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阻尼减震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367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涉及减震技术领域。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底板、顶板、双向液压阻尼件和双向弹簧减震件;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和双向弹簧减震件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液压阻尼件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所述双向弹簧减震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弹簧减震件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向液压阻尼件和双向弹簧减震件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双向液压阻尼件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阻尼避震功能,双向弹簧减震件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缓冲减震功能,使得减震底座具备缓冲减震功能的同时也拥有优良的阻尼避震效果。的同时也拥有优良的阻尼避震效果。的同时也拥有优良的阻尼避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阻尼减震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机械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大部分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和震动,可能会导致机械设备中的螺栓断裂或松动,有时还会发生焊点开裂的现象,严重影响机械设备运行安全。
[0003]因此,机械设备往往设置有减震底座,目前机械设备的减震底座多采用弹簧缓冲结构,能够将冲击载荷转换为弹性势能,具备缓冲减震效果。
[0004]但是,现有减震底座只有缓冲减震的效果,不具备避震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解决了减震底座不具备避震功能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底板、顶板、双向液压阻尼件和双向弹簧减震件;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和双向弹簧减震件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液压阻尼件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所述双向弹簧减震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弹簧减震件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
[0010]优选的,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包括: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液压缸与底板连接固定,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与活塞杆连接固定,所述活塞杆与顶板连接固定,所述液压缸内充满阻尼液,所述活塞上设置有阻尼孔。
[0011]优选的,所述活塞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顶丝,所述顶丝上开设有阻尼孔。
[0012]优选的,所述液压缸包括:缸盖和缸筒;所述缸盖与缸筒螺纹连接,所述缸盖与缸筒之间利用O型圈密封;所述活塞与缸筒之间设置有导向环和格来密封圈;所述导向环的数量不低于两个;所述活塞杆与缸盖之间设置有防尘圈和斯特密封圈;所述活塞杆与活塞之间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O型圈。
[0013]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机械设备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机械设备的安装平面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双向弹簧减震件包括:下腔壳体、上腔下壳体、上腔上壳体、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下腔壳体与底板连接固定,所述上腔上壳体与顶板连接固定;所述下腔壳体与上腔下壳体一体成型,所述上腔下壳体与上腔上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向下冲击载荷的上腔弹簧;所述下腔壳体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下腔壳体的顶板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之间
设置有下腔弹簧;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支撑板、下腔壳体顶板、上腔上壳体顶板、顶板、机械设备底板后与锁紧螺母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上腔弹簧与上腔下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阻尼垫,所述下腔弹簧与下腔壳体的顶板之间也设置有阻尼垫。
[0016]优选的,所述上腔下壳体的上缘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套设有阻尼筒,所述上腔上壳体的下缘开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阻尼筒位于凸台与限位槽之间;自然状态下,所述限位槽的顶面与阻尼筒之间存在一段空腔。
[0017]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机械设备底板之间设置有隔音垫,所述底板与机械设备的安装平面之间也设置有隔音垫。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采用双向液压阻尼件和双向弹簧减震件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双向液压阻尼件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阻尼避震功能,双向弹簧减震件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缓冲减震功能,使得减震底座具备缓冲减震功能的同时也拥有优良的阻尼避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向液压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向弹簧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解决了减震底座不具备避震功能的问题。
[0027]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8]本技术采用双向液压阻尼件和双向弹簧减震件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双向液压阻尼件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阻尼避震功能,双向弹簧减震件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缓冲减震功能,使得减震底座具备缓冲减震功能的同时也拥有优良的阻尼避震效果。
[0029]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底板
10、顶板20、双向液压阻尼件30和双向弹簧减震件40;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30和双向弹簧减震件40设置在底板10 与顶板20之间;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3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液压阻尼件30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阻尼避震功能;所述双向弹簧减震件4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弹簧减震件40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为减震底座提供上下双向缓冲减震功能。
[0032]如图1、图2所示,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30包括:液压缸31、活塞32和活塞杆33;所述液压缸31与底板10连接固定,所述液压缸 31内的活塞32与活塞杆33连接固定,所述活塞杆33与顶板20连接固定,所述液压缸31内充满阻尼液34,所述活塞32上设置有阻尼孔 321。所述活塞32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上下移动时,所述阻尼液34为活塞32提供阻尼力,将冲击载荷转化为阻尼液34的内能,起到避震效果。
[0033]如图2所示,所述活塞32与活塞杆33利用凸台结构通过弹性销 331连接固定。
[0034]如图2所示,所述活塞32上开设有螺纹通孔322,所述螺纹通孔 322内螺纹连接有顶丝323,所述顶丝323上开设有阻尼孔321;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更换不同长度、不同阻尼孔径的顶丝323来改变双向液压阻尼件30阻尼,实现阻尼调节。
[0035]根据需要,所述阻尼孔321还可以配合单向阀使用,进一步对阻尼进行控制调节。
[0036]如图2所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底板(10)、顶板(20)、双向液压阻尼件(30)和双向弹簧减震件(40);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30)和双向弹簧减震件(40)设置在底板(10)与顶板(20)之间;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3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液压阻尼件(30)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所述双向弹簧减震件(4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双向弹簧减震件(40)的位置相对于减震底座的中心对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液压阻尼件(30)包括:液压缸(31)、活塞(32)和活塞杆(33);所述液压缸(31)与底板(10)连接固定,所述液压缸(31)内的活塞(32)与活塞杆(33)连接固定,所述活塞杆(33)与顶板(20)连接固定,所述液压缸(31)内充满阻尼液(34),所述活塞(32)上设置有阻尼孔(3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2)上开设有螺纹通孔(322),所述螺纹通孔(322)内螺纹连接有顶丝(323),所述顶丝(323)上开设有阻尼孔(32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31)包括:缸盖(311)和缸筒(312);所述缸盖(311)与缸筒(312)螺纹连接,所述缸盖(311)与缸筒(312)之间利用O型圈密封;所述活塞(32)与缸筒(312)之间设置有导向环(35)和格来密封圈(36);所述导向环(35)的数量不低于两个;所述活塞杆(33)与缸盖(311)之间设置有防尘圈(37)和斯特密封圈(38);所述活塞杆(33)与活塞(32)之间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O型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阻尼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联康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