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蔺淑娟专利>正文

留置型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678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留置型导尿管,包括外管、内管,通过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保持在膀胱中;所述体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张开、收拢的伞状部件,所述伞状部件包括弹性条、连结膜;所述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连接固定,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骨架;所述连结膜包裹弹性条并连接在相邻弹性条之间,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伞面;使用时内管的前端与伞状部件固定连接形成漏斗结构,膀胱中的尿液依次通过漏斗排出,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从外管、内管之间的空隙中渗流并形成虹吸效应并快速排出;采用独特的固定结构保证导尿管的稳定就位,同时提高排尿的彻底性,减小尿液残留,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留置型导尿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的,是一种导尿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心脑血管、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后,或者是昏迷、截瘫、手术等治疗过程后,患者多伴有排尿方面的障碍,此时需要使用导尿管辅助排出膀胱的尿液;当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使用导尿管时,内置型或者留置型导尿管则是更好的选择;留置型导尿管的一端伸至膀胱中,另一端从尿道伸出;位于膀胱中的一端通过置于膀胱内的膨胀气囊保持就位,尿液从导尿管流经排出。
[0003]但是目前的留置型导尿管存在诸多缺陷:由于前端设置可膨胀的气囊,致使导尿管前端尺寸较大,在插入、拔出导尿管时引起强烈的不适感;在使用留置导尿管时,膨胀气囊呈膨胀充气状态,与膀胱内壁产生较大接触面积,致使患者感受到较强的不适感;导尿管位于膀胱中的部分质量较大,使用过程中对膀胱产生压迫,容易产生憋尿感;使用过程中膀胱底部容易产生尿液占留,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因此传统的留置导尿管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留置型导尿管,采用独特的固定结构保证导尿管的稳定就位,同时提高排尿的彻底性,减小尿液残留,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
[0005]一种留置型导尿管,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内管构成第一引流通道,内管、外管的管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虹吸管道,构成第二引流通道;在内管、外管之间设置限位固定部件,所述内管能够在限位固定部件允许的范围内沿外管的轴线、相对于外管往复窜动;所述内管的后端从外管的后端伸出,内管后端伸出外管的部分形成操作部;在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体内固定装置;通过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保持在膀胱中;所述体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张开、收拢的伞状部件,所述伞状部件包括弹性条、连结膜;所述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连接固定,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骨架;弹性条与内管前端连接固定的区域形成调节部;所述连结膜包裹弹性条并连接在相邻弹性条之间,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伞面;连结膜的后端边缘与内管前端的管壁相连;在没有约束时,所述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弹性条呈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弹性条之间的连结膜与内管前端形成漏斗结构;导尿管在封存时:所述调节部完全隐藏在外管中,弹性条在外管的约束下保持形变拉直状态,弹性条相互靠近收拢并存储弹性势能,连结膜弯曲折叠收纳,整个伞状部件呈收拢状态收纳在外管中;导尿管在插入时:外管的前端从尿道进入膀胱中,之后通过操作部将内管向外管的前端推动,促使伞状部件从外管露出;随着弹性条脱离外管的约束,弹性条恢复向外扩散的弯
曲形态,随着内管的继续移动,伞状部件逐渐张开;通过操作部推动内管相对于外管窜动直至外管、外管之间通过限位固定部件相对固定,此时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保持在膀胱中;此时导尿管插入完成;导尿管在使用时: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稳定在膀胱中,内管的前端与伞状部件固定连接形成漏斗结构,膀胱中的尿液依次通过漏斗结构、第一引流通道快速排出;外管的前端贴近膀胱底部,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从外管、内管之间的空隙中渗流并形成虹吸效应,使得残留的尿液从第二引流通道快速排出。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前”、“后”是为了方便表述的相对位置关系,以进入体内或靠近患者身体的一端为前端,在体外或距离患者身体较远的一端为后端;该表述仅为了方便表述、理解,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0007]2.内管、外管的管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虹吸管道:内管、外管之间形成近似环筒形的通道,由于两者之间的空隙较小,尿液很容易在通道的横截面上填充满,此时容易形成虹吸效应,从而方便尿液的排出。
[0008]3.限位固定部件可以有多种常见结构,比如在内管的外管壁设置一个弹性凸起,在外管的内管壁对应的设置两个限位卡槽;弹性凸起能够在两个限位卡槽之间自由移动,实现内管、外管的相对运动;当弹性凸起正对限位卡槽时,两者相互配合锁紧,又能够保证内管、外管的相对固定;又比如内管、外管上设置配对的磁力条,磁力条相互远离时内管、外管能够相对窜动;当磁力条相对时内管、外管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0009]4.限位固定部件的各种常见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对内管、外管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既使得内管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外管的轴线向前、向后位移,又使得内管在运动至最前端或最后端时,被限位固定部件锁紧,实现内管、外管相对位置的固定”即可,其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上述举例的特定结构。
[0010]5.内管、外管的后端可以与不同的储尿装置连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及行动能力可以搭配连接如储尿袋、储尿瓶或固定尿液收集装置等;此时内管、外管的后端可以对应的设置与储尿装置匹配的连接头。
[0011]6.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形成调节部,弹性条位于调节部的部分与内管保持固定连接,无论伞状部件处于收拢还是张开状态,该部分与内管始终保持相对固定。
[0012]7.弹性条呈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在不被约束的状态下,以伞状部件的轴线为中心线,各弹性条成向外扩散的趋势,各弹性条与中心线的夹角较大;同时各弹性条保持一定的弯曲程度。
[0013]8.形变拉直状态:当弹性条被约束收拢在细长的外管中时,各弹性条被迫向中心线收拢,此时发生弹性形变;与不被约束时的形态相比,收拢在外管中的弹性条相对平直,因此称作“形变拉直”状态。
[0014]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条的前端向伞状部件的中心线弯曲形成回弧;该回弧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弹性条的前端与膀胱壁接触,从而减轻导尿管插入过程中的不适感。
[0015]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固定部件包括设置在内管外壁的弹性凸块、设置在外管内壁的限位凹槽;弹性凸块设置在两个限位凹槽之间;内管、外管相对窜动时弹性凸块与外管内
壁保持压迫状态;当弹性凸块正对限位凹槽时,所述弹性凸块弹起并卡入限位凹槽,此时内管、外管相对固定。
[0016]作为优选,在所述内管的前端外缘设置有多孔弹性材料做成的回吸凸块;当内管的前端位于外管中时,回吸凸块与外管内壁保持压迫形变状态;当内管的前端从外管中露出时回吸凸块从外管弹出并恢复原状;相邻回吸凸块之间的空隙形成引流空隙,同时弹出的回吸凸块与外管的前端贴近也形成具有虹吸效应的引流空隙;该结构能够将第二引流通道的长度延长至外管的前端外缘,从而提高对残留尿液的吸收、排出,有效减小尿液残留;更重要的是位于膀胱底部的尿液是由于虹吸效应被引流排出,该引流通道口径很小,能够避免柔软的膀胱内壁组织被管端吸着,从而降低膀胱底部内壁组织的不适、红肿及可能的感染;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0017]作为进一步优选,恢复原状的回吸凸块形成的外径不小于外管前端的外径。
[0018]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的后端边缘向外翻折形成限位圈,限位圈的外径大于外管的内径;该结构能够限制内管、外管的相对窜动范围,同时避免内管过度伸入体内,有效保证安全;在弹性凸块、限位凹槽的组合之外多一层安全保障;同时限位圈、外管管端之间形成虹吸通道,既能够加速尿液排出,又能够阻止外部细菌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内管构成第一引流通道,内管、外管的管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虹吸管道,构成第二引流通道;在内管、外管之间设置限位固定部件,所述内管能够在限位固定部件允许的范围内沿外管的轴线、相对于外管往复窜动;所述内管的后端从外管的后端伸出,内管后端伸出外管的部分形成操作部;在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体内固定装置;通过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保持在膀胱中;所述体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张开、收拢的伞状部件,所述伞状部件包括弹性条、连结膜;所述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连接固定,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骨架;弹性条与内管前端连接固定的区域形成调节部;所述连结膜包裹弹性条并连接在相邻弹性条之间,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伞面;连结膜的后端边缘与内管前端的管壁相连;在没有约束时,所述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弹性条呈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弹性条之间的连结膜与内管前端形成漏斗结构;导尿管在封存时:所述调节部完全隐藏在外管中,弹性条在外管的约束下保持形变拉直状态,弹性条相互靠近收拢并存储弹性势能,连结膜弯曲折叠收纳,整个伞状部件呈收拢状态收纳在外管中;导尿管在插入时:外管的前端从尿道进入膀胱中,之后通过操作部将内管向外管的前端推动,促使伞状部件从外管露出;随着弹性条脱离外管的约束,弹性条恢复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随着内管的继续移动,伞状部件逐渐张开;通过操作部推动内管相对于外管窜动直至外管、外管之间通过限位固定部件相对固定,此时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保持在膀胱中;此时导尿管插入完成;导尿管在使用时: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蔺淑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