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蔺淑娟专利>正文

婴幼儿雾化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936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幼儿雾化治疗装置,包括本体、进气管、雾化面罩;所述本体包括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三部分,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组合成一个共球心的球腔结构,以该球心为转动中心,所述下球罩及中球环之间、中球环及上球罩之间能够分别相对旋转滑动;进气管伸进球腔的部分称为雾化段,雾化段的端口称为雾化端;在所述雾化段的外部同轴套设一个雾化套筒;在雾化套筒的筒壁上紧贴所述密封板开设有雾化孔;所述雾化面罩旁接在加液管上;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促进药物被充分利用,减小药液的挂壁残留,有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促进药物被充分雾化并用于治疗,从而保证给药量、改善治疗效果。疗效果。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幼儿雾化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治疗领域,特别的,是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婴儿初生时从母体携带的免疫力会在6个月左右大幅衰减,而自身的免疫力还没有完善,于是婴儿6

8个月大时会进入生病高发期,而婴儿疾病多以肺炎为主;由于婴儿体质较弱,无法使用药效过强的特效药,同时传统的液体、固体药物无法有效吞服,因此婴儿生病时只能够进行输液或雾化治疗;而输液疗法药物流遍全身,药效慢、副作用大,雾化治疗可谓是快速、高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
[0003]雾化器利用文丘里喷射原理,能够使液体药物形成细小、可吸入的颗粒,通过雾化吸入给药,使药物直接到达患者呼吸道及肺部,具有作用直接药效快、用药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雾化治疗主要用于发热、咳嗽、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减轻呼吸道感染;这种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
[0004]目前传统的雾化器包括直筒型的筒体,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方便聚拢药液的漏斗型斗盆,斗盆的下端接入喷气管、筒体的上端旁接雾化面罩;使用时向筒体注入适量的药液,尽量保持筒体竖直以方便药液聚拢在斗盆位置,从而方便药液被充分使用。
[0005]但是由于雾化器在使用时会产生较浓的雾气且伴随较大的噪音,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使婴幼儿产生明显的抗拒心理及反抗行为,很多时候雾化治疗并不能彻底进行;于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多医护人员及家长会选择在婴幼儿熟睡状态下对其进行雾化治疗;由于婴幼儿睡觉时处于躺卧或侧卧姿势,雾化治疗时需要将筒体倾斜较大角度才能够使雾化面罩遮住婴幼儿口鼻;这种情况导致一定量的药物无法聚拢到斗盆被雾化,造成药物无法被充分使用,致使给药量不足、治疗效果明显下降;也使得婴幼儿的治疗周期明显拉长,甚至出现病情反复、恶化等情况;除此之外,药液雾化后会有部分药雾聚拢呈液滴悬挂在筒体内壁,当倾斜设置筒体时会有较大计量的药液残留在筒体内壁,进一步降低药物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雾化治疗装置,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促进药物被充分利用,同时进一步减小药液的挂壁残留,有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促进药物被充分雾化并用于治疗,从而保证给药量、改善治疗效果。
[0007]一种婴幼儿雾化治疗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进气管、雾化面罩;
[0008]所述本体包括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三部分,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同球心设置;其中下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且下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保持液封接触;上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且上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保持液封接触;
[0009]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组合成一个共球心的球腔结构,以该球心为转动中心,所述下球罩及中球环之间、中球环及上球罩之间能够分别相对旋转滑动;
[0010]所述进气管固定设置在下球罩的底部中轴线处,进气管露出球腔的部分用于与一高压气管连接;进气管伸进球腔的部分称为雾化段,雾化段的端口称为雾化端;在所述雾化段的外部同轴套设一个雾化套筒,该雾化套筒与下球罩相对固定;雾化套筒上与所述雾化端相对应的端部使用一密封板封闭,所述密封板与雾化端之间留有导气空隙,雾化套筒的另一端与下球罩之间留有间隙,雾化套筒的内筒壁及雾化段的外壁之间留有引流空隙;在雾化套筒的筒壁上紧贴所述密封板开设有雾化孔,所述引流空隙及雾化孔组合成引流通道;
[0011]在所述上球罩上设有加液管,在加液管的管端设有加液盖;所述雾化面罩旁接在所述加液管上。
[0012]药液从加液管注入、高压气体从进气管充入球腔,高压气体冲击密封板后在个雾化孔分流形成高速气流;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药液被抽吸进引流通道并在雾化孔处形成雾状的药液,雾状的药液充满球腔后从雾化面罩处喷出。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4]1.球腔结构: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三者的球心重合,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以球心为转动中心相对旋转滑动时,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之间始终保持液封接触。
[0015]2.以球心为转动中心相对旋转滑动:旋转滑动包括多种方式:比如以球腔的竖直轴线为旋转轴,在水平方向任意角度旋转滑动;或者以球腔的竖直轴线为中心轴,在竖直方向以一定角度左右倾斜;或者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
[0016]3.雾化套筒与下球罩相对固定:其中雾化套筒可以是与下球罩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柱、卡扣等形式连接固定,以此实现雾化套筒与下球罩之间直接的相对固定;也可以是与雾化段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柱、卡扣、磁力吸附等方式连接,以此实现雾化套筒与下球罩间接的相对固定。
[0017]4.在雾化套筒的筒壁上紧贴所述密封板开设有雾化孔:所述雾化孔设置在雾化套筒的筒壁位置,雾化孔与导气空隙位置相对并形成通路,气流能够方便的从导气空隙流向雾化孔。
[0018]5.加液盖:所述加液盖可以固定设置在加液管的管端,通过旋转开关片实现开合;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设置在加液管的管端。
[0019]作为优选,下球罩及中球环之间、中球环及上球罩之间以球腔的竖直轴线为中心轴、在竖直方向左右倾斜的角度范围均不超过45度;左右倾斜过程中,下球罩及上球罩的中轴线的夹角不超过90度。
[0020]作为优选,在下球罩、上球罩的外罩面上分别设有限位环,用以进一步限制下球罩及中球环之间、中球环及上球罩之间在竖直方向左右倾斜的角度范围。
[0021]作为优选,所述加液管的轴线不与所述上球罩的中轴线重合;以便于增大雾化面罩的喷雾口的倾斜程度,方便进行卧姿的雾化治疗。
[0022]作为优选,下球罩、上球罩上与中球环接触的圆环边缘的截面呈楔形;在下球罩及中球环之间、中球环及上球罩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截面呈楔形的圆环边缘能够将中球环内表面悬挂的液滴刮除,使得药液再次回流至下球罩;从而有效减小药液的挂壁残留,提高药
液的利用率。
[0023]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如下:将药液从加液管注入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三者形成的球腔中,药液汇集在下球罩的底部;高压气体从进气管充入球腔,高压气体冲击密封板后在个雾化孔分流形成高速气流;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药液被抽吸进引流通道并在雾化孔处形成雾状的药液,雾状的药液充满球腔后从雾化面罩处喷出;在使用本装置时,根据婴幼儿的睡姿可以灵活的调节雾化面罩在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使得雾化面罩贴合婴幼儿的口鼻,从而进行充分的雾化治疗;此外,在雾化过程中,下球罩与上球罩之间能够相对运动,通过调节下球罩的角度或往复倾斜、旋转下球罩及中球环,能够将中球环内表面悬挂的液滴再次收集回流,使得药物被充分利用,从而有效保证给药量及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竖直放置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倾斜放置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雾化治疗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进气管、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三部分,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同球心设置;其中下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且下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保持液封接触;上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且上球罩的外表面与中球环的内表面保持液封接触;上球罩、中球环、下球罩组合成一个共球心的球腔结构,以该球心为转动中心,所述下球罩及中球环之间、中球环及上球罩之间能够分别相对旋转滑动;所述进气管固定设置在下球罩的底部中轴线处,进气管露出球腔的部分用于与一高压气管连接;进气管伸进球腔的部分称为雾化段,雾化段的端口称为雾化端;在所述雾化段的外部同轴套设一个雾化套筒,该雾化套筒与下球罩相对固定;雾化套筒上与所述雾化端相对应的端部使用一密封板封闭,所述密封板与雾化端之间留有导气空隙,雾化套筒的另一端与下球罩之间留有间隙,雾化套筒的内筒壁及雾化段的外壁之间留有引流空隙;在雾化套筒的筒壁上紧贴所述密封板开设有雾化孔,所述引流空隙及雾化孔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蔺淑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