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00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辊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换向的输送辊道。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第一辊轮系统、第二辊轮系统和若干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表面,若干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交叉设置,若干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通过改变第一辊轮系统和第二辊轮系统中辊轮的转动方向,改变辊道的运输方向。改变辊道的运输方向。改变辊道的运输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输送辊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辊道
,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换向的输送辊道。

技术介绍

[0002]辊道是利用圆筒式辊子的转动来输送物资的运输设备,它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互相联结起来,实现机械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自动化操作提供条件。
[0003]目前辊道输送线在汽车总装车间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而由于工厂制造工艺和工厂场地等实际情况的需要和限制,辊道输送线通常要进行必要的换向,用来提高面积使用率。传统的辊道换向通常采用原地90
°
旋转台或升降换向装置作为输送线的换向机构,而采用原地旋转台需要一定的旋转转向空间,并且还要求前后辊道之间间距不能太接近,否则会影响辊道输送线的输送节拍,对空间具有一定要求;另外,原地旋转台一般结构比较复杂,故障率相应较高,造价和能耗也相应较高。而升降换向装置为了避免干涉,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需要设有高度差,辊道在换向后高度有所改变,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换向输送辊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第一辊轮系统、第二辊轮系统和若干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表面,若干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交叉设置,若干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r/>[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辊轮,所述第二辊轮系统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辊轮,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在同一高度面上;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呈X型布置且互不干扰。
[0007]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呈旋转对称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辊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辊轮的轴线相互垂直。
[0009]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均贯穿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和所述转轴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0010]可选地,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的中部均开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装配有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0011]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一侧的所述转轴上,均固定有呈线性排列的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0012]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与所述转轴均通过键槽连
接,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所述转轴上还设有挡圈。
[0013]进一步地,一种换向输送辊道,还包括和若干所述驱动装置一一匹配设置的减速机。
[0014]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或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换向的输送辊道,通过改变第一辊轮系统和第二辊轮系统中辊轮的转动方向,改变辊道的运输方向。本专利技术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可以不设置旋转装置和升降装置,仅通过对辊轮转向的控制实现多方向输送,辊轮在各方向之间没有高度差,输送过程稳定,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换向输送辊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图1的后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辊轮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向右输送简化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向前输送简化图。
[0021]其中,1-固定支架;2-第一辊轮系统,21-第一辊轮,22-支座,23-链轮;3-第二辊轮系统;4-驱动电机;5-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方”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第一辊轮系统、第二辊轮系统和若干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表面,若干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交叉设置,若干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通过改变第一辊轮系统和第二辊轮系统中辊轮的转动方向,改变辊道的运输方向。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构思作进一步阐述。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1上的第一辊轮系统2、第二辊轮系统3和三个驱动电机4。三个驱动电机4还一一匹配设置的减速机5。第一辊轮系统2和第二辊轮系统3构成辊道系统。驱动电机4与减速机5固定在固定支架1的下方矩形管处。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减速机5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5的输出端通过链轮链条与辊道系统连接,可驱动第一辊轮系统2和第二辊轮系统3转动。驱动电机4也可以选用其它驱动装置,如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第一辊轮系统2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系统3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辊轮,若干第一辊轮和若干第
二辊轮在同一高度面上;若干第一辊轮和若干第二辊轮呈X型布置且互不干扰。在本实施例中,不用设置旋转装置和升降装置,仅通过对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转向的控制实现多方向输送,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在各方向之间没有高度差,空间利用率高。优选地,若干第一辊轮和若干第二辊轮呈旋转对称结构,第一辊轮的轴线和第二辊轮的轴线相互垂直,且辊道系统满足被运输产品可以同时接触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保证从各个方向运输产品的过程稳定。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辊轮系统2和第二辊轮系统3具有相同结构,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在排列方向上不同。以第一辊轮系统2为例,如图3所示,第一辊轮贯穿设置有转轴,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支座22,支座22和转轴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支座22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若干第一辊轮和若干第二辊轮的中部均开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凹槽,凹槽内装配有链轮,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装置连接。为避免第一辊轮系统2和第二辊轮系统3相互干扰,第一辊轮系统2使用两组链条,采用两个电机驱动;第一辊轮系统3使用一组链条,采用一个电机驱动。可选地,链轮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一侧的转轴上,呈线性排列,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电机连接。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与转轴均通过键槽连接,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的转轴上还设有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输送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第一辊轮系统、第二辊轮系统和若干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表面,若干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交叉设置,若干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和所述第二辊轮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输送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系统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辊轮,所述第二辊轮系统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辊轮,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在同一高度面上;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呈X型布置且互不干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向输送辊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所述第二辊轮呈旋转对称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向输送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辊轮的轴线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向输送辊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辊轮和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越王永恩侯奇林周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