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离散元颗粒模型理论,选择茶叶颗粒形状、接触力学模型以及接触判断算法,构建流体与茶叶颗粒之间的气固耦合方程;基于气固耦合方程,验证杀青机滚筒转速、导片板数量、滚筒倾角对杀青过程中对茶叶颗粒孔隙率、茶叶含水率、温升速率、去水速率的影响;分析影响杀青效果主要因素,得出茶叶杀青优化评判标准,对杀青机机械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青机机械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青机机械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离散元原理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关茶叶杀青机装置的结构优化方法,特别涉及的是基于离散元原理的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茶树起源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区幅员广阔。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叶为原料,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抢、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绿茶在现今各种茶类中产量最高,约占全国茶叶产量的70%。绿茶既是我国茶叶出口的大宗传统产品,又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产品。国内目前对于绿茶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较为落后,因此针对绿茶加工技术的研究和绿茶加工机械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
[0003]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酷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操拾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决定了绿茶的品质。鲜叶在杀青过程中的物理变化主要为三方面:叶温变化、水分散失和体积缩小。杀青时,鲜叶和干燥器壁之间的热传递主要为热传导和热对流两种方式,由于鲜叶与干燥器壁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叶片通过吸收热量升温。在叶温升高过程中,叶片水分逐渐蒸发,首先是叶片表面水分的散失,接着叶内失水。由分析可知影响杀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投叶量及鲜叶质量。其中,温度是杀青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高时,容易出现焦边现象,较嫩的叶子也会被杀焦;温度低时,杀青叶失水减少,含水量变大,影响杀青叶的质量,因此,要保证杀青质量,必须将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0004]目前国内外对于植物干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牧草、茶叶和中药材等植物上,对茶叶滚筒杀青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方面。这些研究都没有分析滚筒杀青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情况,而茶叶在杀青过程中温度变化后,杀青叶所受的应力也将随之变化,这些都可通过对杀青过程进行模拟仿真来进一步分析。随着离散元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离散元研究散体物料间的热交换,物料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方面,使用离散元方法探究颗粒的密度、相互之间的接触情况对热传递的影响。由于茶叶群是不连续的离散介质,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茶叶杀青有一定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基于离散元技术,分析了杀青机相关结构和运动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构建了茶叶杀青相关的控制模型,对滚筒杀青机进行优化。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07]一种基于离散元原理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确定杀青机使用过程中杀气叶的运动特点、受力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
[0009]步骤S2、使用正交表法综合评价滚筒杀青机的滚筒转速、导叶板数量和分布、导叶板形状等结构和运动参数对杀青效果的影响;
[0010]步骤S3、利用建模软件构建杀青机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至少包含茶叶输送装置、筒体和传动机构三个部分组成;
[0011]步骤S4、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材料属性;
[0012]步骤S5、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边界条件;
[0013]步骤S6、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载荷加载设置;
[0014]步骤S7、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求解条件设置;
[0015]步骤S8、给不同温度的颗粒标上颜色,每计算一个时步,颗粒的颜色更新一次,分析滚筒在不同结构和运动参数时是否均匀杀青;
[0016]步骤S9、将单位长度导叶板抄起的茶叶颗粒群体作为一个运动质点来研究,进行茶叶在滚筒的受力分析;
[0017]步骤S10:研究茶叶在滚筒中的运动分析,包括茶叶在滚筒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茶叶在滚筒内作复合运动和茶叶颗粒作抛射运动三种运动情况;
[0018]步骤S11、茶叶应力分析;
[0019]步骤S12、基于对杀青过程温度场和茶叶颗粒受力的分析,将原有的杀青机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确立最终的优化方案。
[0020]所述的步骤2中,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优化,其中导叶板形状取两水平,然后通过对杀青叶的运动及温度、受力进行跟踪,得出结果。
[0021]所述的步骤3中,使用的建模软件为CATIA。
[0022]所述的步骤3中,筒体的直径为500mm,长度为2000mm,壁厚为2mm,外径为500mm,滚筒倾角为2
°
。
[0023]所述的步骤4中,颗粒间的摩擦系数为1.0,颗粒与壁面摩擦系数为0.8,颗粒比热为3.44,热传导率为0.52%。
[0024]所述的步骤5中,物理模型釆用温度和速度结合的混合边界。数值模拟中,设置滚筒筒壁切向和法向刚度分别为5900000N/m和6800000N/m。
[0025]所述的步骤6中,经过时间Δt后茶叶温度T
(t-Δt)
大于0,表达式为其中m为杀青叶的质量,C
v
为茶叶的比热,l
p
为连接热源的管道长度,Z为管道单位长度的热阻。
[0026]所述的步骤7中,热计算时步和机械计算时步表达式为Δt
ther
/Δt
mech
≈109l
p
;其中,其中:Δt
ther
为热计算的时步,Δt
mech
为机械计算的时步。
[0027]所述的步骤8中,杀青叶温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标准差σ表征杀青叶叶温的均匀度,σ越小,叶温越均匀,标准差函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T1~T
n
为各粒子温度。
[0028]所述的步骤10中,当茶叶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茶叶随着滚筒的转动,茶叶被导叶板提升;当茶叶在做复合运动时,茶叶在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开始沿导叶板滑动;茶叶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脱离导叶板作抛射运动。
[0029]所述的步骤11中,将茶叶颗粒进行应力分析,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只需考虑τ
xy
、τ
xz
和τ
yz
,结合仿真中坐标系的设置情况和茶叶颗粒的应力分量情况,只考虑对茶叶成形作用最明显的切应力分量τ
yz
进行分析。
[0030]所述的步骤12中,基于对杀青过程温度场和茶叶颗粒受力的分析,将原有的杀青机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优化后的杀青机,在杀青质量、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0031]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0032]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离散元原理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通过离散元分析技术的颗粒流法,以外壁加热的滚筒杀青机为例,研究在杀青过程中,滚筒转速、导叶板结构形状、安装倾角和布置方式对杀青叶平均温度、温升速率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离散元原理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杀青机使用过程中杀气叶的运动特点、受力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S2:使用正交表法综合评价滚筒杀青机的滚筒转速、导叶板数量和分布、导叶板形状等结构和运动参数对杀青效果的影响;S3:利用建模软件构建杀青机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至少包含茶叶输送装置、筒体和传动机构三个部分组成;S4: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材料属性;S5: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边界条件;S6: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载荷加载设置;S7:基于所述建立的三维模型,定义杀青机的求解条件设置;S8:给不同温度的颗粒标上颜色,每计算一个时步,颗粒的颜色更新一次,分析滚筒在不同结构和运动参数时是否均匀杀青;S9:将单位长度导叶板抄起的茶叶颗粒群体作为一个运动质点来研究,进行茶叶在滚筒的受力分析;S10:研究茶叶在滚筒中的运动分析,包括茶叶在滚筒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茶叶在滚筒内作复合运动和茶叶颗粒作抛射运动三种运动情况;S11:茶叶应力分析;S12:基于对杀青过程温度场和茶叶颗粒受力的分析,将原有的杀青机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确立最终的优化方案。2.根据权利1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优化,其中导叶板形状取两水平,然后通过对杀青叶的运动及温度、受力进行跟踪,得出结果。3.根据权利1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使用的建模软件为CATIA。4.根据权利1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筒体的直径为500mm,长度为2000mm,壁厚为2mm,外径为500mm,滚筒倾角为2
°
。5.根据权利1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颗粒间的摩擦系数为1.0,颗粒与壁面摩擦系数为0.8,颗粒比热为3.44,热传导率为0.52%。6.根据权利1茶叶杀青机结构优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物理模型釆用温度和速度结合的混合边界。数值模拟中,设置滚筒筒壁切向和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斌,王金阳,胡智标,马宝淇,韩重阳,唐婷,郑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