置于透镜221与透镜222之间,用于控制成像镜头模组20的光通量。该滤光片226设置于透镜222之远离光圈片的一侧,用于截止某种波段的光线的通过。该间隔环228设置在透镜222与滤光片226之间,用于在透镜222与滤光片226之间隔开一定距离,防止二者接触或碰撞而造成损坏。所述基座229用于承载镜筒220,该基座229通过螺纹与镜筒220耦合,并将镜筒220收容在内。所述影像感测器30设置于成像镜头模组20之像侧,并收容在基座229内,其可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等。对物体进行拍摄前,腔体12内的磁性颗粒142均匀分散在透明载液144中。由于磁性颗粒142为黑色颗粒,其具有吸光特性,故从光入射面122一侧入射至该腔体12内的光线,在经过磁性流体14的过程中,被磁性颗粒142吸收掉而无法到达光出射面124。此时快门结构10可遮挡来自成像镜头模组20的光线以避免影像传感器30感光。对物体进行拍摄时,成像装置100具有两种工作状态:(a)第一状态,参见图1,给所述磁场产生装置16供电,该磁场产生装置16将产生一磁场,磁化悬浮在透明载液144中的磁性颗粒142,从而使该磁性颗粒142聚集至腔体12内、靠近磁场产生装置16一侧的侧壁126处,而该腔体12内的其它位置则为透明载液144。从光入射面122一侧入射至该腔体12内的光线,可透过透明载液144到达光出射面124,并从光出射面124出射。此时,来自成像镜头模组20的光线可到达影像传感器30,并使影像传感器30感光(b)第二状态,参见图4,停止给磁场产生装置16供电,由于该磁场产生装置16不产生磁场,所述腔体12内的磁性颗粒142将立即退磁,恢复至原始状态,所述磁性颗粒142均匀地分散在透明载液144中。从光入射面122一侧入射至该腔体12内的光线,其在经过磁性流体14的过程中,被磁性颗粒142吸收掉而无法到达光出射面124。此时,快门结构10遮挡来自成像镜头模组20的光线,影像传感器30感光结束。由此,通过控制磁场产生装置16的供电,即可选择性地使快门结构1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从而允许或禁止光线的通过以实现快门的功能。优选的,该成像装置100还可配置有加热单元26,该加热单元26可为电阻丝等,其可设置在快门结构10的腔体侧壁126内。当停止给磁场产生装置16供电的时候给加热单元26供电,使加热单元26产生热量以加热磁性流体14,从而可加快磁性颗粒142退磁,使其更快地均匀地分散在透明载液144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像装置100,其将大量由表面活性剂包覆的磁性颗粒142与透明载液144构成的磁性流体14容纳在腔体12内,通过切换磁场产生装置16产生磁场与否,可改变磁性颗粒142在透明载液144内的分布状况,用以控制光线通过与否,进而实现快门的功效,其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噪声等特点。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如适当变更腔体的形状或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镜头模组,位于成像镜头模组像侧的影 像感测器,及位于成像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之间的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结构 包括:一腔体,其包括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一磁性流体,其容纳 在所述腔体内,该磁性流体包括大量由表面活性剂包覆的磁性颗粒及一透明载液;及一磁场 产生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一侧,经由切换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与否,可控制所述磁 性颗粒在透明载液中的分布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镜头模组,位于成像镜头模组像侧的影像感测器,及位于成像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之间的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结构包括:一腔体,其包括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一磁性流体,其容纳在所述腔体内,该磁性流体包括大量由表面活性剂包覆的磁性颗粒及一透明载液;及一磁场产生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一侧,经由切换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与否,可控制所述磁性颗粒在透明载液中的分布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颗粒的材质选自四氧化三铁及锰锌铁氧磁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100纳米。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博元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