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玻璃、使用防尘玻璃的电光学装置、投射型影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81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显示质量的防尘玻璃、使用该防尘玻璃的电光学装置。反射膜(121)设在防尘玻璃基板(11)的光入射面(7)上,所以可将入射光(200)在光入射面(7)上朝向外部反射。因此,朝向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减少,可减少杂散光的产生,可提高显示质量。另外,切口部(14)与防尘玻璃基板(11)的透射型液晶面板侧的光出射面(6)相比凹陷,所以与从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内侧朝向切口部(14)的返回光(400)在防尘玻璃基板(11)的透射型液晶面板侧的光出射面(6)上反射的情况相比,在切口面(140)上反射的光朝向外部。因此,可减少杂散光的产生,可提高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投射型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防尘玻璃以及使用该防尘玻璃的电光学装置、投射型影像装置。
技术介绍
在投射型显示装置等中,使用具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电光学装置。在投射型显示装置中,透射过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通过投射镜头而投射在屏幕等上。此处,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的伤痕和附着在光入射面上的灰尘等由于与聚焦状态的液晶的距离近,所以显现在屏幕上,导致显示质量降低。为了减少这样的伤痕和灰尘等的影响,在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上粘贴防尘玻璃,通过隔开聚焦状态的液晶和灰尘等之间的距离而错开焦距,即使投射在屏幕等上也使其不易被观察到。另外,为了防止光入射到透射型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外,在防尘玻璃上设有遮光膜。公知有该防尘玻璃的遮光膜设在透射型液晶面板即液晶光阀侧(以下表示为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的配置、以及具有反射来自外部的入射光的反射膜和吸收来自液晶光阀侧的光的吸收层的双层遮光膜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99829号公报(第22页,图14)在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上设有反射膜的情况下,入射光透射过防尘玻璃的表面而到达反射膜,由反射膜所反射的入射光的一部分再次朝向防尘玻璃的表面。在防尘玻璃的表面上,再次引起反射,入射光的一部分进入透射型液晶面板。但是,该光与通常的光线相比其入射角不同,所以由透射型液晶面板反射而成为返回光或杂散光,容易导致显示对比度的降低、显示不均等显示质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显示质量的防尘玻璃以及使用该防尘玻璃的电光学装置、投射型影像装置。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防尘玻璃设在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玻璃具有:反射部,其设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的外缘;以及切口部,其形成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的外缘。根据本应用例,反射部设在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上,所以朝向光入射面的外缘的入射光通过反射部而朝向外部反射。因此,再次朝向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减少,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另外,在本应用例中,切口部与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相比凹陷,所以从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内侧朝向切口部的返回光在切口部的切口面上反射而朝向端面,不会成为无需的杂散光。因此,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2)在与应用例1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与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大致交叉成直角、且与所述切口部的切口面交叉的法线的长度随着接近所述防尘玻璃的端面而变短。在本应用例中,切口面倾斜成将返回光朝向外部反射,所以从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内侧朝向切口部的返回光的大部分朝向外部反射。因此,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3)在与应用例1或应用例2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所述切口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20μm。在本应用例中,由于切口部的切口面的表面粗糙度Ra表现为0.5μm~20μm的表面凹凸而使可视区域的光散射,所以朝向特定方向的光减少。因此,显示不均等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4)在与应用例1~3中的任意一项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所述反射部是金属膜。在本应用例中,金属膜的可视区域的反射率高,所以透射过金属膜的光量即入射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外的光减少,所以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5)在与应用例1~4中的任意一项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所述切口部具有光吸收层。在本应用例中,不仅由切口部控制反射,还由光吸收层吸收光,所以切口部的反射率减小。因此,在切口部反射而朝向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减少,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6)本应用例的电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具有:透射型液晶面板;防尘玻璃,其设在所述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上;反射部,其覆盖所述防尘玻璃的所述光入射面的外缘;外壳,其覆盖具有所述透射型液晶面板和所述防尘玻璃的液晶装置的外周;以及填充材料,其在所述液晶装置的外周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对光进行吸收或散射,所述防尘玻璃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形成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的外缘。根据本应用例,设置成反射部覆盖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的外缘,所以朝向光入射面的外缘的入射光通过反射部而朝向外部反射。因此,通过防尘玻璃内部而朝向透射型液晶面板的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另外,在本应用例中,切口面与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相比凹陷,所以与现有技术的由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的反射膜反射的情况不同,从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内侧朝向切口面的返回光在切口面反射而朝向填充材料。在填充材料中光被吸收或散射,所以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7)在与应用例6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所述填充材料还填充在所述-->切口部和所述透射型液晶面板之间的间隙。在本应用例中,通过填充在切口面和透射型液晶面板之间的间隙的填充材料吸收返回光,所以切口部的反射进一步减少。因此,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8)在与应用例6或应用例7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所述反射部是设在所述外壳的端面上而向所述防尘玻璃的中心侧延出的延出部。在本应用例中,由于将外壳的延出部设为反射部,所以仅通过在外壳的端面上设置延出部即可容易地提高显示质量。(实施例9)在与实施例6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与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大致交叉成直角、且与所述切口部的切口面交叉的法线的长度随着接近所述防尘玻璃的端面而变短。在本应用例中,切口面倾斜成将入射光朝向外部反射,所以从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内侧朝向切口面的返回光进一步朝向填充材料反射。在填充材料中光被吸收或散射,所以杂散光的产生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10)在与应用例9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所述切口部的所述切口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20μm。在本应用例中,由于切口面的表面粗糙度Ra表现为0.5μm~20μm的表面凹凸而使可视区域的光散射,所以朝向特定方向的光减少。因此,显示不均等变少,显示质量提高。(应用例11)在与应用例6或应用例7相关的本应用例中,优选所述反射部是设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的外缘上的金属膜。在本应用例中,金属膜的可视区域的反射率高,所以透射过金属膜的光量即入射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外的光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玻璃,其设在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玻璃具有:反射部,其设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的外缘;以及切口部,其形成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的外缘。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2-11 2006-332892;JP 2007-10-9 2007-2629921.一种防尘玻璃,其设在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上,其特征在
于,所述防尘玻璃具有:
反射部,其设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的外缘;以及
切口部,其形成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出射面的外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玻璃,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入射面大致交叉成直角、且与所述切口部的切
口面交叉的法线的长度随着接近所述防尘玻璃的端面而变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尘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是金属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尘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具有光吸收层。
6.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具有:
透射型液晶面板;
防尘玻璃,其设在所述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上;
反射部,其覆盖所述防尘玻璃的所述光入射面的外缘;
外壳,其覆盖具有所述透射型液晶面板和所述防尘玻璃的液晶装置
的外周;以及
填充材料,其在所述液晶装置的外周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对光进
行吸收或散射,
所述防尘玻璃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形成在所述防尘玻璃的光出射
面的外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材料还填充在所述切口部和所述透射型液晶面板之间的间
隙。
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章弘大户正之小林众方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生拓优科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