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792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制沥青砖;规整化处理坑槽区域;在沥青砖四周涂刷沥青,并撒布粉末碎屑状感应材料;在钢桥面钢板表面涂刷防水粘结层;将沥青砖按压入已规整处理的坑槽中;感应加热该区域;加热完成,对修补区域及其四周边角充分压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坑槽快速高质量修复。坑槽快速高质量修复。坑槽快速高质量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桥面坑槽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桥面铺装层是钢箱梁桥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起着保护钢桥面板不受腐蚀破坏与承接交通荷载的重要作用,因此极易产生严重坑槽和车辙等对行车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的病害。特别是在道路养护中,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破坏会较快发展,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因此,对钢桥面摊铺层出现的坑槽病害要及时修复。
[0003]传统坑槽修复作业需要现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制备,耗能较大且速度较慢,加热沥青混合料和填充压实过程中存在不小的污染,同时工作量大、修补效果不佳,极大的延长了道路修复期,不利于交通的快速恢复。
[0004]运用感应加热的方式进行钢桥面坑槽修复工作则可以避免以上问题。感应加热产生交变磁场,磁场进入钢桥面板内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焦耳效应,钢板内部迅速产生热量,使沥青砖软化状态与坑槽沥青混合料粘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能够现有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作业中存在的耗能大、速度慢、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预制不同尺寸规格的沥青砖;
[0009]S2:根据坑槽大小,确定使用的沥青砖的尺寸规格;
[0010]S3:规整化处理坑槽,先运用切割机等设备沿不规则的坑槽切缝,再感应加热坑槽区域,切缝的尺寸形状与所选用沥青砖相同;
[0011]S4:运用铲斗沿切缝将坑槽部位铲除,并清扫底部钢桥面板表面;
[0012]S5:将沥青砖底部及四周涂抹沥青,再在四周撒布粉末碎屑状感应材料,再在坑槽底部钢板表面涂刷防水粘结层;
[0013]S6:将沥青砖按压入坑槽中,开启电源,对坑槽部位进行感应加热;
[0014]S7:沥青砖和原路面之间会形成接触面,加热接触面至沥青软化状态与坑槽沥青混合料粘结并填充两者间隙时,在控制中心关闭电源,静置接触面待温度至40℃-50℃;
[0015]S8:对修补区域及其四周边角充分压实,表面均匀铺洒石粉或细沙,并用清扫工具来回清扫。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3中,规整化处理的坑槽,其尺寸和类型根据原不规则坑槽大小、形状和现有的各类型各尺寸的感应沥青砖确定,其尺寸略大于原不规则坑槽。
[0017]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4中,沿切缝将坑槽部位铲除,产生的规整坑槽与沥青砖尺寸相同,底部露出钢桥面钢板。
[001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沥青砖提前制备,沥青砖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分别与钢桥面摊铺层的上下层相同。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20]与传统坑槽修复方法相比,该专利技术方法中规整化处理坑槽部位时,通过感应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使钢桥面钢板内部迅速产生热量,软化防水粘结层,在不损伤钢桥面板的前提下将坑槽部位整块彻底清除,清除过程产生的噪音、灰尘等污染物较少,并且极大提高了清除效率,能够彻底清除底部无残余沥青粘结有利于提高坑槽修复质量。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使沥青砖底部钢板生热,产生热量传递到沥青砖底部,加热到沥青砖底部,使其底部沥青软化,与钢桥面之间充分粘结。充分利用了钢桥面结构,在不加入感应介质的情况下,使沥青砖底部与钢桥面板之间完全粘合。且热量分布均匀,有利于整个底部均匀受热,达到极佳的粘结效果。
[0022]并且由于沥青砖尺寸与规整化处理后的坑槽相匹配,使得沥青砖尺寸的表面和原路面的表面贴合的更加平滑,相较于传统修复方法修复后路面的平整度较高,行车舒适性较好能够避免车辆发生跳车现象。
[0023]本专利技术在沥青砖四周撒布如铁屑和工业废钢渣等感应材料,沥青砖放入坑槽后,这些材料分布于新旧沥青之间,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使这些感应材料生热,促进新旧沥青之间的融合,提升坑槽修复的质量。
[0024]与传统坑槽修复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修补时采用预制感应沥青砖,无需现场进行沥青混合料制备,省去了材料准备、比例确定和拌合的过程,大大节约了修补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6]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用设备的主视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用设备的俯视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用设备另一状态的俯视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坑槽部位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规整化处理坑槽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压感应沥青砖进已规整化坑槽示意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坑槽部位示意图。
[0034]图中:1车体、2大功率柴油发电机、3油箱、4紧急停机阀、5控制中心、6水箱、7电子温度仪、8冷凝器、81冷凝管、9水泵、91出水口、92进水口、10水管、11机械臂机构一、12机械臂机构二、13加热机构、14微波发生控制机、15感应电流发生控制机、16沥青路面、17坑槽、18钢板、19防水粘结层、20沥青砖、21粉末碎屑状感应材料、22涂刷的沥青、23涂刷的防水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6]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包括
[0038]S1:预制不同尺寸规格的沥青砖;
[0039]S2:根据坑槽大小,确定使用的沥青砖的尺寸规格;
[0040]S3:规整化处理坑槽,先运用切割机等设备沿不规则的坑槽切缝,再感应加热坑槽区域,切缝的尺寸形状与所选用沥青砖相同;
[0041]S4:运用铲斗沿切缝将坑槽部位铲除,并清扫底部钢桥面板表面。
[0042]S5:将沥青砖底部及四周涂抹沥青,再在四周撒布粉末碎屑状感应材料,再在坑槽底部钢板表面涂刷防水粘结层。
[0043]S6:将沥青砖按压入坑槽中,机械臂机构控制加热机构移回坑槽上方,在控制中心开启电源,对坑槽部位进行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感应加热的钢桥面铺装层坑槽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不同尺寸规格的沥青砖;S2:根据坑槽大小,确定使用的沥青砖的尺寸规格;S3:规整化处理坑槽,先运用切割机等设备沿不规则的坑槽切缝,再感应加热坑槽区域,切缝的尺寸形状与所选用沥青砖相同;S4:加热完成后,紧接着用运用铲斗沿切缝将坑槽部位铲除,并清扫底部钢桥面板表面;S5:将沥青砖底部及四周涂抹沥青,再在四周撒布粉末碎屑状感应材料,再在坑槽底部钢板表面涂刷防水粘结层;S6:将沥青砖按压入坑槽中,开启电源,对坑槽部位进行感应加热;S7:沥青砖和原路面之间会形成接触面,加热接触面至沥青软化状态与坑槽沥青混合料粘结并填充两者间隙时,在控制中心关闭电源,静置接触面待温度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笪艺李家龙张玄成许培欣罗一李先闯黄沐阳童健航徐晓倩阮仁杰黄向前陶胜芹廖麒杰陈义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