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刚构桥水平转体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刚构桥水平转体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类似于公路与铁路互相跨越而必须修建的跨线桥工程将日益增多。为减少跨线桥施工对既有运营可能造成的线路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桥梁无支架施工。桥梁转体施工就是桥梁无支架施工中的一种,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尤其适用于跨越深谷、水深流急和公铁立交、风景胜地、自然保护区等施工受限制的现场。
[0003]现有的转体施工主要包括墩顶转体和墩底转体两种,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缺点。目前的墩顶转体通过在墩顶与梁底之间设置转动系统,在转体时只需要转动桥梁梁体,转体质量小,但是墩顶的作业空间较小,安全性差;而墩底转体需将桥墩和桥梁梁体一起转动,所以转体重量比较大,且转体过程中为了保证桥梁墩体的平滑性能,需要人工涂抹黄油,安装聚四氟乙烯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构桥水平转体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工程情况,经过测量放线,布设若干根基桩(13),在基桩(13)上施工浇筑承台(12),其中承台(12)把若干根基桩(13)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形成桩基础,在承台(12)上施工主墩(15),并在主墩(15)顶部安装底座(14);步骤2):在承台(12)上绕着主墩(15)一圈施工钢筋混凝土形成轨道墙(11),待轨道墙(11)养护好后在轨道墙(11)的顶部安装圆形轨道(10);步骤3):制作六根转体立柱(8),其中转体立柱(8)的底部焊接固定球形滚轮(9),转体立柱(8)的顶部固定千斤顶(7),将转体立柱(8)呈正六边形布置,转体立柱(8)之间设置支撑结构(16),将转体立柱(8)组成的六边形结构整体吊装到圆形轨道(10)上;步骤4):待桥梁体(1)浇筑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桥梁体(1)底面两侧安装钢质卡座(6),在桥梁体(1)顶面中部安装顶部立柱(3),并在顶部立柱(3)的下部两侧支立固定杆(4),在顶部立柱(3)的上部两侧安装拉索(2),将拉索(2)另一端分别连接卡在卡座(6)内的拉杆(5)两端,桥梁体(1)置于主墩(15)顶部的底座(14)上;步骤5):在轨道墙(11)外侧的承台(12)上,反向对称安装固定一对反力座(18),将牵引索(17)一端连接转体立柱(8),另一端穿过反力座(18)连接牵引千斤顶(21);步骤6):利用转体立柱(8)顶端的千斤顶(7),将桥梁体(1)抬离底座(14),再在圆形轨道(10)和球形滚轮(9)处添加润滑剂,然后启动牵引千斤顶(21),拉动转体立柱(8)在圆形轨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涛,陈惠民,孙树军,李光同,祝敏智,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