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089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包括:压力面、吸力面、叶顶、叶根、主流孔、支流孔和微型孔;微型孔与支流孔相连通,支流孔与主流孔相连通,主流孔、支流孔和微型孔不在同一平面内,构成树形结构;在压气机叶片的最大挠度处开设主流孔,主流孔的径向范围是从压气机叶片的叶根到叶顶;支流孔分布在主流孔两侧,支流孔轴向方向为平行分布,与主流孔的轴线存在夹角;微型孔分布在支流孔两侧,微型孔轴线方向与支流孔轴向方向存在夹角,微型孔出口在压气机叶片的吸力面上。该设计既能达到抽除流动分离时低能流体的效果,又可以尽可能小地对压气机叶片的强度产生影响。可以尽可能小地对压气机叶片的强度产生影响。可以尽可能小地对压气机叶片的强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压气机叶片
,特别涉及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迅速发展无一例外的都对压气机部件提出了更高压比、更高效率和稳定工作范围的要求。目前,由于材料和结构的约束,出于安全性考虑,压气机转子叶尖切线速度提升的幅度有限,要进一步提高气动负荷将会造成叶栅内严重的流动分离,严重的流动分离不仅会造成流道堵塞和气动效率下降,甚至还会导致旋转失速和喘振,影响压气机气动特性和稳定裕度,因此采用恰当的方式合理地控制叶栅流动分离是提高压气机性能的有效途径。在过去几十年中对此已进行了多种方法的研究。这些方法可以分为改变叶片的几何形状如叶片的弯、扭、掠,端弯,翼刀、缝隙叶栅及可控扩散叶型等达到控制叶栅流动的被动控制方法和在叶栅中通过局部吹气、吸气或其他的强化附面层流动方法以影响附面层流动、防止分离的主动控制方法。
[0003]相关技术中,缺少一种可以很好地把会产生流动分离的部分低能流体吸除,使在压气机中的流动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的压气机叶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该设计既能达到抽除流动分离时低能流体的效果,又可以尽可能小地对压气机叶片的强度产生影响。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包括:
[0007]压力面、吸力面、叶顶、叶根、主流孔、支流孔和微型孔;
[0008]所述微型孔与所述支流孔相连通,所述支流孔与所述主流孔相连通,所述主流孔、所述支流孔和所述微型孔不在同一平面内,构成树形结构;
[0009]在压气机叶片的最大挠度处开设所述主流孔,所述主流孔的径向范围是从所述压气机叶片的所述叶根到所述叶顶;
[0010]所述支流孔分布在所述主流孔两侧,所述支流孔轴向方向为平行分布,与所述主流孔的轴线存在夹角;
[0011]所述微型孔分布在所述支流孔两侧,所述微型孔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流孔轴向方向存在夹角,所述微型孔出口在所述压气机叶片的吸力面上。
[001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3]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流孔、所述支流孔和所述微型孔不在同一平面内,具体包括:
[0014]从周向方向上看,所述主流孔和所述支流孔在同一平面内;单从一个所述微型孔和其所在的支流孔看,两者是在同一平面的;每两个微型孔不在同一平面内。
[001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孔的倾斜角度为朝向来流方向。
[0016]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流孔对称分布在主流孔的两侧,所述支流孔的轴线沿着叶片的中弧线方向。
[001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孔分布在所述主流孔的两侧,在所述支流孔上为对称分布,轴线方向为平行分布。
[0018]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流孔的直径为10mm,所述主流孔6的长度为200mm。
[001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流孔的直径为5mm,所述支流孔的长度为30mm。
[002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孔的直径为2mm。
[0021]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流孔的轴线与所述主流孔的轴线夹角为80
°

[002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流孔的轴线与所述微型孔的轴线夹角为60
°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有益效果为:
[0024](1)引入抽吸孔的压气机叶片比无抽吸孔的压气机叶片的压缩效率更高,这是因为由于引入了抽吸孔,附面层中的低能流体被抽除,流动损失被降低了,压缩效率就更高了,每一级压气机叶片的压比就提升了。
[0025](2)压气机叶片自身很薄,抽吸孔的引入一定会影响压气机叶片的强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树型抽吸孔,相比于直接的抽吸孔结构更加复杂,在压气机叶片最大挠度处开主流抽吸孔可以尽可能小地影响压气机叶片的强度,而且本专利技术中是树型抽吸孔,三种抽吸孔并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对压气机叶片强度的影响会减弱。
[0026](3)根据需要的抽吸流体量,可以调整所述主流孔6、支流孔7和微型孔8的尺寸、每一种抽吸孔的个数以及抽吸孔的角度来实现对抽吸量的调控。
[0027](4)吸力面抽吸的优势在于降低叶栅的整体损失,抑制下游的附面层重新发展,最佳弯角与未抽吸的常规叶栅接近。沿展向全叶高的吸力面抽吸能有效抑制叶片吸力面的附面层发展,对主流损失的改善最为有效,同时,吸力面抽吸也吸除了角区的一部分低能流体;但角区分离仅会受到抑制,无法消除,角区堵塞面积并没有得到显著改观,有效工作范围拓宽有限。
[0028]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9]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0]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无抽吸孔时压气机叶片的表面流动示意图;
[0031]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气机叶片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低能流体流动
方向;
[0032]图3为图2中支流孔与两个微型孔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0033]图4为从相对于来流的方向看,支流孔与两个微型孔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0034]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气机叶片的径向视图;
[0035]图6为在图5中的A-A截面处截取的压气机叶片1的剖视图,表明了主流孔与支流孔的相对位置;
[0036]图7为压气机叶片抽除低能流体后的表面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压气机叶片是把同一支流孔上的微型孔看成是在同一平面内,并只以一侧支流孔和微型作为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1-叶片,2-吸力面,3-压力面,4-叶顶,5-叶根,6-主流孔,7-支流孔,8-微型孔,图1,2,7中的箭头表示流动方向,图1,7中虚线和叶片表面之间的流动表示边界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9]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
[0040]如图1所示,无抽吸孔压气机叶片的表面流动中,在叶片的吸力面的某个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树状抽吸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面、吸力面、叶顶、叶根、主流孔、支流孔和微型孔;所述微型孔与所述支流孔相连通,所述支流孔与所述主流孔相连通,所述主流孔、所述支流孔和所述微型孔不在同一平面内,构成树形结构;在压气机叶片的最大挠度处开设所述主流孔,所述主流孔的径向范围是从所述压气机叶片的所述叶根到所述叶顶;所述支流孔分布在所述主流孔两侧,所述支流孔轴向方向为平行分布,与所述主流孔的轴线存在夹角;所述微型孔分布在所述支流孔两侧,所述微型孔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流孔轴向方向存在夹角,所述微型孔出口在所述压气机叶片的吸力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孔、所述支流孔和所述微型孔不在同一平面内,具体包括:从周向方向上看,所述主流孔和所述支流孔在同一平面内;单从一个所述微型孔和其所在的支流孔看,两者是在同一平面的;每两个微型孔不在同一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叶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磊王松涛罗樵杜巍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