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825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所述面料包括:面纱锦纶和地纱涤纶,涤纶为地纱与皮肤直接接触,利用涤纶的亲水特性有效转移汗液从肌肤到织物,再来实现水分在织物表面上的单向导湿功能。根据仿生植物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所述的多级盲孔阵列具有单向导湿功能,利用织物面料的组织结构形成鸭嘴拱形的斜体凹凸结构效果来仿生模拟,凹坑整齐排列成通道实现导湿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可以持久快速导湿,加快肌肤热量与汗液的流动,同时达到降温速干的效果。同时达到降温速干的效果。同时达到降温速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针织面料开发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单向导湿面料指湿热快速从面料里层传递到面料外层,而实现蒸发快干。目前,专利CN 110106610 A和专利CN 104264348 A等专利技术制备了双层单向导湿凹凸面料或单层单向导湿面料,这类单向导湿面料是指湿热快速从面料里层传递到面料外层,而实现蒸发快干。但在运动时,人体全身的汗腺都是运作出汗的,而上述单向导湿面料往往只设计在出汗最多的部位,不能涉及全身。因此需有具备平行织物的铺展方向导湿功能的面料,可以导向全身汗液的流动,同时增加了汗液在织物面料表面的扩散速率,增大了汗液或水分的蒸发面积,辅助衣物实现导湿速干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仿生单向导湿面料,通过仿生植物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在织物面料上合理排布浮线、集圈组织形成凹凸结构效果来等比仿生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盲孔阵列,并实现盲孔的楔形角度模拟,及其泰勒毛细效应在织物面料上的呈现,凹坑整齐排列成通道实现持久高效的导湿功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单向导湿面料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模仿植物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在织物面料上经排布浮线、集圈组织形成凹凸结构效果来模拟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盲孔阵列,得到单向导湿面料。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导湿面料在单面提花无缝机上编织,为单面无缝面料。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料中面纱为锦纶;所述地纱为涤纶。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级盲孔阵列为梯级排布的楔形凹坑阵列。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的拱形角度大小为120
°-
150
°
的范围。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与面料内层具有40
°-
60
°
的倾斜夹角。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深度为4-6mm。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排列形成通道。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单向导湿面料。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单向导湿面料的服装。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可以快速导湿,加快肌肤热量与汗液的流动,同时达到降温速干的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设计织造过程方便简单。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可选用的纱线原料范围广。
[0018]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其导湿功能主要通过组织结构实现,单向导湿
性能有效快速且持久。
[0019]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织物凹凸结构功能块能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接触,具有导湿降温、提高蒸发效率的功能,同时凹凸结构与皮肤之间形成空气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猪笼草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图;(a)猪笼草多级楔形盲孔阵列,(b)单列盲孔结构图。
[0021]图2为猪笼草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截面图;(a)单个盲孔正试图,(b)单个盲孔俯视图,(c)单个盲孔截面图,α为锐利的边缘,σ为盲孔夹角;其中,1为单个盲孔整体的尾部,2为单个盲孔凹坑底面尾部,3为单个盲孔整体的头部,4为单个盲孔凹坑底面头部。
[0022]图3为实施例1的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组织结构图;
[0023]图4为实施例1的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外观效果图;(a)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外观效果图,(b)一种单向导湿面料凹坑的结构图和线圈效果图。
[0024]图5为实施例1的面料单个凹坑结构图;(a)面料单个凹坑上视图,1为凹坑尾部,2为凹坑头部,(b)面料单个凹坑截面图,1为凹坑尾部,2为凹坑头部,β为凹坑与面料反面形成的夹角,h为凹坑深度,(c)面料单个凹坑正试图,h为凹坑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6]1、毛细高度实验
[0027]采用芯吸测试实验,用毛细高度的变化来描述面料表面上的单向导湿功能,在YG871型毛细管效应测定仪测试织物面料的芯吸高度。
[0028]实验步骤:
[0029]将蒸馏水或0.5%重铬酸钾溶液注入恒温槽,至适当高度;调整仪器,使液面均处于标尺的零位;将经过表面处理的织物面料试样在夹样装置内挟持,在试样下端8-10mm处装上3g张力夹,张力夹上平面与标尺的零位线对齐;设定时间为5min,开始实验,到达时间量取试样织物上的渗液高度。
[0030]2、快干蒸发速率实验
[0031]测量织物的水分蒸发速率作导湿湿速干性测试的另一项指标,在实验环境温度(25
±
2)℃,相对湿度为(65
±
5)%,在水平放置的面料上滴落0.2ml的水,然后称重,自然平挂,隔5min时间称取重量。
[0032]实施例1:
[0033]参阅图1-2,为猪笼草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及盲孔三视图,猪笼草的阵列结构为梯级排列的鸭嘴状拱形,猪笼草梯度楔形夹角呈对称分布、顶部封闭,会产生“闭口梯度泰勒毛细升”进一步增强液体爬升能力,液体在流动方向上的接触角不同,液滴前端形成接触角远小于90
°
的超亲水状态;液滴的后端形成接触角大于150
°
的超疏水状态,液滴前后亲疏水性差异构成表面能梯度差,保证液体沿着超亲水一端渗透,抑制液体向超疏水一端渗透。
[0034]研究在织物面料上仿生模拟该毛细效应,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功能面料的织造工艺,选用86.7dtex/24f的锦纶为面纱,75dtex/36f的涤纶作为为地纱,在机号28针/25.4mm,总针数为1344枚,成圈系统数8路的单面提花无缝机进行编织;在机器配套的工艺软件photon里设计pat格式的组织图,组织图模拟猪笼草对称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利用浮线组织下机整理收缩严重的特性,上下分布对称的浮线组织,其中间隔的平纹组织会呈现为下凹,使得下机面料具有凹坑横条,上下浮线组织按照盲孔鸭嘴形状梯度排列,最后在对称线处闭合,如图3所示设计的面料组织结构。单向导湿面料的一个完全组织的最小循环为18纵行
×
14横列,由成圈及浮线俩种编织方式构成,面料浮线组织在下机后收缩明显,与周围的组织配合形成凹坑,面料表面效果见图4(a),面料凹坑结构见图4(b),深色区域为面料凹坑,白色区域为面料表面;见图5(a)(b)(c),所述面料凹坑结构为鸭嘴拱形形状,从正视图可清楚分辩出面料拱形大小在120
°-
150
°
范围,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单向导湿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模仿植物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在织物面料上经排布浮线、集圈组织形成凹凸结构效果来模拟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盲孔阵列,得到单向导湿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湿面料在单面提花无缝机上编织,为单面无缝面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中面纱为锦纶,所述面料中地纱为涤纶。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盲孔阵列为梯级排布的楔形凹坑阵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洪莲蒋高明俞旭良董智佳马丕波高哲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