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835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将回波划分成若干子孔径,在子孔径内采用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GRFT)进行相参积累,然后在子孔径间直接非相参叠加。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GRFT时将所有子孔径的0时刻设置为整个回波持续时间的中心,同时补偿掉了子孔径内与子孔径间的跨距离单元、跨多普勒单元现象,因此可更方便简洁地设计子孔径长度,且子孔径间非相参积累时,无需计算搜索参数对应的积累路径,直接非相参叠加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子孔径长度能在常规混合积累子孔径长度和总积累时间之间调节,通过调整子孔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更好的在检测性能与运算量之间权衡。间权衡。间权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信号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Hybrid Generalized Radon Fourier Transform,HGRFT)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具有跨距离-多普勒单元现象的小目标的检测与跟踪对雷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远小于常规目标,如F-22隐身飞机的雷达截面积比常规目标降低约23dB,使得雷达回波功率极低;而目标在驻留时间内出现的跨距离单元和跨多普勒单元走动现象,使回波的积累效率大为下降。这两点严重影响了雷达的探测距离。为提高这类目标的探测距离与检测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有效方法。现有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长时间非相参积累,此类方法对雷达体制要求相对较低,对目标运动类型的适应性强,因此研究与应用相对广泛,但缺点是无法充分利用雷达回波的相位信息,积累效率差;第二类是长时间相参积累,此类方法在补偿目标跨距离单元和跨多普勒单元效应的同时,将回波各脉冲的相位补偿一致后进行积累,积累效率更高,更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回波进行子孔径划分;步骤2,针对每个子孔径上的回波,进行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其中,雷达回波中,目标运动模型采用多项式模型;进行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时,对速度、加速度及以上的高阶运动参数相关的相位进行补偿,同时将所有子孔径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0时刻调整到同一位置;步骤3,对所有子孔径的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结果进行非相参叠加,得到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结果,即实现雷达目标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子孔径划分时,子孔径长度小于全孔径回波的长度,具体根据所需信噪比增益计算获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l个子孔径的广义瑞登傅里叶变换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S201、将子孔径上的雷达回波变换到快时间频域,得到快时间频域回波S
m,q,l
,其中m为脉冲序号,q为快时间频率采样序号;S202、在快时间频域进行线性调频Z变换并补偿相位和积累,其中,线性调频Z变换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获得,具体表示如下其中,FFT
m
{
·
}代表沿m的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
p
{
·
}代表沿p的快速逆傅里叶变换,p为m的变换域,代表慢时间频率采样序号;x
2:K
=[x2,x3,

,x
K
]
T
为多项式目标运动模型中由加速度及以上的高阶运动参数组成的矢量;加速度及以上的高阶运动参数组成的矢量;为可预先计算好的系数,用于补偿速度相关的相位,还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刚尤鹏杰卫扬铠刘思源张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