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791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属于钢铁冶炼及轧制技术领域,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0.18%~0.26%;Si:0.20%~0.50%;Mn:1.8%~3.0%;P:≤0.010%;S:≤0.003%;Al:0.02%~0.06%;Cr:0.75%~0.9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厚度在0.9mm~1.5mm,具有优良冷成形性能,强度达到1100MPa以上,适宜作为改装车车厢用钢,具备优异竞争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及轧制
,涉及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改装车行业,目前改装车车厢用钢以700MPa级及以下强度级别热轧高强钢为主,钢板厚度主要分布在1.5mm以上。随着国家治理超载超限力度的加大,GB1589等标准法规的修订完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改装车企业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都在进行轻量化设计,开发厚度1.5mm以下且强度达到1000MPa的产品将会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受到传统热连轧生产线轧制能力的限制,还无法稳定生产出厚度规格在1.5mm及以下、屈服强度≥1000MPa且具有良好成形性能的高强热轧板。国内超高强马氏体钢的商业化强度主要在800~1300MPa之间,如宝钢、首钢、河钢等,主要用于乘用车的加强件,合金添加量大,价格较高。因此,开发出经济性优、屈服强度超过1100MPa级的车厢板用钢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其厚度在0.9mm~1.5mm,具有优良冷成形性能,强度达到1100MPa以上,适宜作为改装车车厢用钢,具备优异竞争力。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包括:
[0007]C:0.18%~0.26%;Si:0.20%~0.50%;Mn:1.8%~3.0%;P:≤0.010%;S:≤0.003%;Al:0.02%~0.06%;Cr:0.75%~0.9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8]优选的,所述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包括:
[0009]C:0.20%~0.22%;Si:0.20%~0.50%;Mn:2.0%~2.5%;P:≤0.010%;S:≤0.003%;Al:0.02%~0.06%;Cr:0.80%~0.9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0]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包括:
[0011]钢水连铸成板坯,所述钢水化学成分与所述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相同;
[0012]板坯加热后进行热轧,得到热轧卷;
[0013]热轧卷经酸洗后进行冷轧,冷轧结束后经连续退火、平整得到所述车厢板用钢。
[0014]进一步的,所述板坯加热工艺中,加热温度控制在1160℃~1280℃,保温时间控制在1.5h~2.5h。
[0015]进一步的,所述板坯的热轧工艺包括粗轧阶段和精轧阶段,精轧阶段的终轧温度为850℃~930℃。
[0016]进一步的,所述板坯热轧工艺中,卷取温度控制在650℃~730℃。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冷轧工艺中,冷轧压下率控制在60%~85%。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连续退火工艺中,退火温度为840℃~900℃,缓冷段出口温度为700℃~740℃,快冷段冷速为≥50℃/s,快冷段出口温度为300℃~400℃,过时效温度为300℃~360℃。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连续退火工艺采用的冷却介质为氢气。
[0020]进一步的,所述平整工艺中,平整延伸率≤0.3%。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采用中C-高Mn-高Cr的成分体系,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并配以适宜的热轧工艺、连续退火工艺,采用氢气气氛进行快速冷却就可以生产0.9mm~1.5mm、具有优良冷成形性能的车厢板用马氏体钢带,屈服强度达到1100MPa以上,抗拉强度达到1190MPa以上,并且具有优良的板形质量与表面质量,满足180
°
折弯不开裂。
[0023]2.本专利技术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通过对钢板热轧工艺、连续退火工艺进行改进,结合合理的成分设计,得到的钢板厚度在0.9mm~1.5mm,具有优良冷成形性能,强度达到1100MPa以上,满足改装车车厢所需的强度和轻量化需求,且无需添加Mo等贵金属,有效降低钢板成本。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5]图1是实施例1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金相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7]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0028]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0]本专利技术采用中C-高Mn-高Cr的成分体系,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并配以适宜的热轧工艺、连续退火工艺,采用氢气气氛进行快速冷却就可以生产0.9mm~1.5mm、具有优良冷成形性能的车厢板用马氏体钢带,屈服强度达到1100MPa以上,抗拉强度达到1190MPa以上,并且具有优良的板形质量与表面质量,满足180
°
折弯不开裂,适宜作为改装车车厢用钢。
[0031]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包括:
[0032]C:0.18%~0.26%;Si:0.20%~0.50%;Mn:1.8%~3.0%;P:≤0.010%;S:≤0.003%;Al:0.02%~0.06%;Cr:0.75%~0.9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3]优选的,所述C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20%~0.22%,所述Mn含量的优选范围为2.0%~2.5%,Cr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80%~0.90%。
[0034]本专利技术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应用于汽车车厢,可以作为平板,也可作为瓦楞板应用,各化学元素的设计原理为:
[0035]C:C是钢中最经济的强化元素之一,可有效提高钢的淬透性,直接影响连续退火处理后钢中马氏体含量。C含量太低,在相同的连退工艺参数下两相区奥氏体含C量降低,淬透性下降,影响马氏体转变与马氏体强度;但当C含量太高,钢的焊接性能与成形性能将恶化,无法满足制管过程中焊接性能与冷成形性能要求。因此,综合考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0.18%~0.26%;Si:0.20%~0.50%;Mn:1.8%~3.0%;P:≤0.010%;S:≤0.003%;Al:0.02%~0.06%;Cr:0.75%~0.9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0.20%~0.22%;Si:0.20%~0.50%;Mn:2.0%~2.5%;P:≤0.010%;S:≤0.003%;Al:0.02%~0.06%;Cr:0.80%~0.9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水连铸成板坯,所述钢水化学成分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厢板用钢的化学成分相同;板坯加热后进行热轧,得到热轧卷;热轧卷经酸洗后进行冷轧,冷轧结束后经连续退火、平整得到所述车厢板用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冷轧车厢板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加热工艺中,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克好惠亚军杨业李玉鹏尼兴王志伟付亮李秋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