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25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包括电机外壳以及一个U型结构的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内嵌入式安装一个与之配合的护线圈,所述护线圈上开设一个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内端为圆形的防护空间,所述U形槽口的出口处设置为V形结构的导线槽口,所述导线槽口的一侧设置凸出的斜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持电源线组件一体化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装配简易、防护电源线组件引出线移位脱出护线圈的出线结构。U形槽口内端为圆形的防护空间,待线束进入防护空间时,导线槽口不再受力,斜挡板回弹将线束锁在防护空间中,从而防止引线线束跳出护线圈内与壳体或电机铁芯接触。线圈内与壳体或电机铁芯接触。线圈内与壳体或电机铁芯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导线组件
,具体为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为达到防护电机的引出线不被电机壳体及其刚性零部件造成损伤,电机引出线需通过护线圈防护引出电机外。通常在电机壳体上开设孔或槽,再设置空心绝缘套,引线从绝缘套中引出。
[0003]当电机形体较小时,例如扇类电机(风扇、塔扇等),因受电机体型限制,当采用是孔洞式结构时,电机引出线防护好,但存在不利于电源线组件化、生产效率不高的特点(引出线末端仍需根据通电插口打端子、连接器、穿PVC护套等,总装工序瓶颈多低下);而现有的插槽式结构则相对电源线组件化程度高,但却有引线防护效果较差及引出线易移位的问题。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包括电机外壳以及一个U型结构的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内嵌入式安装一个与之配合的护线圈,所述护线圈上开设一个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内端为圆形的防护空间,所述U形槽口的出口处设置为V形结构的导线槽口,所述导线槽口的一侧设置凸出的斜挡板。
[0007]优选的,所述护线圈与出线口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斜挡板为直板、弧形板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斜挡板的外侧面上设置一个凸出的拨块。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空间的内侧壁上嵌入式安装一个局部环形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内圈固接一个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朝向导线槽口的一侧开设断口,所述断口将所述橡胶圈截断。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两端分别内嵌在防护空间的内侧壁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在保持电源线组件一体化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装配简易、防护电源线组件引出线移位脱出护线圈的出线结构。
[0014]U形槽口内端为圆形的防护空间,待线束进入防护空间时,导线槽口不再受力,斜挡板回弹将线束锁在防护空间中,从而防止引线线束跳出护线圈内与壳体或电机铁芯接触。
[0015]线束从导线槽口卡入时,进一步挤压橡胶圈上端的断口,通过弹性橡胶材质的橡胶圈对线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线束卡接触长期磨损而断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电机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护线圈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护线圈局部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固定圈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电机外壳、101出线口、200护线圈、201U形槽口、201a防护空间、201b导线槽口、202斜挡板、203拨块、300固定圈、301橡胶圈、301a断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包括电机外壳100以及一个U型结构的出线口101,出线口101内嵌入式安装一个与之配合的护线圈200,护线圈200与出线口10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0023]护线圈200上开设一个U形槽口201,U形槽口201的出口处设置为V形结构的导线槽口201b,导线槽口201b的一侧设置凸出的斜挡板2,固定在电机外壳100的护线圈200有了更好的受力点后,再将电源线组件的引线线束,沿斜挡板202导入导线槽口201b,导线槽口201b受电源线组件的引线线束挤压,间隙临时增大使得引线线束卡入防护空间201a内。
[0024]护线圈200需比电机壳体100的壁厚小,确保护线圈200与电机壳体100装配后结合力足够不会松脱,电机壳体100的出线口101U在锐角处宜倒角及去毛刺,防止锐角及毛刺影响装配的稳定性。
[0025]如图2-3所示,斜挡板202为直板、弧形板结构,还可以是其他跟线束配合的异形结构。斜挡板202需有一定的回弹量、强度与韧性;确保引线线束卡入后,斜挡板202需回弹和不折断,同时兼顾防护空间201a面积最大化。
[0026]U形槽口201内端为圆形的防护空间201a,待线束进入防护空间201a时,导线槽口201b不再受力,斜挡板202回弹将线束锁在防护空间201a中,从而防止引线线束跳出护线圈100内与壳体或电机铁芯接触。
[0027]如需将线束从护线圈100取出时,把斜挡板202往下压住,使得导线槽口201b间隙临时增大,同时把引线往导线槽口201b上提起,至线束能取出为止。在斜挡板202的外侧面上设置一个凸出的拨块203,便于从侧面将斜挡板202往下压住。
[0028]导线槽口201b的内侧壁上嵌入式安装一个局部环形的固定圈300,固定圈300的两端分别内嵌在防护空间201a的内侧壁上。固定圈300的内圈固接一个橡胶圈301,橡胶圈301上朝向导线槽口201b的一侧开设断口301a,断口301a将橡胶圈301截断。线束从导线槽口201b卡入时,进一步挤压橡胶圈301上端的断口301a,通过弹性橡胶材质的橡胶圈301对线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线束卡接触长期磨损而断裂。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包括电机外壳(100)以及一个U型结构的出线口(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01)内嵌入式安装一个与之配合的护线圈(200),所述护线圈(200)上开设一个U形槽口(201),所述U形槽口(201)内端为圆形的防护空间(201a),所述U形槽口(201)的出口处设置为V形结构的导线槽口(201b),所述导线槽口(201b)的一侧设置凸出的斜挡板(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圈(200)与出线口(10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上的挡板式护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挡板(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文锋阮腾明张四生姚翔龚青海陈可彬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通得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